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寧
在初中地理中,圖像形式多樣化初中地理教科書中,插入了很多圖像,這些圖像的類型包括地物、景觀圖、等,這些都是教材中常見的圖片形式。地圖在整個圖像系統(tǒng)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通過觀看圖像了解到事物的大致分布情況,發(fā)現(xiàn)各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等,它兼具直觀性與抽象性。目前,初中生使用的地理教材相較于以前有了很多變化,特別是圖片的使用上,增加了圖像的種類,在教材中的比例要多于文字。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增加圖像的用途。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像或者插圖, “以圖導學”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地理的理解、思維能力,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能夠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學的作用和價值?!饵S土高原》這一節(jié)教學內(nèi)容中,教學重點是黃河中游地區(qū)產(chǎn)生水土流失問題的原因。教師結合中國地形圖、氣候類型圖和黃土高原表景觀圖及氣溫曲線圖等,對黃河中游地區(qū)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成因、泥沙含量大成因進行講解,學生根據(jù)地圖和教師的講解,對黃河中部地區(qū)產(chǎn)生水土流失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有利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書本上沒有的地理知識。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地理知識表面簡單,理解較難。在遇到較難理解的地理知識點時,很多學生無法對地理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更無法在頭腦中建立健全的地理知識體系。與課本文字描述相比,地理像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文字的解釋物,能夠讓一個地理現(xiàn)象的多個側面得以形象化地展示。在地理課堂中,教師可以用地圖提高地理知識的形象化程度,激活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讓學生找到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引導學生在中國地圖上了解青藏高原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張青藏高原的地區(qū)圖與數(shù)據(jù)圖,讓學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壯麗,使地理知識更加立體與形象,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地理學習的根本動力。除此之外,地圖能夠讓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得以延續(xù)。在初中地理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要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地圖,讓學生親近地圖,喜愛地圖,對地圖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多多結合地圖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地圖中找到地理學習的成就感,有助于學生地圖意識的建立。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地圖冊,讓學生找一找亞洲位于哪一個半球,中國的南水北調(diào)路線是什么樣子,湖北在哪里,三峽工程在哪里等,讓學生在讀圖中重新認知地理知識,建立深厚的地理學習興趣。
初中生比較喜歡具有趣味性和競技性特點的游戲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性格特點組織初中地理教學活動,可以結合初中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學內(nèi)容設計“填圖游戲”,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又能夠使學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間概念和地理思維。例如,在學習《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一課時,可以在教學任務完成以后,開展有趣的填空游戲。以臺灣省的地圖為游戲道具,教師說出臺灣省城市的名稱,如臺北、高雄等,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教師提到的城市的位置。指圖速度快、準確率高的學生加一分。以此類推,在幾輪游戲過后,教師給予得分高的學生及時鼓勵,以滿足學生渴望表揚的心理。在課堂中游戲,不但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參與度,還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反應能力的提高。
教師可以將一些常用的地圖張貼在教室或者走廊的墻壁上,比如中國政區(qū)圖、地形圖以及世界地形圖等,方便學生隨時瀏覽。如在教學《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qū)·日本》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材第20頁的圖片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了解圖片中符號代表的含義,并結合圖片了解日本火山帶、地震帶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了解日本的地質(zhì)特點;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將認知的要點以示意圖的方式呈現(xiàn)在黑板上,從而為學生的深入研讀與探究提供了直觀、鮮明的認知資源。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夠捕捉到很多真實的地理相關照片,這類知識信息能夠豐富學生的地理感性知識。但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在平時多注意收集、整理這些資源,甚至需要老師學會拍攝數(shù)碼照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圖像教學,增強學生們利用圖像解決問題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畫圖能力。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于所學的地理位置及相關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圖冊,讓學生記憶并填出相應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或紙上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畫出一個簡單直觀的地理圖像,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如“歐洲西部氣候類型”,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表示與氣候類型成因有關的地理事物:紅色標注“北大西洋暖流”;藍色標注“大西洋、地中?!钡群Q蟓h(huán)境;紫色標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等山脈;綠色標注“西歐平原”等地勢低洼處……通過這樣加工,一幅藝術性強而又不乏知識性的圖像脫穎而出。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社會實踐,讓學生們通過親身觀察、調(diào)查、搜集地理素材,描畫家鄉(xiāng)的交通圖或?qū)W校的平面圖,多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些動手畫圖的機會,也有利于學生們將所學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在地理事物發(fā)展中所存在的規(guī)律。
很多學生往往會把各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記混淆,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旅游路線的游戲,幫助學生回顧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組織規(guī)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把前后桌同學分為一組,設計一條旅游線路,規(guī)劃旅游出行的過程。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線路參考,比如學習歐洲西部時,讓學生設計歐洲十日游的路線等,啟發(fā)各個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和自己喜歡的景點設計旅游路線,鼓勵學生站到講臺上,把自己設計的旅游路線展示給同學們,比一比誰設計的路線合理、有趣,學習同學的設計思路和設計靈感。然后讓學生回到教室繪制地圖,學生在繪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按照什么比例繪制、學校大門的位置如何確定、學校的建筑形狀怎么畫等問題,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了解比例尺、方向坐標和圖例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總之,地理教師要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知識點落實在實際生活中,便于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趙建青.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1).
[2]謝旭光.淺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教學的意義及基本要求[J].新校園:閱讀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