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讖緯成為內學文獻的學術機遇

      2018-05-30 06:25:24曹勝高耿戰(zhàn)超
      北方論叢 2018年1期
      關鍵詞:讖緯兩漢經學

      曹勝高 耿戰(zhàn)超

      編者語:兩漢經學和緯學在中國學術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在漢代,作為儒學載體的《六經》,被奉為神圣的經典。此后,各種典籍和學問以經書為中心,經學幾乎成為無所不包的最高學問,它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漢代經學確立了中華學術的基本思維模式,奠定了中華學術的基本類型。漢代的緯學是經學的一部分。緯書雖然以依附于經學的面貌出現,但緯書也自成體系。白虎觀會議之后,緯學上升為國家法典的地位,并逐漸成為占據主導政治地位的一種學術思想。緯書在兩漢的思想文化領域有突出的地位。本刊特開設“兩漢經學與緯學”學術專欄,以弘揚經書的經世價值,以展示當代學者的經學研究成果為旨歸。“兩漢經學與緯學”開欄邀請來自南開大學、武漢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的三位知名學者,他們分別從緯學的角度展示了他們對兩漢經學與緯學的學術思考。兩漢經學與緯學研究

      [摘要]漢代文獻分為內府所藏與外朝所掌,由此形成內學體系和外學體系,二者分立而又相互調適。內府所藏之書多不外示,王室可以通過內學體系掌握話語權、引導外學的調整,并以此掌控學術走向。外學通過學理與輿論來影響內學,彼此消長,推動兩漢學術的雙向互動。讖緯作為西漢后期的經學闡釋,因與陰陽方術融通而為新莽、更始及劉秀所用,遂為朝廷所重,而逐漸收歸內學,成為東漢內學的經典文獻而禁止外學流傳。

      [關鍵詞]兩漢;內學;經學;讖緯

      [中圖分類號]1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1-0049-05

      王充《論衡·別通》言時學之深淺“淺者則見傳記諧文,深者入圣室觀秘書”,認為粗淺的學問在于民間所傳學說及其時文,而深厚的學問在于宮廷之中。可知在東漢初期學術仍分途發(fā)展,一支以博士及其弟子為正宗,是為外學;另一支在王室,奉宮廷密藏文獻為正宗,是為內學?!逗鬂h書·方術傳序》又言:“自是習為內學,尚奇文,貴異數,不乏于時矣”,認為讖緯自光武之后成為內學,并得到學界的推崇。讖緯作為經學的分支,因兩漢之際王室所采用,又為朝廷密藏,禁絕于外,而成為內學。我們可以從內外兩分的學術格局來觀察讖緯形成及其流傳的特征,有助于更為細微地考察兩漢學術讖緯化形成脈絡,更為深入地理解兩漢學術史上最為復雜的一段軌跡。本文試論之。

      一、西漢內學體系的形成

      兩漢內學的形成,出于王室掌實權者的喜好,進而引領出特定的學術風尚。如景帝時竇太后好老子、武帝時好神仙,都一度在王室中形成風尚,研修日深,自成體系。外學則為太常、太史、博士學官中傳承的學術體系,相對于內學而言,有著更為廣泛的學脈傳承和更為明晰的學術路徑。

      外學與內學最大的沖突,在于漢景帝時竇太后與轅固生之間的學術爭論?!稘h書·儒林傳》載: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問固。固曰:“此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固入圈擊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阜,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應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復辜。

      竇太后好黃老之言,然在轅固生看來,這些學說不過是“家人之言”,老生常談,不能用于治國。而竇太后則視儒家學說為“司空城旦書”,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道家以儒法為急,比之于律令也?!备]太后以道家之外的儒法之書為“司空城旦書”。漢以司空主罪人,可見竇太后對于儒家學說的不屑之情。

      竇太后與轅固生的爭執(zhí),可見王室內部與朝廷之外學術認知的水火不容。后,竇太后崩,武侯田蚧為丞相,則“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天下學士靡然向風矣”,以已經在朝廷流行的外學來影響王室所崇尚的內學,最終通過獨尊儒術使得內學與外學的一度統一。

