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長纓
找精彩點、析精彩點、連精彩點、統(tǒng)精彩點
故事精彩式,顧名思義就是在布局謀篇時以精彩點為抓手,圍繞精彩點組織文段,以精彩點統(tǒng)領全文。
以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Ⅰ為例,原題目選取了來華留學生關注的12個關鍵詞,讓考生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向外國青年介紹你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該題目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驅動指令明確,審題幾乎零難度,但是在考場作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人云亦云、說車轱轆話的情況,不少同學將整篇文章寫成了個人版的名詞解釋,無非是從12個詞里面挑出兩三個詞然后結合自己的感受解說評析了一下就收尾完篇了。這樣的文章即便語言過關,也難以稱得上是好文章,歸根到底還是在布局謀篇上少點火候。
這點火候就是要在驅動指令上尋找精彩點,把握精彩點。該題目的驅動指令是“向外國青年介紹你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精彩點無疑是“讀懂中國”四個字,也就是說,我們的布局謀篇要在“讀懂中國”上做文章。所以在選取兩三個關鍵詞時,這幾個關鍵詞必須是能夠讓外國青年“懂”中國的,而不是隨機選擇的。有同學會說這12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特有的,怎么選都能“讀懂中國”呀!其實不然,只有挑選出能夠將“讀懂中國”闡述得更準確、更全面、更到位的關鍵詞,才能達到布局謀篇的要求。
在精彩點上做文章,就是對“讀懂中國”進行剖析?!白x懂中國”應該是既讀懂中國的現(xiàn)在,也懂中國的過去和未來;既讀懂中國的發(fā)展,也認識中國的不足;既讀懂表象中國,也要認識中國精神等。
最后對精彩點進行連和統(tǒng)。根據(jù)挑選的關鍵詞或按時空順序或按情感發(fā)展或按說理邏輯組織段落,以“讀懂中國”為行文主線,最終組織成篇。
示例:
關鍵詞組合:①一帶一路、長城、高鐵②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共享單車③大熊貓、中華美食、食品安全④廣場舞、京劇
文章主線:如第①組可以按時空順序組織段落,歷史上長城的驕傲與落寞,古往今來絲路走廊的繁榮與衰敗,到現(xiàn)如今高鐵貫通于長城內(nèi)外,“一帶一路”讓古絲路重現(xiàn)生機,中國從封閉保守走向開放與自信。第④組可以按情感發(fā)展組織段落,古典的國粹是從民間走向殿堂的,期間的發(fā)展也有從貶到揚的歷程,廣場舞的追捧與爭議,反映出中國人對通俗與高雅的獨特理解。第②第③組都可以按照議論文的說理邏輯組織段落,闡述發(fā)展中的中國進步與問題并存,要肯定進步,更要正視問題的中心論點。
應用:這種“故事精彩式”的布局謀篇比較適合比較類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Ⅱ“誰更具風采”。
講述獨特式,這種布局謀篇的方式采用殊途同歸的段落組織方式,即不一樣的角度共同的落腳點。議論文體是分述+結論式,記敘文體是不同人稱角度+表情達意式。還是以電影為例,有的電影故事本身并不離奇,但是故事的講述方式比較獨特,這同樣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受。比方說,從不同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同一個故事就變得豐富多樣了。我們把這個方法借鑒到考場作文中,我們的布局謀篇就比別人新穎一點。以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Ⅱ為例。
【原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話,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這道題是傳統(tǒng)名言類材料作文的進階版,由傳統(tǒng)的一人一句的名言,如“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蟹颉ね袪査固闭埜鶕?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擬標題;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2010年山東卷)擴展至六人六句名言,然后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這樣的進階讓同學們在布局謀篇上比較茫然。
在以往的一句話名言作文題目中肯定會有一個核心意思,而這個核心意思往往會通過關鍵詞的形式傳遞出來。如上面的2010年的山東卷,名言本身就比較言簡意賅,再提煉出“人生的一切”“光明與陰影”這幾個關鍵詞,文章的中心立意就十分明了了。而2017年的新課標全國卷Ⅱ,題目本身是六句話,這六句話在表達方式上有描寫性的,有議論性的,還有抒情性的,傳遞出的意思雖說都比較明確,但是要以這六句中的兩三句為基礎歸納整合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立意,還是有困難的,同學們在歸納整合的時候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就是將兩三句話生硬地拼湊,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立意。這暴露出同學們對名言的辨析理解不到位、整合歸納太機械的不足。不少文章寫成了對名言的解說賞析,全篇沒有統(tǒng)一的核心觀點,文章主旨不明晰。但是下面這位同學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句鼓舞了我們兩千多年的名言道出了一個人成功的真諦。