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成果 張路路 李 茜
(1.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81;2.江南大學圖書館,無錫 214122)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發(fā)改委聯(lián)合公布了《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以及“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1]。其中,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五所財經類院校上榜。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財經類院校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緊抓機遇,既做到均衡發(fā)展,又能夠突出優(yōu)勢,實現(xiàn)學校和學科的雙發(fā)展,則需要較強的科研實力作為支撐??蒲袑嵙ψ鳛楦叩仍盒5暮诵母偁幜σ殉蔀椴粻幍氖聦?,各個學校也在不斷地加大對科研人員和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而學術論文成果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學??蒲袑嵙?,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上的多少,也更體現(xiàn)在質量上的高低。筆者以五所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財經類院校為研究對象,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為數(shù)據(jù)來源,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通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并結合可視化呈現(xiàn)的方式,解讀五所院校近八年來的科研狀況,著重從科研規(guī)模、科研質量、科研人員、科研合作、科研內容、科研資助等方面予以揭示,以期為財經類院校的學科建設及發(fā)展提供參考。
數(shù)據(jù)來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引文索引,包括 SCI-EXPANDED、SSCI、CPCI-S、CPCISSH4個子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涵蓋了世界頂級的國際性和地區(qū)性期刊,其評價和遴選完全遵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一套完整的標準[2],因而選擇Web of Science作為數(shù)據(jù)來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檢索時間跨度:2010-2017年,檢索日期為2018年1月24日,數(shù)據(jù)庫最新更新日期為2018年01月24日;檢索項為:機構擴展;可視化軟件:Citespace;檢索詞如表1所示。
表1 五所財經院校及其對應的Web of Science檢索詞
從量化的角度來說,科研規(guī)模是一所院校科研實力的具體體現(xiàn)。根據(jù)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wǎng)公布的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科學研究”一級指標下包含了“論文專著”“科研項目”等4個二級指標[3],其中在“論文專著”二級指標下,SCI、SSCI等收錄論文數(shù)作為評估的三級指標。通過對五所財經院校國際發(fā)文情況的統(tǒng)計與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描繪出目前的研究概況及未來的趨勢。
表2 五所財經院校各索引庫發(fā)文量
從表2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2010-2017年的近八年時間里,上海財經大學在SCIE、SSCI、CPCI-S、CPCI-SSH4個子庫的總發(fā)文量位居第一,中央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緊隨其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則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五所院校的年均總發(fā)文量都大于100篇,年均最高發(fā)文量和最低發(fā)文量存在115篇的差額,差額率為110.6%,這說明院校之間的科研實力有著一定的差距。需要說明的是,表2中的五所院校的4個子庫發(fā)文量總和是大于總發(fā)文量的,其原因在于一些文章存在被2個或2個以上的子庫收錄的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五所院校所發(fā)表論文被SCIE和SSCI收錄的數(shù)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這與各個學校持續(xù)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學校每年都積極引進海內外高水平人才補充到各學院與研究院的教學科研崗位,在科研政策及科研資金支持方面也是重點傾斜和不斷加大。此外,學校還積極鼓勵教師出國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多方面措施并舉保證了學校整體科研實力的持續(xù)提升。
在會議論文方面,從圖2不難發(fā)現(xiàn)五所院校的年發(fā)文量普遍較低且波動較大,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會議論文的重視程度低、會議論文的投稿不便利、會議論文的性價比低等,比如2008年底,中央財經大學科研管理辦法對收錄論文的索引數(shù)據(jù)庫的等級進行了修訂,會議論文將不再按照A類核心期刊計算,而是將其歸到B期刊類進行計分[4],會議論文的發(fā)文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其相對期刊論文來說處于較低的水平。
圖1 五所財經院校SCIE與SSCI發(fā)文量
圖2 五所財經院校CPCI-S與CPCI-SSH發(fā)文量
通過對所發(fā)表論文的來源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能夠初步了解科研論文的質量、科研人員的投稿偏好以及期刊或會議的錄用傾向。
3.2.1 期刊分布
表3中列出了五所財經院??蒲腥藛T近八年所發(fā)表的論文被核心期刊收錄的情況,在各所院校被收錄量處于前五的期刊中,6種期刊出現(xiàn)2次及以上(表中深色區(qū)域標注),在以上共計18種期刊中,處于Q1和Q2分區(qū)的期刊占到50%,可見科研人員的發(fā)文質量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在投稿及錄用偏好方面,ECONOMICS LETTERS收錄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論文數(shù)量分列各自院校的第四位、第一位和第三位,可見該期刊十分受財經類院校研究者的青睞。此外,在所列期刊列表中,ENERGY POLICY出現(xiàn)在兩所院校的前五中,該期刊在2016年的5年影響因子為4.599,JCR中3個類別的分區(qū)均為Q1區(qū),反映出財經類院校科研人員具有較高科研能力。
3.2.2 會議分布
在會議論文方面,結合表4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五所院校收錄量排名前五的會議舉辦地點64%是在中國境內,投稿及參會的便利性使得科研人員更偏向于參加在國內(含港澳臺)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此外,部分院校在會議投稿方面存在延續(xù)性,如中央財經大學連續(xù)三年被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保險與風險管理國際會議)收錄文章6篇以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則連續(xù)三年被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 BUSINESS(武漢電子商務國際會議)收錄文章5以上。