      內學常常是通過影響皇帝,從宮內逐漸向外擴展,通過外府官僚機構而衍為王朝之學。武帝時網羅司馬相如、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枚皋等文學辯說之士,使他們與聞朝議,詰難公卿,成為以內制外的有力助手。這些文學侍從朝夕諷誦,就配合與壯大了漢武帝喜好辭賦之風,最終使得朝廷上下“文質彬彬”。此后,漢宣帝好《谷梁》,不僅在內府立《谷梁》議郎進行講習,最終還將其立為《春秋》博士,使得內學之一經在外學中也站穩(wěn)了腳跟?;实鄣膫€人學術喜好,也才能夠通過內學系統影響王朝學術體系結構,不但使得內學的發(fā)展在漢代有了制度性保障,保證了內學的穩(wěn)定性,而且內學也因此成為天下學術的核心,成為影響外學的導向。

      西漢王室有意保持內學系統的獨立性,漢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目的就是要將外府太常、太史、博士藏書全收歸內府,奠定西漢內學發(fā)展的文獻基礎。內府對于入藏文獻的選擇、整理,都要用皇家學術的要求予以審視,既要挑選那些義理精粹、學脈正宗的文獻,又要要求它們符合著漢家治道之選擇,在內朝與外朝平行的體制中,以內朝學術的精深與人才儲備的優(yōu)良來影響外朝。

      一是對于典籍的秘藏,嚴格管理。宮禁秘藏的制度設定,對于擅寫者的懲罰,如霍山因私寫秘書而獲罪,以及賜大臣書之鄭重其事等,皆為此類措施。在錢穆看來,官書壟斷的目的就是為了造成知識的獨占。河間獻王修學好古,搜羅古文善本,并有制禮樂之事,前文已引《漢書·藝文志》曰:“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边@些被獻上的珍貴文獻,因為武帝對于河間學術的猜忌,最終都“秘而不傳”,封鎖在內府石室之內。能夠有幸得到秘書之副的,都是因皇帝特別的恩寵,或者有特定原因的。漢成帝時,班旃“與劉向校秘書。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器其能,賜以秘書之副”。班斿能夠受賜秘書副本,是在校秘書之后,并且是校書、進讀有一定時間、一定成績,讓成帝看到其能力之后。東漢章帝時,有賜東平王劉蒼秘書之事。建初七年(82年)正月,劉蒼等諸王朝京,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蒼,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也是因為劉蒼歷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是宗室中至親者,章帝才特為優(yōu)待。諸侯進獻的孤本、整理本匯集王室,藏為秘書,確保了內府藏書的權威性。

      二是在內朝立學,以與外朝之學分庭抗禮。西漢議郎被皇帝顧問,能夠參與到政治之議論,并能夠掌管秘書,實際成為內學職掌者。西漢時所議郎,多為名儒,與外府博士同出明經科,《漢官舊儀》即載丞相考召以三科取士:“詔選諫大夫、議郎、博士、諸侯王傅、仆射、郎中令,取明經?!比珥鹾搿⒌苑竭M俱以明經取為議郎。由于受博士員額限制,議郎無員額限制,這就使得內學在人數上超越外學,西漢任議郎者盧植、桓彬、何休、蔡邕、桓譚等皆為名儒,任待詔者叔孫通、東方朔、賈捐之、梁丘賀、桓譚、魯恭、公孫弘、劉歆、蔡義、冀奉、揚雄等人皆有“材藝”,為一代文士名儒。兩漢常以議郎為宮廷師傅或太子師傅,如桓榮因明于《尚書》,被光武帝拜為議郎,并使之教太子。并與博士同任校書之職,并能如博士一樣授徒講學。由此來看,內朝之學與外朝之學分庭抗禮,而內朝之學顯然在人數上占優(yōu),并能得到皇帝的認同且代表皇帝與外朝之學分庭抗禮。

