黃亢美
侯hóu
甲骨■ 金文■ 篆文■
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從廠,從矢。左上的“廠”像遠處張掛的射布(箭靶),一支“矢”(箭)正射向它,本義即是箭靶。篆文另在“■”上加“人”寫成上下結(jié)構(gòu)的“■”,隸變后寫作“矦”,俗字多寫作左右結(jié)構(gòu)的“侯”,現(xiàn)以“侯”為正體字。古代群居,防御侵害最為重要,故善射者尊之為長,由此引申出王侯、侯爵、萬戶侯等語詞。在古代侯爵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侯”位列第二。后引申泛指君王、達官貴人,詞語如:諸侯、侯門?!胺夂睢奔词欠獍莺罹?,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古代從軍者當然也想在征戰(zhàn)中立功受賞最后封拜侯爵,但現(xiàn)實往往沒有這么美好,不少將士多年戍邊遠征甚至戰(zhàn)死疆場,使得家中妻子獨守空房而“悔教夫婿覓封侯”;像李廣一樣軍功卓著的“飛將軍”,最后結(jié)果依然是“李廣難封”;陳勝、吳廣不甘貧窮受虐,起事時也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封侯”路上,真可閱盡人間百態(tài)?!昂睢钡淖中屋^之古文字變化較大,教學(xué)中可靈活識記為:古代以射箭選賢才,一人(亻)用箭(矢)把地面上的一個站立的草靶人(丄)射倒了(■),因其武藝高強,故給他封拜侯爵。作地名時讀hòu ,如福建一地名:閩侯。
可用順口溜識記為:
人持矢,在射箭,
箭箭都中靶中間;
箭法好,射得準,
封侯為官作奉獻。
候hòu 篆文■
形聲兼會意字。從人,從侯,侯亦聲。《說文》析義為“伺望也”,“侯”是人用箭(矢)射靶之義,人把箭射出后定然觀望察看是否中靶,故本義為守望,察看。又引申為觀望、詢問、服伺等義,詞語如:守候、問候、伺候、等候、迎候等,這些語詞也都含有探測、觀察之義。由探測、觀察的行為又引申為所觀察的事物變化的情狀,詞語如:氣候、時候、物候、癥候、火候等。教學(xué)時可先出示“侯”,而后加“亻”組合成“■”,此時可淡化其會意,強化其形聲,提示“亻”表義,“侯”表聲,但形聲組合成“■”明顯可見兩個“亻”挨在一起(■)太擠了,于是將“■”字內(nèi)的“亻”省筆寫成了“|”,組合成結(jié)構(gòu)緊湊美觀的“候”字。理解內(nèi)里的一豎是“亻”的省筆,這樣也就容易將“候”與“侯”區(qū)分開了。
可用順口溜識記為:
立人一豎橫折橫,
一個矢字往上沖;
切記候字共十筆,
右上橫折不是工。
守候問候須觀察,
四季氣候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