科研作者作為科學研究及學科建設的主體,對“雙一流”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掌握科研作者的研究情況,并有針對性地給予資源或資金的支持,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激勵他們的科研積極性,同時也便于以核心作者為中心構建學科隊伍群,增強學科競爭力。
表3 五所財經院??蒲邪l(fā)文的期刊分布Top5
表4 五所財經院校科研發(fā)文的會議分布Top5
表5 五所財經院校發(fā)文量前五的作者情況
從發(fā)文數(shù)量及質量上來看,五所院校發(fā)文量前五的作者中,最低的發(fā)文占比為1.3%,最高為4.3%,其中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的田永革教授共發(fā)文66篇,年均發(fā)文量8篇左右;在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與熱點論文方面,上海財經大學邵帥共有7篇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其中一篇同為領域中的熱點論文;西南財經大學寇綱共有4篇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其中一篇同為領域中的熱點論文;西南財經大學陳揚1篇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同時該篇論文也為領域中的熱點論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引共有7篇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
從高產作者的人員構成來看,青年教師逐漸成為科研發(fā)文的生力軍,在發(fā)文量排名前五的作者當中,尹力博2013年博士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年進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任教;白璐2015年博士畢業(yè)于英國約克大學,同年進入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任教;陳揚2011年博士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大學,其后進入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研合作呈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在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及作者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中,既能夠碰撞出新研究增長點,也能夠增強本機構及學科的國內外影響力。
從合作量排名前五的機構來看,五所院??蒲腥藛T的合作機構全部來自于國內的高?;蛘块T(含港澳臺),其中五所院校與中國科學院都有較強的合作關系,而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三所院校的第一合作機構均為中國科學院。從合作機構的地域分布來看,科研人員更偏向于與本地區(qū)的研究機構合作,如中央財經大學的合作機構主要來自于北京地區(qū),西南財經大學的合作機構主要來自成都地區(q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合作機構主要來自武漢地區(qū)。
在國際合作方面,合作機構主要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發(fā)達等國家,包括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約克大學、科廷大學、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等全球知名的高等院校。
研究方向與研究主題的選擇對于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科建設及發(fā)展中,以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為基礎,并進一步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研究點,打造一流學科群。
表6 五所財經院校機構合作發(fā)文情況
3.5.1 研究方向
圖3為五所財經院校研究方向知識圖譜,從圖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圖譜關系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五所院校學科屬性的相似性,其研究方向也具有同質化的特點,主要分布在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環(huán)境科學等學科,具有較強的學科針對性;此外,還涉及到物理學、心理學、能源科學、教育學、圖書情報學等多個學科。從圖中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關系可以看出,研究方向彼此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交叉性,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學科領域的持續(xù)發(fā)展與不斷創(chuàng)新。
3.5.2 研究主題
圖4為五所財經院校研究主題知識圖譜,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五所院校所涉及的研究主題中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占比約為27.6%,在經濟全球化與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科研人員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透過多個視角分析和探討中國,內容涉及研究模型構建、經濟增長、市場環(huán)境、政策分析、投資、貿易、改革、危機與挑戰(zhàn)、競爭、綠色經濟等多個方面。
3.5.3 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
表7 五所財經院校各數(shù)據(jù)庫中的高被引論文數(shù)與熱點論文數(shù)
從表7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上海財經大學在SCIE和SSCI各自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數(shù)量上占據(jù)絕對的領先,分別為22篇和14篇,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數(shù)學、環(huán)境科學、能源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等。
在SCIE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方面,原上海財經大學統(tǒng)計與管理學院茆長暄教授于2012年參與合作并發(fā)表在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上的Models and estimators linking individual-based andsample-based rarefaction,extrapo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assemblages共計被引用560次,年均被引次數(shù)約為112次;在SSCI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方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fā)展研究院吳仰儒教授于2011年參與合作并發(fā)表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期刊上的Explosive behavior in the 1990s Nasdaq:when did exuberance escalate asset values?共計被引用次數(shù)為142次,年均被引次數(shù)約為24次。
