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窗洲
雁群的飛行陣勢充滿了生命智慧。長途遷徙是一場艱辛的旅程,需要講求效率。因此,雁陣在飛行的過程中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斜陣。作為領頭雁的大雁會一馬當先,猛烈地扇動翅膀,從而在翅膀下方形成一個相對真空的環(huán)境,即產生“尾渦氣動力”,大大減少跟在后面的大雁飛行的阻力。以此類推,雁陣中的大雁都能相繼借助這股力量,讓飛行變得輕松而有效率。一段時間后,它們交換左右位置,讓另一側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氣動力緩解疲勞。同時,在雁陣中領頭雁是不斷輪換的。這意味著在這個“團隊”中,每一只大雁都能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力量??茖W家的風動實驗表明,雁陣成群飛行時的速度是單只大雁飛行速度的1.71倍。管理學家將這一原理運用于管理學研究之中,形象地稱之為“雁陣效應”。它為組織管理帶來諸多啟示:唯有團結協(xié)作精神,才能完成長途遷徙。雁陣如此,班級建設亦如此,惟有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才能帶領全班同學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一、“五立”雁文化的基本內涵
一個班級猶如一群大雁,唯有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方能實現(xiàn)共贏發(fā)展。因此,受“雁陣效應”的啟示,我們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提出了“五立”雁文化育人模式。所謂“五立”包括以下方面:
“立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格,它是育人的根本。自古大雁被人們賦予禽中之冠的美譽,更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大雁有仁心、有情義、有秩序、有智慧、有誠信的品質一直以來為人們所稱道。
“立人”:培養(yǎng)學生應有的合作精神與社會擔當,它是育人的目標。包括忠誠、分擔、弘毅、互助、鼓勵等優(yōu)秀品質。
“立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與行動能力,是育人的方向。包括目標力、溝通力、領導力、執(zhí)行力、分合力。
“立美”: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新時代對育人提出的素養(yǎng)要求。包括心靈美、人格美、健體美、雅藝美、創(chuàng)意美。
“立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涯規(guī)劃能力、社會生活技能與社會適應能力,是育人的旨歸。包括樂業(yè)、勤業(yè)、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建業(yè)。
二、班級雁陣建設的創(chuàng)新實踐
在“五立”雁文化基本理念的引領下,我們在班級建設上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探索。
(一)樹立集體意識是班級雁陣建設的靈魂
雁群是一個具有高度集體意識的團隊,大雁在飛翔的過程中,總會發(fā)出高亢的雁鳴聲,以此激勵同伴的勇氣與斗志。在十七年的班主任實踐中,我始終信奉一個理念:在班級建設中,樹立集體意識是班級建設的靈魂。
全員喚醒。全員喚醒針對的是整個班級隊伍,喚醒的是集體意識。通過班會課的德育熏陶,集體活動的任務驅動,如校運會、升旗禮、藝術節(jié)、學代會、愛心義賣節(jié)、科技節(jié)、經典誦讀、辯論賽等活動,幫助全班同學建立“班興我榮”的主人翁精神,培養(yǎng)班級群體的集體榮譽感。
分層喚醒。分層喚醒即根據(jù)班級成員的不同表現(xiàn),將其分為班干部、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個群體,按照群體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喚醒激勵。對于班干部群體要求他們學會做“領頭雁”,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中等生群體存在受到肯定的潛在需要,但他們相對欠缺行動力。班主任根據(jù)這一群體學生的特點,在班級管理和集體活動中,選擇適合其能力和個性的任務,委以重用。以任務為外驅動力,激發(fā)這一群體的集體意識。甚至可以采取班干部群體與中等生群體結對的方式,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任務,讓“領頭雁”帶動“雛雁”,在行動、能力、意識上帶動中等生群體,喚醒其參與意識、責任意識。用實際行動讓中等生群體獲取成功感和成就感,最終獲得成長自信。對于后進生群體,則可利用“活動育人”模式開展提升計劃展現(xiàn)其優(yōu)勢。如開展校運會、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藝術節(jié)、各類海報設計比賽、各類義工活動、勞動值日等,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彼此的優(yōu)點,彼此欣賞,讓后進生體會到自己的閃光點。同時,班主任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注與幫助,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獲得歸屬感與價值感,努力融入集體。
(二)高信任度的小組雁隊是班級雁陣建設的抓手
雁隊可說是自然界之中配合最為密切、搭配最為科學、團隊效率最高的群體,是一個高信任度的團隊?!吧w徙”旅途中的雁隊,即使在改變方向與陣型時,每只大雁也都能默契地調整自己的速度,始終使陣型保持優(yōu)美、協(xié)調、高效、目標一致、充滿生命活力。
