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光
摘要: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推行,對我們一線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新課改的實踐,我有了如下的體會,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總結和反思,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新課標;新課程改革;探索活動;教師的角色;維訓練
新課改之后,一切與原來的都不一樣了,時代在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面對新課改,我們不能被困難壓倒,我們也要面對,迎接新課改的挑戰(zhàn)。這期間我們地理教師以務實的態(tài)度、緊跟課改的步伐,積極投身新課改,認真參與新課改的各級各類培訓和研討活動,努力領會新課改精神,學習新課程標準,重塑新課程理念,把握新課程教材,探索新課程教學方法,在努力學習、積極嘗試、勇于探索中不斷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將會不斷遇到新的困難和問題,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一次新革命。現(xiàn)將我的想法體現(xiàn)如下
一、轉變教師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因此,在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放下“師”的權威架子,要以學生學習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真正體現(xiàn)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思維與想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討論、探究、觀察、調查、信息搜集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歷與體驗出發(fā),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過程。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證據(jù)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和空間,把獲取的地理知識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對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的認識和適應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信息,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于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jié)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活動完成了,但后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xiàn)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xiàn)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么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一線教師在業(yè)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強化教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統(tǒng)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么講)。并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地理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fā)動學生觀察現(xiàn)實生活和搜集相關材料,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
三、如何應對使用的新教材
地理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比較零散,新課標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這個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并且高中地理學習內容與其它學科學習內容不同步,從而嚴重妨礙了學生對有些自然地理過程的正確理解。如風的形成、地球運動、世界自然帶的分布等等,對教師來說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梳理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些,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現(xiàn)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于聯(lián)系新舊知識和學科間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針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要辯證地加強活動教學與其它教學形式的相互關系,使各種教學形式相互補充和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于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不宜指手劃腳,橫加干涉,全盤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對錯。教師應在目標導向、動機激發(fā)、情景創(chuàng)設、方法指導、疑難解答、反饋指點等方面發(fā)揮指導作用,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對其內容進行調整,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景,完成對知識的重新建構,甚至可以替換教科書中的案例,自選教學素材,自行設計教學過程,積極開發(fā)地理課程資源,特別是身邊的校本課程資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四、改變教學方式適應新課改
課堂思維訓練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已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應該想方設法設置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積極思維。平鋪直敘的講解只會使學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難以啟發(fā)學生思維,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仔細琢磨、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情境是問題的基礎,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尤其是要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教學情境,善于提出一些根本對立的觀點來引導學生思維,這不僅僅是指培養(yǎng)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理解教師設計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能獨立地去解決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重視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課題知識的教育、教學計劃的完成、按部就班的訓練、謙虛性格的培養(yǎng),從而造成學生知識面窄、思維力弱,因此地理課堂中,應該改變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特別是應該多提出一些高質量的、有思維價值的、值得學生爭論的問題,來加大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工作剛剛開始,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思想,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的傳授知識的作法,重視對學生科學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人地觀”等現(xiàn)代觀念的教育;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地理思維能力、運用地理原理、技能解決人地關系中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并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關系的實踐活動,將我們的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