      三是對于經典經義闡釋權的掌控。在經義產生分歧時,往往會通過經學會議的形式,由皇帝“親稱制臨決”。漢宣帝因乃祖衛(wèi)太子好《谷梁》,而培養(yǎng)研習《谷梁》的經學人才,培植出新的學術力量,形成與外府博士不同的經義解釋。時機一旦成熟,宣帝則授意在石渠閣召開經學會議,以平抑經學異議,樹立《谷梁》之權威。在這一過程中,宣帝親稱制臨決,成為學術標準的裁決者,從而使得皇帝成為天下學術的總裁官。

      可以說,內學的確立,是先秦學術分立在漢代整合過程中不可避免分流,也是西漢行政調整中對文獻形態(tài)無法回避的分立。褚少孫、東方朔、王充等都自覺的以內、外來論書、論學、論道,認為學分內外,道有淺深,學有粗密,術有當否,使得內學成為觀察漢代學術不可忽略的一極。

      二、讖緯與內學的學理關聯

      正史中明確言漢代“內學”,則專稱讖緯之學?!逗鬂h書·方術傳序》言:

      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后王莽矯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讖言,士之赴趨時宜者,皆騁馳穿鑿,爭談之也。故王梁、孫成名應圖篆,越登槐鼎之任,鄭興、賈逵以附同稱顯,桓譚、尹敏以乖忤淪敗。自是習為內學,尚奇文,貴異數,不乏于時矣。

      范嘩將讖緯之學視為“內學”,即是承認其在當時上層文化中取得支配地位。因為讖緯之學本身多有荒怪之說,在當世不免于譏刺,更因為其在發(fā)展過程中與經義發(fā)生糾葛,使得學者更以經學眼光出發(fā)對其大加駁斥。原本處于煩瑣經解的讖緯,在后漢逐漸成為內學,是我們觀察內外之學的一個實踐。我們不妨將讖緯之學放在中國學術史的維度考察,從更長的歷史時段,觀察其與漢代內學之間的學理關聯。

      從知識系統而言,讖緯之學的核心學理本為商周舊學之余緒。從相對性的差異而言,“經”“緯”的分別,在于“經”來自較為精純的傳統文獻,而讖緯則表現為民間流傳的相對駁雜的一般知識。葛兆光曾將經與緯的關系界定為“一般知識與精英思想的互動”,認為以讖緯中所包含的數術方技等知識是“一般知識”,而將當時逐漸占據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儒家經學作為“精英知識”。他認為讖緯的形成并得以流傳,是儒學“為自己建設一種溝通宇宙理論與實際政治運作和實際社會生活之間的策略與手段”。這顯然是站在經學視角、站在儒家立場上,辨析儒學與讖緯之學的學理分野。

      從文化史的演進來看,較為粗糙原始的思維、觀念、知識等文化產物,如果不能得到系統化整合,將逐漸消解并沉入底層。產生于蒙昧時期的神話思維以及原始崇拜,在西周所確定并不斷強化的人文理性面前,被擠壓到文化的低層,以社會風俗與民間信仰的形式存在。在官方的典籍如《尚書》《春秋》《周禮》中這類想象性的文化并不被重視,但在社會信仰、文化心理,以及民間風俗中,神話思維和原始崇拜依然支撐著“小傳統”的文化形態(tài)。同理,讖緯之屬的觀念、知識,在漢代雖然面臨儒家學問逐漸居于主流并占據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強勢擠壓,它還是占據著漢人思想世界的主要地位。典型的如在漢代考古發(fā)掘中,以數術方技巫卜之書隨葬就是常見的現象,這顯著體現著漢代人的一種以知識為權勢的思想。