信任是班級小組雁陣建設的靈魂和基石,它是班級向心力、凝聚力乃至學生們快樂充實成長的基礎。因此,我們認為高信任度的班級小組“雁陣”應具備五大要素,即目標、溝通、領導力、紀律和分工。如此,每一位班級雁陣成員才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融入班級發(fā)展之中,與團隊一起贏得成功。
在團隊建設中,僅僅靠信任而缺乏責任感,團隊也會一事無成。為避免班級出現(xiàn)責任分散效應,我們要求各個成員學會分工協(xié)作、優(yōu)勢互補。在班級管理中設置完善、精細、合理、高效的班委會和家委會,將責任細化明確到具體的個人,明確劃分值日生之間、部門之間的責任范圍。如此,在日常班級生活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雁隊才能瀟灑變陣、領頭雁更替輪值,保持雁隊展翅高飛的穩(wěn)健性。學生才能真正形成“雁陣”,結伴翱翔天空,“忠誠、分擔、弘毅、互助、鼓勵”的精神響徹蒼穹,傳遞“相伴”,獲得遠行的力量。
總之,班級小組雁隊成員之間可以通過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感受到合作、共贏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由此,小組成員能滿足各自健康成長的心理需要,促進彼此的和諧發(fā)展,最終共同體驗幸福、快樂、共贏的成長歷程。
(三)系列主題班會是班級雁陣建設的重要載體
主題班會既是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展示、表現(xiàn)自己的絕佳舞臺。班主任應有意識地幫助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與提升策劃、主持開展主題班會的能力。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自行處理班級問題,針對班級現(xiàn)象及自己的困惑等,加以討論、爭辯,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及應對措施。
例如,討論、辯論、演講、唱歌等靈活多變的主題班會形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抓班會主題、找議題中心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傾聽進行比較,哪位同學說得好,好在哪里?為什么這樣說好?如果讓自己說應如何表達?借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敏捷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等,從而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三年,筆者對主題班會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劃。
高一階段:以親情教育為核心,與人相處,培養(yǎng)性格。
《百善孝為先》——傳承好家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我
《美麗的青春期錯誤》——“早戀”的危害
… …
高二階段: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提高情商,完善品格。
《脊梁與擔當》——提升責任意識
《馨空,星空》——好情緒助你成功
《雙刃劍》——端正競爭心態(tài)
… …
高三階段:以奮斗教育為核心,挑戰(zhàn)自我,健全人格。
《你握筆的手,有我的力量》——師兄師姐榜樣的力量
《你想,理想》——確立奮斗方向
《沉潛心態(tài),漫步“高原”》——端正備考心態(tài)
… …
通過系列主題班會,并配合其他班級活動,增進了班級凝聚力,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升。
(四)家校共育是班級雁陣建設的保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是如此的復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學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在現(xiàn)實班級建設中,德育工作者總是感嘆,“現(xiàn)在不僅僅是學生需要受教育,家長同樣也需要接受科學的教育。”家長理念各異、方法不一、能力參差,很難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因此,“雁文化”折射的“目標”“分擔”“弘毅”“互助”“鼓勵”群體管理模式,同樣適用于家長團隊建設。
作為高中生,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是成長的重要命題。在家校共育活動中我們特別注重儀式感教育,倡導無論工作有多忙,學業(yè)壓力有多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舉行家庭議事會,而或家長和孩子每周應該有固定的時間坐下來,聊聊家里家外;一起散散步,談談見聞見解。類似地,家長和孩子也可以借助成長日記、鴻雁傳書等方式進行訴說,表達情感,不求字字珠璣,但求真真切切,從而實現(xiàn)彼此接納理解、認同認可,并從文字中獲得力量!而這些文字恰恰可以保存下來,既是孩子成長的印記,也是一家人的溫暖憶記。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在家庭中、學校里、社會上感知升國旗、閱兵儀式、生日、婚禮、傳統(tǒng)節(jié)日、奧運會等活動中的儀式,且保持一種儀式感,并讓其成為一種習慣,那么孩子的生活必然詩意濃濃。這樣的儀式感教育不僅改善了親子關系,而且提升了家庭共育的和諧度。
我們依托“雁文化”,與班級家長不斷溝通、磨合,增進信任,通過班級微信群融匯本班家長智慧、通過班級微信公眾號提煉與展示本班家長先進育兒理念,形成家校之間縱向延伸、家長之間橫向延伸的“雁陣”經緯合力教育體系。我們旨在營建起了一支目標明確、理念一致、互幫互助的家長團隊,構建起了高效的家校協(xié)作模式,進而殷實班級建設,促班級育人走內涵發(fā)展之路。
責任編輯 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