自強不息讓來自中國社會最底層,沒有讀大學也沒有接受現(xiàn)代意義的正規(guī)學術訓練的,更沒有出國留學的錢穆自學成才,他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憑著一股“扎硬寨,打死仗”的苦撐苦熬精神治史學,講史事,創(chuàng)書院,最終在國際上享譽盛名。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濒斞傅倪@句名言正是魯迅精神的自我寫照。他作為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代表,憑借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改造社會和國家作為自己的職責,對社會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他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不做幫閑文人,更鄙視幫忙文人,以自己犀利的眼和筆揭露了社會和人性的丑陋。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敝更c江山的毛澤東豪邁地說出這樣的話語,腥風血雨中陷入低潮的中國革命形勢并沒有讓毛澤東灰心喪氣,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熱情迎接種種艱難困苦,堅信今朝的風流人物一定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敢作敢為的品格,自信豪邁的氣度都是我們面對人生風雨應保持的風貌。
這位同學從中挑選出三句話,他沒有像有些同學一樣受以往一句話名言作文的束縛,局限于從三句話中找出共同點,而是將這三句話從各自角度進行了一番闡述,最后將它們都落腳到“是我們面對人生風雨應保持的風貌”的總觀點上。這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各自角度殊途同歸,而且素材運用也是巧用名人本人,應該說在布局謀篇上是比較靈活的。
記敘文體上我們不妨確立依據(jù)中心定人稱、依靠重心選角度的原則。所謂依據(jù)中心定人稱,即圍繞文章的核心立意來確立行文人稱;所謂依靠重心選角度,即根據(jù)文章的主要選材來確定表現(xiàn)方式。
如果確立以自己的感情抒發(fā)為主線,那么選擇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來行文,都會給人一種真實感強、感染力強的直覺感受。記敘角度也會因為有第一人稱的“我”或第二人稱的“你”而變得更加具有現(xiàn)實感。在記敘手法上以正面直接的情景再現(xiàn)式的描寫為佳。
例如王蒙先生的《華老師,你在哪里?》,全文的立意點是抒發(fā)對華老師給予自己人生啟蒙教育的感激之情。王蒙先生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為立足點,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回顧“我”童年時期沐浴華老師品德教育的場景。
……
全班都沉默著,大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個瘦小的女同學說話了:“我出去站著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學生,從來沒犯過規(guī)?!?/p>
聽了這個話或真是地處逢生,我喊道:“同意!”
華老師看了我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厲聲說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問道:“當×××(那個女生的名字)說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時候,你說了什么來著?”
我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無地自容。
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現(xiàn)在寫到這兒的時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個人會成為什么樣呢?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既寫了當年的內(nèi)心感受又有多年以后的感慨追憶,濃烈樸實的情感溢于言表。
如果以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立足點,側重勾畫所寫之人的性格特征,那么選擇第三人稱更易突出人物形象的特質(zhì)。第三人稱記敘角度全面客觀,可以直接表現(xiàn)也可側面烘托,事例選擇往往側重人物的不同方面。
如汪曾祺先生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舒乙的《老舍和他的朋友們》等佳作都選用第三人稱來表現(xiàn)人物特質(zhì)。汪曾祺是沈從文的學生,而舒乙是老舍的兒子,他們與自己所寫的人物對象都有著十分親密的關系,按說以第一人稱來寫紀念回憶性文章更加順理成章,為什么他們卻都選擇了用第三人稱來表現(xiàn)呢?原因就是他們的文章主調(diào)是要多角度、全方位、有重點地表現(xiàn)筆下的藝術形象,不僅僅局限于“我見我聞”的單一視角,還要跳出“我”的范疇,以更多的信息點來展現(xiàn)一個豐滿的藝術形象。所以,為展現(xiàn)人物獨有的精神特質(zhì)和氣質(zhì)風貌,我們不妨選用第三人稱,使記敘角度更靈活客觀。
雖說近兩年適合寫記敘文的高考題目并不多,但作為衡量文字表達技巧與能力的記敘文應該不會退出高考的舞臺,所以記敘文的布局謀篇還是應該重視的。
以上是結合2017年高考真題在布局謀篇上談了兩個較為具體的方法,主要是希望同學們在操作時有個樣板,還是“文無定法”那句話,寫作是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尤其是新高考更加側重考查同學們對問題認知的廣度與深度以及論述思辨的邏輯性,所以一味套用固有模式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