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翼翔
【摘 要】本文進行了云計算技術和網絡課程的初步研究分析,總結了當前網絡課程的幾個特點,在利用和拓展信息新技術的基礎之上,給出了基于云計算的網絡課程考核多樣化的幾點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云計算 網絡課程 考核方法
一、引言
維基百科定義:“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通過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動態(tài)可伸縮的虛擬化資源的計算模式”。 網絡課程是遠程開放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產物,也是備受人們歡迎和日漸普及的網絡學習途徑,當前網絡課程能否可持續(xù)深入發(fā)展的討論,基本集中在其學習成果是否和怎樣得到合理的認定。
課程的認定,除了部分來自于教與學過程中的點滴積累、教師的觀察之外,大部分來自于結課正式考核,才能最終較為客觀和正確的得到某位同學的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成果的認定,傳統(tǒng)紙質的開卷或閉卷考試,卻不能滿足網絡課程全部的需求,它必定是受技術支持的和多樣化的。
二、基于云計算的網絡課程的特點
網絡課程,是遠程教育的延伸和發(fā)展,是信息技術催生的新興產物,它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而迅速成長,近年來國內外的網絡課程方興未艾,以美國的可汗學院、Udacity、edX、Coursera最為著名,國內也有各企業(yè)、各部委、各省市、各大高校的網絡課程平臺,它的主要教學形式是教師制作并上傳課程資源至平臺,學生在不同時間與空間有組織或部分組織或自發(fā)的從平臺上下載資源,并進行學習,通過網絡互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學業(yè)探討,所以,網絡課程的教與學基本具備如下幾個特征。
第一,異地、遠程的特點,教學過程中,課堂一般泛指教師與學生,在同一時間約定在同一空間,面對面進行傳道授業(yè)和答疑解惑,但在網絡課程教學中,教師的課程資源制作、上傳,多數是預置的,在時間上比學生學習此內容的時間要早,在空間概念上,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不會再面對面、不會在同一空間中。
第二,可視化的特點,網絡課程資源一般都是以視頻、PPT、音像等數字化文件存在于網絡平臺之上,因為這些資源是教師預制的、是精心準備之后的精華,取材超越時空,輔助以剪輯技術,它的信息容量遠超傳統(tǒng)課堂,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效率會比傳統(tǒng)課堂高很多。
第三,碎片化特點,以微課為代表的網絡課程資源短小精干,它短而不少、小而不漏,每個知識點都能在數分鐘的視頻中得到充分和深入的鋪墊、講解與延伸,但從注意力集中的調查研究、學習模式等方面來看,微課不宜跨知識點,所以,網絡課程資源注定是碎片化的。
云計算技術已經融入現代生活,在強大的運算能力、高速的網絡互通和巨量的信息存儲的技術基礎之上,它不僅能自動搜集信息,還能有目的的分析信息,按預先編程制定出個性化的策略,進行精準發(fā)布和投送;這些功能一經運用在教育領域,足以使教育界相關的一切變得皆有可能。
三、網絡課程考核多樣化的幾點建議
傳統(tǒng)考場,無論東西方,自古代的科舉春闈,到現代的高考考場,均是在一個統(tǒng)一組織、安排且有巡視監(jiān)督人員控制之下的大空間內,每個考生在同一時間開考和結束、每人處于一個不容外界打擾但也不許超越的小空間內,或是閉卷絞盡腦汁、或是開卷窮經皓首,非常封閉的接受檢測,最后由事先安排的閱卷人員僅憑卷面給出評價,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雖不全面,但也是唯一公平公正的方式了;但在信息技術革命發(fā)展到了云計算的時代,它卻不再適應上述網絡課程的幾個特點;經過多年研究,筆者推薦如下幾點建議。
1.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異地、遠程考核
在空間概念上,只要師生不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哪怕只是在隔壁房間,只要脫離了監(jiān)督人員的視線,考核就已突破了傳統(tǒng)的考場,這一直是遠程教育的痛點,因為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上,無法實現考核的公平性,但有了云計算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之后,問題得到了解決,考生位于連接終端計算機的攝像頭和麥克風前,他的面部和聲音特征能夠得到錄入、傳輸和云服務器的識別鑒定和認證,確保該生是不是系統(tǒng)注冊的本人,同時還能對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杜絕作弊的嫌疑。
2.蘊含趣味性的可視化考核
有些課程、特別是以職業(yè)院校為主的技能課,強調的是學生對技能點的習得,本身就不適合進行卷面考試,而是要通過某種過程或是某種成果來展現學習效果的,學生可以采用任何形式,自由發(fā)揮,將自拍的操作過程視頻、成果形成的過程視頻等數字化考核文件在指定的時間前上傳課程平臺,教師通過閱覽視頻給出評價;也可以采用當代95后大學生熟知的視頻電話模式,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撐下,開展網絡實時Face to Face的遠程考核,學生可以通過如智能手機、各種PAD等工具,在如實際和模擬工作現場等任何利于展現技能的場所,教師可在家中、辦公室、教室、工作室等地,師生共同開展考核。
3.對應于碎片化的微考核
碎片化的微課,其實就是整門課程這幢建筑的磚塊,也是具體的知識點,對正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均建立在每個知識點的掌握之上,所以,深入細化全面的優(yōu)質網絡課程,應該是將考核的重點建立在對每個知識點的考核之上,相對于整門課的大考核,微考核則應該有題量小、時間短、針對性強等特點,甚至可以隨教隨考,微考核不通過則無法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或者在云計算系統(tǒng)中,積微考核成績?yōu)檎T課程成績等等具體辦法。
四、結語
人類歷史就是在技術的革新之下推動發(fā)展的,但技術手段又是由人類掌握運用的,網絡課程對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有著重大意義,與之配套的多樣化的考核必定會在未來有著極大的發(fā)展,集思廣益,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會有更多更好的理念和辦法涌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樊文強.MOOC學習成果認證及對高等教育變革路徑的影響[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3):53-64.
[2]徐苑苑.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開放課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朱學偉,朱昱,徐小麗.基于碎片化應用的微型學習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