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峰
(安吉縣人民醫(yī)院,浙江 安吉 313300)
盆腔腫瘤通常情況下表現為盆腔腫塊,早期癥狀包括下腹部不適、腹圍增大、月經紊亂等。臨床上對于盆腔腫瘤的診斷一般通過B超、CT以及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手段,由于個體差異、腫瘤部位和累及范圍不同等因素,盆腔腫瘤的診斷分型存在一定的困難[1-4]。磁共振成像技術是近年來廣泛應用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及多方位成像等優(yōu)點,可全面地反映組織結構,鑒定盆腔腫物組織成分。本研究使用低場磁共振檢查90例盆腔腫瘤患者,并將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相比較,探討低場磁共振在盆腔腫瘤中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接診的盆腔腫瘤患者90例,年齡19~69歲,平均(43.2±3.7)歲。入組患者均經過手術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其中子宮肌瘤39例,子宮內膜癌16例,子宮頸癌14例,卵巢癌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6例,輸卵管惡性穆勒氏管混合瘤2例及畸胎瘤2例,檢查無異常7例。癥狀包括盆腔腫塊70例,陰道出血16例,月經量增加4例。納入標準[5]:(1)經病理學或手術確診為盆腔腫瘤者;(2) 年齡 18~85歲;(3)治療前心、肝、腎功能無明顯損害;(4)預計生存期≥2個月;(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志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5]:(1)有嚴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干擾觀察者;(2)精神障礙疾病者;(3)合并有活動性結核及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者;(4)中途退出或失訪者;(5)近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的患者。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低場MRI檢查,采用日立(Hitachi Limited)公司的0.3T磁共振儀及正交體線圈(CTL線圈),掃描序列:矢狀、冠狀 T2WI(TR 4000ms,TE 100ms,FOV 28×28, 矩 陣 280×160,NEX 4,層厚 8mm,層距 2mm),矢狀 STIR(TR 3800ms,TE 55ms,FOV 28×28,矩陣 280×160,NEX 4,層厚 8mm,層距 2mm),軸位 T1WI(TR 550ms,TE 19ms,FOV 38×38,矩陣 288×160,NEX 4,層厚 8mm,層距2mm)。診斷結果由兩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醫(yī)師共同閱片,并作出診斷。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低場磁共振診斷結果進行敏感度、特異度以及診斷準確度的統(tǒng)計。
2.1 低磁場共振MRI診斷符合率 經病理診斷明確,腫瘤陽性者83例,腫瘤陰性者為7例;MRI檢出腫瘤陽性81例,陰性9例。詳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診斷結果比較(n)
2.2 低磁場共振診斷價值 低場磁共振檢查在盆腔腫瘤診斷MRI的敏感度為93.98%,特異度為42.86%,準確度為91.11%。詳見表2。
表2 低場磁共振和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n)
盆腔腫瘤包括盆腔腫塊和卵巢腫瘤等,多數為良性,但仍會影響生育,導致胚胎停孕、流產,甚至有癌變可能。近年來呈高發(fā)趨勢,因此提高盆腔腫瘤的診斷準確率是關鍵。核磁共振技術是目前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的工具,與傳統(tǒng)B超檢查相比,MRI能夠進行軸位、立體成像,多方位多角度顯示盆腔情況,能夠清楚的顯示腫瘤位置和大小,以及腫瘤與子宮、附件、膀胱等的組織關系。對于正在妊娠的盆腔腫瘤患者也具有一定的價值[6]。雖然與高磁場MRI相比,低磁場MRI存在分辨力弱、靈敏度低的缺點[7],但通過合理調整參數,兩者可達到同樣的診斷價值[8-9]。此外低場磁共振還具有價格低廉、檢查時間短的優(yōu)勢,因此在基層醫(yī)院得到廣泛應用[10]。
本文結果顯示低場磁共振檢查的敏感度為93.98%,特異度為42.86%,準確度為91.11%,說明低場磁共振對盆腔腫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對比病理結果,有2例出現漏診,均被確診卵巢腫瘤,探討漏診原因,可能與脂肪組織造成的偽影有關。回顧病例,2例卵巢腫瘤中含有液體脂肪,該部分在MRI圖像上會產生化學位移偽影,解剖結構與病變組織性質均難以判斷。
綜上,低場磁共振對盆腔腫瘤的診斷存在較高價值,能幫助醫(yī)生較好地判斷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其回聲結構并提示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其成本相對低廉,是盆腔腫瘤患者術前診斷的一種高性價比的選擇,值得在基層醫(yī)院進行推廣。
[1] 趙亮,喬英.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女性盆腔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6):816
[2] 相世峰,楊素君.女性盆腔非生殖系統(tǒng)腫瘤的MRI診斷.實用放射學雜志,2017,33(3):418
[3] 楊志賓,尚華,卜靜英,等.女性盆腔3.0T MRI掃描對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河北醫(yī)藥,2016,38(17):2645
[4] 趙亞寧,劉靜華,李蕊,等.女性盆腔囊性腫瘤超聲檢查誤診原因分析.臨床誤診誤治,2016,29(5):40
[5] 葉丹,袁蕾,堯良清.女性盆腔肉瘤的治療進展.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5,42(3):253
[6] 趙明媛,高文婷,宋雅楠,等.低磁場核磁共振對小鼠原發(fā)性和移植性腫瘤的成像效果.腫瘤防治研究,2015,42(11):1100
[7] 張剛.高場核磁共振系統(tǒng)膝關節(jié)成像技術及臨床應用.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36(1):106
[8] Lee RK, Griffith JF,Lau YY,et al.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low-versus high-field MRI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pine,2015,40(6):382
[9] 黃龍國.低場核磁共振診斷早期腦出血的臨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3,6(36):155
[10]Qin S,Gao XS, Li HZ,et al.Endorectal Epinephrine Suspension May Protect Against Radiation Proctitis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Pelvic T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6,96(2S):E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