      學問的發(fā)展,向來是新學代替舊學,兩漢時期儒學作為漸次上升的“精英學問”,逐漸取得王官之學的身份。但數術方技之流,卻并不就是“一般知識”,其本質上是為新學所代替的舊學。學術變局之后,舊有文化雖然會有一個破壞衰敗的過程,新文化相應的會有一個建設鞏固的過程,但并非此起彼伏地替代,而是有著此消彼長般的調適,相互吸納而互根互體地發(fā)展。殷周之學,雖有人文理性之啟蒙,但總體上為鬼神數術與巫術之文化,人文理性處于漸次發(fā)展之中,已與舊有文化相區(qū)隔。但相對于春秋時期形成的諸子學說,商周舊學的人文理性精神顯然遜色得多。但包括儒學在內的諸子之學,在后世的學術史上得以強化,其在當時的影響,則遠遠不如彼此流行的鬼神觀念,從墨子的天志明鬼等學理中就能看出端倪。如夏曾佑據《國語》《左傳》《墨子》等材料輯春秋時鬼神物鬽、陰陽五行、筮占數術之事甚為詳盡。因此,秦漢讖緯學說中的鬼神方術,并非漢人所新出的觀念,實則商周以來鬼神、巫術、方術等觀念的集成,作為一般知識在民間流傳,成為所有士人在接受儒家教育之前的社會傳統。兩漢儒學既然獨尊,浸潤在此類學說中的讀書人,便用從小耳濡目染的一般知識來闡釋經學文本,從而形成大量附會性的解讀,是為緯書的來源。

      新舊之糾葛,至于漢代整理上古文獻尚有端倪可尋。《漢書·藝文志》中舉凡數術、方技之書,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并列,新舊雜糅。對于這一部分舊有文化之遺留,劉氏父子以及班固等漢代文獻整理者,還是采取了保存的態(tài)度。這一類文獻雖為舊學亦得保存,一方面在于此類文獻所記載的是上古先民的經驗知識總結,自有其實用價值;另一方面,在于這類知識,在后世得到揚棄之傳承,《漢志》中所錄的方技一類,包括醫(yī)經、醫(yī)方、房中、神仙等類,皆是源自于上古巫術,在后世終究進化為傳統醫(yī)學,有著不能廢置的使用價值。

      讖緯之學得到朝廷的有意利用。陰陽五行、神仙之說在漢代本就頗為流行,武帝就嗜好神仙之術,多善遇數術方技之士。延及哀平之世,更因王莽欲以代漢,對于讖緯符命之事多加留意,并授意屬下偽造符命。大臣爭言符命而封侯晉爵,以至于“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上行下效,甚至使得天下亦靡然從之,外派的陳崇等風俗使者能從郡國采集頌功德之歌謠“凡三萬言”,其中就不乏梓潼民人哀章所造的《天帝行璽金匱圖》《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之類的讖緯符命。政治權力對于思想意識的掌控需求,使得讖緯之學成為思想鉗制的工具;而上行下效,讖緯之學又成為士人仕進的捷徑,更對此種學說的流傳推波助瀾,從而演化為時代思潮的主流。

      西漢立國之初,就有立法改制的緊迫性。在諸子百家中,法家實踐既然已有秦國覆轍在前,則是儒家站出來承擔此一責任,叔孫通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以成漢代禮儀。陸賈著為《新書》,力倡仁義,推崇法先圣之學。董仲舒的學說中依然雜糅黃老德刑相輔、文武并用之說,更吸取陰陽五行學說中天人感應、災異等觀念,兼采方術而為漢制法。讖緯之書中以孔子為“玄圣素王”,認為天生仲尼,就是要完成為漢制法的歷史任務:

      墨孔生,為赤制……(《春秋緯·感精符》)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赤受命,蒼天權,周滅火起,薪采得麟??鬃釉唬骸扒鹩[史記,援引古圖,推集天變,為漢帝制法,陳敘圖錄?!保ā洞呵锞暋h含孳》)

      孔子跪受而讀之,曰:“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孝經右契》)

      孔子為天下立制,孔子后學為漢制法,儒學既然獨尊,儒生便要分享獨尊之下的利祿,更要分享為天下立制的學術權力,將儒家經典視為天地法則,則儒生便有為天地立法的資格。在這樣的推演中,儒生便不斷抬高孔子、儒經和儒學的地位,并將之視為牢籠天地的學問,試圖以此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讖緯學說形成的元成時期,恰是儒生以道統干預政統最為得力的時期。讖緯學說最為流行的哀、平時期,恰恰是王莽試圖以改元、再受命、禪讓學說攝政時期,讖言符命而緯以附會,使得王莽找到自立為天子的學理依據。讖緯遂成為兩漢之際最高權力變更的理據,也成為天子諸侯宣示標榜其合法性的王杖。讖緯成為內學的學術機遇

