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芳 葉耀輝 盧存垚
【摘要】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的條件下,通過充分教學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教師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首先闡述了國內(nèi)外關于有效教學的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其次介紹了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和具體實施策略;最后針對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進行了綜合和分析,指出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使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水平成為可能。
【關鍵詞】有效教學 影響因素 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01-02
一、背景
1.國外有效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國外對有效教學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國內(nèi)教育環(huán)境,在有效教學的研究方面領先于我國。
國外研究者認為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有課程方法與設置、教學設施與環(huán)境、策略和藝術,師生的互動與溝通、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好的學習氛圍等[1]。國外學者主要從四個角度研究了有效教學的策略。第一,從教學活動過程的角度來研究了有效教學的策略。Stewart等人認為有效教學的策略是:備課-上課-評價。第二,從課堂教學的流程研究了有效教學的策略。羅森珊和史蒂文斯通過前人的研究得出了有效教學的策略:回顧-學習新知識-練習-反饋-復習。第三,從課堂活動的組織方法研究了有效教學的策略?;鶄愅ㄟ^研究得出有效教學的策略是:直接教學、討論、小組活動、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探究學習、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寫作。第四,從宏觀的角度研究了有效教學的策略[2]。
在美國教學中,最具有影響的兩個評價標準:一個是美國教育多元化與卓越研究中心提出的有效教學的五條標準,包括:(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2)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素質(zhì);(3)學習背景化,把學習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學習的意義;(4)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有意義的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5)教學對話,以對話的方式來教學。另一個有效教學的標準是夏洛特丹·尼爾森提出的“專業(yè)實踐構成框架”?!皩I(yè)實踐構成框架”有四部分,其標準為:(1)計劃與準備。在教學前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內(nèi)容,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量身打造一套教學體系;(2)教學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高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言行舉止要做到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讓學生理解教師崗位的神圣和偉大;(3)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新穎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保證學生能對教學進行評價;(4)專業(yè)職責。與學生家長良好溝通,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國外教育學家普遍按照四大標準進行教學,在提高國內(nèi)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3]。
2.國內(nèi)有效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
國內(nèi)鐘啟泉認為有效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評判標準,也能夠幫助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但是,當教師在教學期間,學生學習不認真或沒有理解所學知識,那么教師的授課就顯得毫無意義,這就是一種無效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學生的反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了解其學習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4]以往研究認為,有效教學主要受教師、學生和學校三方面的影響,教師方面主要包括教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專業(yè)知識、教學觀念和教學效能感的影響;學生方面主要包括學生的投入、配合和支持的影響;學校方面主要包括學校的重視、鼓勵和支持的影響。有效教學的策略一般也分為教和學的策略,教的策略分為管理和指導策略;學的策略分為選擇注意和編碼策略。而在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的方面,李學紅認為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主要有:(1)指引學生主動、合作、探索學習;(2)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3)給學生學習資料;(4)使學生真正了解知識;(5)學生的反思以及反饋;(6)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感覺[5]。
二、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
1.教師
(1)教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
學生喜歡的教師是熱情的、高素質(zhì)的、慈祥的、博學的、幽默有趣的教師,此外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有這樣的教師教學,學生會有濃烈的興趣,會主動學習。這樣的教師教學才會有效果。
(2)教師的專業(yè)知識
能否有效教學,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起著重要作用。教師選擇好的方法教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好的方法,能讓教學達到更佳的效果,教師用輔助教學手段使教學更佳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樣教師講的開心,學生聽得有趣,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3)教師的教學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指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期待,是對教學的價值判斷,能對教學起導向作用。教師的認知到有效教學的觀念,知道付出與收獲的關系,做到省時省力,使教學效果提高。教師只有意識到有效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才會更努力地教學,找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正是有這些認識,教師才會去有效教學。
(4)教師的教學效能感
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能否完成教學任務的信心,是能否有效完成工作的信念。弗魯姆的認知期望理論認為,一種行為傾向的強度取決于這種行為對其可能帶來的結果的期望強度以及這種行為對其的吸引力。也就是說個人對于某件事的執(zhí)行力取決于個人對這件事結果的估計。如果教師認識到了有效教學的意義與價值,那么他們就會對有效教學進行追求。教學效能感可以激勵教師,讓教師更努力完成教學任務。
2.學生
(1)學生的投入
學生的投入是指學生對課堂中教師的教學主動接受、熱愛,全神貫注的參與。在課堂中,學生的投入是學生的行為投入到課堂中,主動參與并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作出的心理投入。心理投入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投入。主要是對教學任務的接受,并全身心的完成任務。學生的投入對于有效教學的影響主要在于學生的行為、認知、情感投入。
