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桃
“這顆牙齒要拔掉,留不住了?!?/p>
“他們說牙齒不能隨便拔的,否則牙床要松,別的牙齒都會松,以后要掉下來的!”
“他們是誰?是醫(yī)生說的嗎?”
“家人和朋友說的,不是醫(yī)生?!?/p>
……
這樣的對話,在口腔科的門診中,十分常見。每次碰到這樣的患者朋友,我們都會反復解答,但患者仍有擔心,到最后該拔的牙還是不拔,直到痛了或腫了,才意識到留不住了。那么,牙齒拔了后牙床會松嗎?會使別的牙齒松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中醫(yī)講“齒為骨之余”,牙齒是長在骨頭里面的,上面的牙齒是長在上頜骨里面的,下面的牙齒是長在下頜骨里面的。因此,上下的牙齒是獨立的,不會因為拔了上面的牙齒而讓下面的牙齒松動。
長在頜骨里的每一顆牙齒都是獨立的,就好像路邊的大樹一樣,整齊地排列在馬路兩側(cè),而每棵樹又是獨立的,不會因為一顆樹倒了,旁邊的樹也跟著倒了。樹不會倒,是因為它們都牢牢地依靠土壤而挺拔著。其實牙齒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每顆牙齒都是獨立生長在頜骨里的,和馬路邊的大樹不一樣的是,它們都緊密地依靠在一起,就好像一個整體一樣。
這樣的設(shè)計,讓我們不由得感嘆造物主的神奇。牙齒相互依靠,形成一個整體,而實際上又彼此分離,不相妨礙。
從口腔健康的人群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顆牙齒的間隙非常小,我們稱為生理間隙,它的距離比一根頭發(fā)絲還要小,如此小的間隙保證了我們吃飯的時候不塞東西。它們又彼此分離,使得在牙齒咀嚼的時候,能將力量合理地傳導,保證牙齒和頜骨的安全。
因為相互依存,我們會誤以為一顆動了,其他的也會跟著動;因為各自獨立,拔掉一顆牙,不會讓牙床(頜骨)松,其他的牙齒也不會松。
但是在臨床上,確實看到因為拔了牙,旁邊的牙齒松了或是痛了。這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由于拔牙之前,旁邊的牙齒已經(jīng)存在問題了,很多時候是牙周炎或是根尖的病變造成的,因為平時沒有癥狀,不痛也不腫,旁邊的牙齒拔后,誘發(fā)了它自身的問題,所以松了或是痛了,和拔牙其實沒有太大關(guān)系,主要是牙齒自己不爭氣。因此,仔細的醫(yī)生都會在拔牙前告知患者相鄰牙齒的情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總之,相信科學,該拔的要拔,該治的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