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太奇手法?高一學生接觸過的作家中哪些善用這種手法?
蒙太奇手法是最初起源于影視片的一種敘事方法,它將一系列不連續(xù)的畫面拼接起來,使之成為有新的意義的一段畫面,從而引導觀眾隨著創(chuàng)作者的思路理解作品、展開聯(lián)想。
一些作家也采用這種蒙太奇手法來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它能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某種寓意,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啟迪讀者的思考。語文課本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者海因里?!げ疇?,以及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的契訶夫等都很擅長使用這種手法。
在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根據(jù)狗主人身份的變換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鏡頭也在奧楚蔑洛夫的“變色”中不斷切換。這五次“變色”可以看成是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起到了吸引讀者、深化人物性格、揭露統(tǒng)治階級“看家狗”的丑惡面目的作用。
《六國論》中“賂秦而力虧”的“而”是表承接關系還是表因果關系?
“賂秦而力虧”中的“而”字表因果關系。
首先我們區(qū)分一下這兩種關系。
表因果關系是指,“而”連接的前項和后項之間存在前因后果的關系,在翻譯時,一般可加進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等。
表承接關系是指,“而”連接的前項和后項之間有一種動作行為的前后相承關系,一般來說,翻譯時,在前項和后項之間可以加進“然后”“接著”等表動作行為延續(xù)的詞語。
從以上解釋來看,本句中“賂秦”和“力虧”之間并不是動作行為的前后相承關系,“力虧”是“賂秦”的結果,這里的“而”是為因果關系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