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晶 孫宏偉
[摘
要] 全國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報告中關于新時代的論斷,為現如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新時代的特征,通過將新時代特征與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的途徑,找準重點,解決難點,將新時代的理想與信念根植于當代大學生的心中,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較為重要與困難的問題。
[關
鍵
詞]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1-0286-02
“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經過長期發(fā)展,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根據這一指示,概括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明確了黨的旗幟,更預示了未來。變革是時代發(fā)展的標尺,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必然會伴隨著一場廣泛深刻的變革。因此在新時代下指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因而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開展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作為其教育過程的理論依據,并且在此基礎上,需要準確無誤地掌握當前我國高等學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問題,并著力解決難點問題,為當今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性地開辟一條新途徑。
一、新時代下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
現如今的大學生多出生于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伴隨他們成長的是經濟的迅速增長、物質的極大豐富以及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他們的生活無處不伴隨著改革開放飛速發(fā)展的痕跡,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不斷向上、由富到強的新的時代特征。這種環(huán)境哺育出來的當代大學生不再盲目迷信科學權威,而是追求理性,用自己的感受去擁抱世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充滿著朝氣與活力,充滿著自信與更強烈的探索世界的欲望。但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并沒有發(fā)展成熟,他們想要去追求理想卻又被現實困惑著,他們是一群在理想與現實中不斷徘徊的人,他們是幼稚與成熟、認知與叛逆的矛盾結合體。究其原因,既有來自多元化的互聯網信息等的干擾,也有來自理想與現實、信念與懷疑等心理因素變化;既有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欲望,又有作為群體人員,需要集體認同的渴望;既有對現有社會的感激之情,又有對社會體制的不滿之心;既有較高的社會道德標準的追求,又有求而不得而萌生的放縱自己的行為。當代大學生是充滿著矛盾的結合體,他們身上體現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主導他們的依然是積極向上、朝氣活力、樂觀正直等主流價值。那么要想把當今一代青少年大學生培養(yǎng)成未來社會堅強的中堅力量,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因勢利導,引導他們不斷走向成熟。
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理想信念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理想與信念是幫助大學生走向成功的基礎。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學生處于一個比較復雜的社會,這個社會充滿了多元的文化與價值觀。多元的文化與價值觀給他們帶來了開闊的視野以及更多的選擇,“去意識形態(tài)化”“普世價值”論、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也充斥在大學生的身邊,這使本不成熟的他們更容易陷入迷惘的狀態(tài)中。如果在大學這個階段缺乏對他們的正確引導,勢必會導致一些迷惘的大學生產生逃避現實的想法,從而對社會主義理想產生懷疑;或者一些大學生只顧眼前利益,為了一己私欲而選擇犧牲集體利益;還有一些大學生盲目逃避現實,虛度光陰,不愿意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
(二)重理論教育,輕實踐培養(yǎng)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我們系統(tǒng)地學習。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程以講解書本理論知識為主,內容較為抽象,講課時充滿著政治性的說教,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很難喚起大學生的情感,因此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再加上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科學分析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經濟全球化對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網絡化對傳統(tǒng)思想的沖擊,對近些年來社會出現的道德滑坡、思想西化、貪污腐敗、環(huán)境污染等熱點問題缺乏科學的分析,因此無法做出令大學生信服的解答,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獲得大學生的青睞,吸引力缺失。
(三)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現如今,各個高校雖然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但并不完善,普遍存在著課時少、學分低、考試簡單、要求不嚴、上課人太多學生不聽講、學生逃課等問題,一些管理松散的學校這種問題更加嚴重。就大學生自身來看,他們從小接受的就是老師“滿堂灌”的思想政治課程,已經習慣了老師怎么講,他們怎么聽的學習模式,他們自身并沒有主動地思考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因此認為它的存在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本身并不重要。在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多年形成的這種態(tài)度被繼續(xù)帶到了大學思想政治課堂上,如果老師對他們沒有要求的話,他們不會主動領悟老師所講的知識,甚至把從思想政治類課程上節(jié)省的時間用在專業(yè)課的學習甚至玩游戲等方面,從而很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依據
在我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根據實際國情對當前我國的歷史方位進行了判斷,指出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且提出需要我們根據新時代的特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為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斗。在前行過程中制定了發(fā)展方針與戰(zhàn)略目標,并且指明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笆糯蟆惫ぷ鲌蟾娉蔀楝F如今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時,應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積極引導大學生感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深刻內涵,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樹立符合時代的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二)引導構建正能量輿論宣傳陣地
在之前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首先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工作中心,在高校工作中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實現全程育人與全方位育人?!边@一講話可作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依據。如今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時代性問題是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一些反華勢力利用境外互聯網平臺,以人權、民主、經濟全球化為包裝,企圖動搖青年一代的理想信仰,滲透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從而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摧毀社會主義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困難,利用新技術,與時俱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新技術結合起來,構建正能量輿論宣傳陣地。例如,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型平臺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嚴密防范和抑制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
(三)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在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鋒中呈現新特點。在多元文化較量更加激烈的時代,如何使當代大學生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理想與信念的教育中,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重視對大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自我設計,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讓中國道路、民族自信深深扎根于大學生的內心,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每一個青年人的理想與信念。
(四)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并不強,內容僵化,與現實聯系并不緊密。并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僅限于書本知識,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導致學生產生困惑矛盾的心理。在新時代,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并把這種學習融入實踐中,充分運用實踐中群眾的豐富創(chuàng)造,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理論來自于實踐,能夠指導當代中國的實踐。通過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促進大學生的理想認知與現實生活相統(tǒng)一,使大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國情、經受鍛煉,從而投身于報效祖國的實踐中。
(五)針對不同情況,因人施教
對于“因人施教”而言,則需要高校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最終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是思維敏捷、觀念開放,喜歡新鮮的事物,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針對大學生的特殊狀況,采取靈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分析,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殊的個性特征,并且其性格、氣質等也明顯存在著差異,因而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采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例如,大一新生剛剛經歷過高考,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可以鼓勵大一學生積極參加團隊活動,參加各種競賽,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傊枷胝谓逃ぷ髡咭诮逃薪Y合學生實際,考慮當今時代與學生的特點,靈活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的全面普及等時代特征越來越鮮明,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獲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把握機遇、迎接挑戰(zhàn)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在黨的十九大思想指導下,新時代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緊密聯系實際,在實際工作中要從時代整體情況與大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養(yǎng)成大學生的堅毅品格,提升大學生的崇高境界,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一份堅實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宇霞.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5(6).
[2]張榮,安寧.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研究[J].中外交流,2017(12).
[3]李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8(2).◎編輯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