圖3 五所財經院校研究方向知識圖譜
圖4 五所財經院校研究主題知識圖譜
在領域中的熱點論文方面,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qū)域科學學院邵帥教授等人于2016年參與發(fā)表在APPLIED ENERGY期刊上的New provincial CO2 emission inventories in China based on apparent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and updated emission factors(SCIE與SSCI雙收錄)被引用23次,同時該論文在2017年九月至十月內受到的引用次數(shù)是Engineering學術領域中最優(yōu)秀的0.1%之列。此外,該期刊2016年的5年影響因子為7.5,在JCR所屬的ENERGY&FUELS和ENGINEERING,CHEMICA兩種類別中均處于Q1分區(qū)。
同樣,在學科評估指標體系中,“科研項目”二級指標占到了8%的權重[5],該指標包括境內國家級科研項目經費、科研項目數(shù)等四個三級指標[3]。因而,科研項目資助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校的學科及科研競爭力。
從五所院校科研人員所獲得的科研資助來源來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資助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基本上占到了各個學校發(fā)文總量的20%以上;此外,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也是五所院校獲取的主要科研資助來源。
除來自國家層面的科研資助,其他發(fā)文量占比較高的資助則主要來自于各所院校自身或院校所在地政府部門提供的科研經費,如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提供的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上海財經大學科研人員獲得的“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等。
多種類型的資助項目不僅能夠改善科研人員的研究環(huán)境,還能夠促進學科領域內的資源流動,形成并積累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科研實力。
隨著“雙一流”建設名單的公布,作為擁有一流學科建設的五所財經類院校也在積極地研制相應的建設方案[6-7],力求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建設一流學科及學科群。在新的機遇下,如何依托已有的科研積累,形成持續(xù)性的科研創(chuàng)新,這一點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對五所具有一流學科建設的財經院校近八年來國際發(fā)文情況的統(tǒng)計、梳理與分析,希望對財經類院校的學科建設及科研創(chuàng)新提供建議與參考:
(1)科研投入。五所財經院??蒲邪l(fā)文量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但彼此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又與科研投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保障科研資金與科研人員的持續(xù)性投入,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平臺開展交流與合作,更加積極有效地參與領域內的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從而形成持續(xù)增長的、高質量的科研產出。
(2)科研隊伍。注重科研隊伍的培養(yǎng)與建設,以學科領域內的高產作者、高被引作者為依托,構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學科隊伍群,促進學科。此外,從五所院校高產作者的人員構成來看,青年教師逐漸成為各所院??蒲邪l(fā)文的生力軍,給予足夠的關注并創(chuàng)造更加便利的科研環(huán)境是十分必要的。
(3)科研合作。從科研合作機構的地域分布來看,財經院??蒲腥藛T更偏向于與本地區(qū)的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在合作模式上,應加強學科領域內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良性的、可持續(xù)的合作態(tài)勢,將機構之間的地域便利性轉化為合作關系的緊密性和科研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積極鼓勵并支持科研人員與領域內的國際上高水平科研院所和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校與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4)科研方向。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財經院校除重點發(fā)展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統(tǒng)計學等優(yōu)勢學科外,還需進一步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著力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全面推進一流學科群建設。
(5)科研資助。國家級科研基金、院校自身或所在地政府部門提供的科研經費等多種資助形式能夠很好地解決科研人員的研究障礙,如組建科研團隊、采購科研設備、開展科學實驗、參加學術研討、發(fā)表科研成果等。財經類院??蒲腥藛T應積極申請各類型的資助經費,完善科研條件,形成持續(xù)性的科研創(chuàng)新。
[1]微言教育.權威發(fā)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 科名單公布.[EB/OL].[2018-01-24].https://mp.weixin.qq.com/s/EkNx0xJikLfoHE06v_l4hg
[2]James Testa.Journal Selection Process[EB/OL].[2018-01-24].https://clarivate.com/essays/journal-selection-process/
[3]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wǎng).學科評估指標體系[EB/OL].[2018-01-24].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xksppm/xkxgwj/265891.shtml
[4]中央財經大學科研處.中央財經大學科研工作量管理辦法[EB/OL].[2017-01-24].http://kyc.cufe.edu.cn/info/1005/4358.htm
[5]楊倩,等.國內外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的對比分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9):69-71.
[6]上海財經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上海財經大學(精編版)[EB/OL].[2018-02-23].http://news.s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e5/85/40ec5c754d5380a92f14a36e094b/4d589bcd-b3 17-4475-9079-b3510b23d4fd.pdf
[7]中央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精編版)[EB/OL].[2018-02-23].http://news.cufe.edu.cn/docs/2018-01/201801311 4521603215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