      從西漢學術發(fā)展史來看,讖緯之學能夠流布天下,在于對經學的附會;而其能夠成為內學,則在于其得到王室的推崇。原本作為主干的經學,為了贏得權力的認同,居然在一段時間內主動向讖緯屈從,以換取王室對自己的支持。觀察東漢讖緯成為內學、作為內學的方式,可以更為清晰地看出內外之學的區(qū)分,只是相對而言,相向而行,其區(qū)隔不過是權力的左手與右手相搏。

      首先,從整體學術風貌上講,儒家經學能在漢代得到獨尊的地位,在于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代儒家對于先秦儒學的改造。這種改造之后的新儒學,是融合其他思想資源而豐富自己的建構。在天人感應的統合之下,漢代新儒學中吸納了很多當時流行的陰陽數術的觀念。而這正成為讖緯之學在經學獨尊之下能夠得到發(fā)展壯大的基礎,二者在學理建構中本就沒有不可逾越的區(qū)隔。

      其次,讖緯之學在名義上是依附于經學的學術形態(tài),其處于今古文經學之中間,有著左右逢源之靈活性。今文經學為維持地位,固然要向讖緯之學緊貼;古文經學若要登廟堂之高,也要向讖緯之學靠攏。尤其是在東漢章帝白虎通經學會議之后,君王以讖緯之學統經義之分歧,一以讖緯神學為標準,則讖緯之經解滲透到官方經學內部,今文經學完全倒向讖緯。大儒賈逵作為古文學大師,在白虎觀會議上提出:

      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強干弱枝,勸善戒惡,至明至切,至直至順……五經家皆無以證圖讖明劉氏為堯后者,而《左氏》獨有明文。五經家皆言顓頊代黃帝,而堯不得為火德?!蹲笫稀芬詾樯訇淮S帝,即圖讖所謂帝宣也。如令堯不得為火,則漢不得為赤。其所發(fā)明,補益實多。

      賈逵言“五經家”指向的就是當時立于官學的今文經學,其以為今文經中沒有能證明圖讖中以劉氏為堯后者,這是打到了今文經學的“七寸”,而所謂《左氏》獨有明文,可見出當時今古文經學為爭廟堂之位,對于讖緯之學的態(tài)度競已至于倒伏的地步。

      讖緯之學的這種地位,使得古文經學的確立得到一種可以依憑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一種捷徑。賈逵在明帝時就力爭《左氏春秋》合于圖讖,并上疏于明帝辨之。其在白虎觀經學會議上的力爭,也取得很大的勝利。白虎觀會議之后,章帝“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建初八年(83年),漢章帝又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于世”。而賈逵選拔的20名學修習《左氏春秋》的弟子及賈逵門生,選為千乘王國郎,

      “朝夕受業(yè)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慕焉”。古文經學能立于官學,讖緯之說出力不少??梢娮従曋畬W在東漢時與經學糾葛更深,學者知道借其與政治權力的結合,來加強對于思想權力的發(fā)言權,比起西漢時以此專事于對權力的諂媚,實在要高超得多。

      最后,讖緯之學的興起,是因經學內部產生分歧而獲得學術機遇,使得經學久不能重振的時期,得以取而代之。立于學官博士的今文經學,有著天然的不足,即其文本基礎并不牢靠,對于經義的闡釋逐漸流于煩瑣碎散的境地,現實政治功用漸漸變得孱弱。發(fā)端自內府的古文經學雖然得到逐步的重視,但難以完全確立穩(wěn)固的地位。讖緯之學借得時勢而張揚,一旦得到政治權力的青睞,就愈加不可抑制地成為漢代的尊貴“內學”。

      東漢順帝時,孔子第十九世孫孔扶為博士,有族侄名孔季彥,《孔叢子》載:

      孔大夫謂季彥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之內,皆為章句內學,而君獨治古義。治古義,則不能不非章句內學。非章句內學,則危身之道也。獨善同不容于世,今古義雖善,時世所廢也,而獨為之,必將有患,盍姑已乎?”答曰:“君之此言,殆非所望也。君以為學,學知乎,學愚乎?”大夫曰:“學所以求知也?!奔緩┰唬骸熬l日聞吾說古義,一言輒再稱善,善其使人知也。以為章句內學迂誕不通,即使人愚也……先圣遺訓,壁出古文,臨淮傳義,可謂妙矣!而不在科策之例,世人同莫識其奇矣。斯業(yè)之所以不泯,賴吾家世世獨修之也。今君猥為祿利之故,欲廢先君之道,此殆非所望也?!?/p>

      博士孔扶認為,時下皆治“章句內學”,而孔季彥獨治古學,實乃“危身之道”。季彥則認為,古義“使人知”,而章句內學“迂誕不通”,毫無價值。況且古學是“先圣遺訓,壁出古文,臨淮傳義”,是由孔安國整理孔宅壁中書而傳下來的學問。這不但是孑L氏家學,而且是漢代內府藏書中極為珍貴的一批文獻,作為博士且為孔氏后裔的孔扶,因為章句內學的祿利之故,一旦廢棄,良可知當時的“內學”已不復儒家之正宗。此“章句內學”,錢穆即認為是披著經學外殼的讖緯之學:“章句今學出于博士,博士為官學,故治章句者必媚上諛政,光武好圖讖,諸博士章句盡言圖讖,乃日章句內學?!贝藭r尚處于東漢中期,讖緯之學為今學,為內學,已經成為漢代官學的學理內核。

      讖緯之學在內學之中的核心地位,還可以從文獻形態(tài)得到印證。張衡《西京賦》言:“匪唯好玩,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從容之求,實俟實儲?!毖C注曰:“小說,醫(yī)巫厭祝之術?!敝忻厮匦≌f家言,并非后世所謂的文學性的小說,實際是類似于讖緯之類具有想象性、神秘性和附益性的文獻?!逗鬂h書·王允傳》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遷都關中,允悉收斂蘭臺、石室圖書秘緯要者以從。既至長安,皆分別條上。又集漢朝舊事所當施用者,一皆奏之。經籍具存,允有力焉?!痹趦雀貢夥甏蠖蛑畷r,王允全力搶救蘭臺、石室等秘書,其中的讖圖、秘書、緯書才是“要者”,六藝經書、詩賦文學、百家藝術之類則不是搶救的對象。由此可見,讖緯文獻成為漢末圖書的重中之重,則讖緯學說已經成為漢末知識體系的學理基礎。

      [責任編輯 連秀麗]

      猜你喜歡
      讖緯兩漢經學
      《東漢文學思想史》《讖緯思潮與漢代文學思想》
      文學與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1:38
      劉秀信不信讖緯
      華聲(2022年3期)2022-04-27 01:38:37
      皇侃論“學”與南朝玄學的經學化理路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7:26
      元代朱子后學經學著述整理之特色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2
      鼎盛期|兩漢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6
      漢魏經學的“人才進退”問題
      經學還是子學?——對政治儒學復興之路的一些思考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1:42
      兩漢名碑注譯——鮮于璜碑(一)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高句麗與兩漢關系研究
      讖緯:無益經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遺記》為例
      河北農機(2017年10期)2017-02-25 01:36:45
      保康县| 长乐市| 汕头市| 信阳市| 鹤壁市| 兴城市| 应城市| 海城市| 洛南县| 鹤山市| 弥渡县| 耒阳市| 长泰县| 科尔| 清苑县| 麻江县| 嵊泗县| 永善县| 惠东县| 罗甸县| 安徽省| 沂源县| 楚雄市| 定州市| 华安县| 大兴区| 鄄城县| 六盘水市| 历史| 丰县| 建始县| 汶川县| 固原市| 高陵县| 南投市| 昌平区| 甘孜| 肇庆市| 三江| 黄骅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