(2)學生的支持
學生的支持是指學生對教學的熱愛、尊重、贊同、認可,并對教師的教學做出及時的反應,同時給以行為上的支持,例如微笑,點頭等。對教師的教學抱以客觀的態(tài)度判斷,以及提出自己對教學的意見。學生的支持讓教師等到鼓勵,讓教師覺得自己的教學是有效的是有價值的。教師渴望得到學生的支持,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認可、贊賞。以客觀的態(tài)度判斷教師的教學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會讓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3)學生的配合
學生配合是指在師生互動之間的配合。學生能配合教師的教學,一方面,能讓學生依據(jù)教師的教學安排和教學進程,分配自己的精力、時間尤其是認知和注意力投入;另一方面,避免了教師處理學生紀律、干擾等而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減少了教師用于課堂組織和管理的努力,消除了教師因?qū)W生不投入、不配合而帶來的自我懷疑、傷心等消極情緒,課堂中沒有打擾,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3.學校
(1)學校的重視
學校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為學校對有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學生的重視。學校重視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有效教學的氣氛,使教師認識到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對有效教學的學習,掌握其方法并應用到課堂中。學校的重視會讓學校形成有效教學是學校的主要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以有效教學為核心展開。同時學校的重視意味著有效教學是學校生存發(fā)展的基礎,會對教師有效教學提供重要保障。學校的重視會讓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2)學校的支持
學校的支持是指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校的支持主要是對有效教學的支持,包括管理和投入支持,其主要通過管理與投入來影響有效教學。學校通過學生對課堂的評價與建議來管理課堂的教學,從而影響有效教學。學校的投入支持表現(xiàn)在對學生的表揚、認可、獎勵,教學經(jīng)費以及教學設備。對教師的精神與物質(zhì)雙重獎勵,可以讓教師體會到有效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從而進一步讓教師努力做到有效教學。
三、有效教學的策略
1.教的策略
教是一種復雜的問題解決藝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有成效的老教師在新學期的第一天就會給學生開個班會,告訴學生各種規(guī)矩與各種要注意的事項。他明白剛開始學生可能不適應,但經(jīng)過一定時間,學生才能學會這些規(guī)矩。Stewar觀察過內(nèi)行和新教學教師檢查家庭作業(yè)的行為,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內(nèi)行具有平穩(wěn)的行動順序。新手也想獲得這種順序,但順序中的有些步驟卻打破了連貫性。研究表明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會問更多的問題,也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問題反饋,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6]
2.學的策略
成功的學習策略包括選擇注意策略和編碼策略。選擇注意策略方面,羅思科普夫和比利格頓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讀書花很多時間,他們的眼睛更多的是關注他們在文中疑惑的部分,而不是其它部分。在學生有效采用注意集中策略時存在著一種傾向:年齡小的與年齡大的學生比較,對新教材的重要部分和未學過部分的集中注意力較弱。學習技巧和編碼策略方面,桑戴克和斯塔茨注意到所有的被試者在學習時停下來,測試自己是否能回憶地圖成分。[7]他們81.5%的探測目標是未學過的成分,而慢速學習者的探測只有61.5%以此為目標。當快速學習者以79%的準確度決定某一成分是否需要進一步學習時,慢速學習者卻僅有82%的精確度。
四、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
1.良好的氛圍
良好的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一般來說,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就是教學。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環(huán)境是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安全的、和諧的、民主的和自由的。安全是讓學生可以放心的學習不必擔心安全隱患;民主是不獨裁,聽取學生意見;自由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限定;和諧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良好的溝通。
2.教學目標引領發(fā)展
教學目標引領學生發(fā)展,這是有效教學的根本。用教學目標引領學生發(fā)展,教師可以使用下列方法:教學目標要三維融合;教學目標要有挑戰(zhàn)性;教學目標要有生成性; 教學目標要問題化。
3.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主動參與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主動參加教學活動是學生自我建構前提, 是教育改革發(fā)展所要求的。學生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就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
4.重視學習策略的教學
重視學習策略的教學是有效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掌握了學習策略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所以,掌握學習策略非常重要。
5.突出素質(zhì)教育的培養(yǎng)
突出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是教學更深層次。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培養(yǎng)應以實踐為主,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得以提高,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
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的條件下,充分教學,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時間是有效教學的一個特征,同時也是區(qū)別是否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教師應對自身有著全面深刻的認識,使自己能夠更好的教學。教師應充分學習新課程,了解新課程內(nèi)容,以便自己能夠得到提高,有新的方法去教學,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 Killen R.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M].South Melbourne, Vic.: Cengage Learning Australia,2013.
[2] Zemelman S, Daniels H, Hyde A. Best practices: New Standard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merica'schools[M].Portsmouth:Heinemann,1998.
[3]吳鋼,周景人. 中美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比較及其啟示——基于兩所學校的比較研究[J]. 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5,(03):22-28.
[4]陳建華,趙冰華. 大學生對高校青年教師有效教學的評價調(diào)查[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6):199-200.
[5]李學紅. 區(qū)域推進課堂“有效教學”改革的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 2007(2):39-40.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貝葉斯判別法的高校教師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研究 ”(編號:16YB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