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在作文寫作里,作文素材的收集與整理一向深受重視,幾乎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求過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素材積累,并且有很多老師是硬性規(guī)定素材收集的數(shù)量和類型。但是,進入高三備考沖刺階段,如何用上用好作文素材,卻是眾說紛紜。筆者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借這篇文章與各位同學探討作文素材的收集和運用。
準備階段:智慧選擇
也許你們聽說過,作文素材來源于日常閱讀。那么,什么是日常閱讀呢?我們的日常閱讀往往分為三種:自由的碎片化信息閱讀、文科指定閱讀和全本經(jīng)典分期閱讀。閱讀是人類自覺進步的求知欲望,尤其是莘莘學子,身處學校之中,幾乎不可能有哪天是閱讀空白日。早讀要背詩詞、讀英語課文,飯點要刷數(shù)字媒體,午間晚間全校轉播新聞,更不用說各個文科作業(yè)里長篇累牘的指定文本閱讀、分析和背誦。可是,明明身處信息的海洋,我們卻老是感覺自己挽不住一朵浪花。作文課上,提起筆來寫個觀點,便搜盡枯腸。
所以,我們面對高中三年厚厚的作文素材,要做“減法”,給作文素材本“減減肥”。
作文素材整理這項工作本身應該是目的性很強的,“為作文寫作而整理素材”。那么作文寫作有什么特點?筆者認為,作文首先是指定性的。語文學科中無論什么類型的作文,都需要命題指定。我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作文寫作里,似乎是相反的,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舞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命題就是這樣一個舞臺,你不能“旋轉,跳躍,閉著眼”,你盡可以“仰望星空”,但必須“腳踏實地”。語文高考作文命題歷年來都是與時代發(fā)展“相親相愛”,主張揚善懲惡的。你活在歷史當中,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作文的內容,而考察者則從你的作文里看到你未來的模樣。作文的素材就是你眼中時代意義的“證據(jù)”。
到了沖刺階段,面對厚厚的作文素材積累本,我們該如何提純萃取呢?
時事類的素材是最受歡迎的,也最好找。不過,筆者建議時事類素材一般每個領域三個就好,一個正面素材,一個反面素材,一個可以多元解讀的素材。例如2018年的體育領域,就拿平昌運動會來說,正面素材有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的傷病抗爭故事和央視解說員陳瀅的贊美——“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狈疵嫠夭挠卸砹_斯籍韓裔短道速滑前世界冠軍安賢洙無緣平昌冬奧會翻出韓國冰盟“派系排擠”舊事。多元解讀的素材有短道速滑3 000米女子接力賽上的爭議判罰,涉及的解讀有“公平”“規(guī)則”“理性與感性”等。筆者認為時事類素材無須保留三年,最好每年更新,建議高三的同學重點搜集高考這年1月份以后的時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用。如2018年,就要關注“習總書記新年致辭”“春晚關鍵詞”等好用時事素材。
文學文化類的素材最體現(xiàn)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積累文學文化類的素材不是為了顯擺,也不是為了湊字數(shù),文學文化類的內容本身就能提高寫作者的眼界和思維水平,試想,一個能夠理解“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人又怎么會輕易地放任自己的生命虛耗在“快手”(短視頻直播平臺)上?這類素材積累得越多越好,積累越早開始越好,有句話用在文學文化類素材積累工作上很恰當:“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25年前,第二個好時機就是現(xiàn)在。”文人軼事、名句警篇是文學文化類素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你對現(xiàn)代詩歌或者小說散文里兩三百字的文段有偏愛,建議將之與備考素材剝離出去,另開一個本子,這樣,你在備考的時候能夠更集中注意力,而在休閑的時候能夠更放松地享受文字盛宴帶給你的愉悅。
收集階段:巧妙剪裁
很多同學收集作文素材,往往只有一種方法——“全抄”。這種方法耗時耗力,效果卻不明顯。大家明明埋頭做素材積累都很認真,一旦開始寫作文,論證乏力時又是一頓抓耳撓腮。這就是“事倍功半”的典型。
沖刺階段做作文素材收集,再也不能照本全抄,而應該消化信息、重新制作素材表述。筆者建議:1. 將事件素材概括成一句話,標注重點信息和關鍵詞;2. 將名言警句按核心價值詞分類別記錄,務必附有出處。不要小看這些細化工作,它們能在關鍵時刻喚醒你的記憶,又能作為搜索引擎打開論證思路。
1.將事件素材概括成一句話,標注重點信息和關鍵詞。
很多作文素材,都是“素顏”的,只以單純的故事形式出現(xiàn),注重情節(jié)敘述和人物形象塑造,很多都是以新聞的形式出現(xiàn),不能直接運用在議論文里。如:
【環(huán)球網(wǎng)綜合報道】新加坡國防部去年底宣布推出“漏洞懸賞計劃”,雇用白帽黑客“攻擊”新加坡國防部8個連接互聯(lián)網(wǎng)的重要系統(tǒng)。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月21日消息,200多名海內外高手“入侵”新加坡國防部屬下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3個星期里抓到35個漏洞,共獲得約2萬美元獎金。
據(jù)報道,漏洞懸賞計劃是雇用白帽黑客“攻擊”國防部8個連接互聯(lián)網(wǎng)的重要系統(tǒng), 包括國防部網(wǎng)站、國民服役網(wǎng)站及使用I-net系統(tǒng)讓國防部和新加坡武裝部隊人員上網(wǎng)的電郵服務。共有264名白帽黑客在今年1月15日至2月4日間參與這項計劃,其中100名來自本地的白帽黑客社群。白帽黑客指的是那些利用自身黑客技術,來測試網(wǎng)絡及系統(tǒng)韌性的一群善意黑客。
在為期3個星期的活動中,這些白帽黑客抓到35個漏洞,新加坡國防部共發(fā)出1萬4750美元的獎金。每個漏洞的獎金額介于250美元至2000美元,取決于尋獲漏洞的復雜程度和關鍵性。
這個素材將近四百字,如果不做技術性處理,很難想象能用在什么方向的作文里。我們收集的時候,就要嘗試“先縮寫語句,再概括觀點”。我們先概括出這個素材的主要內容:“新加坡政府雇傭白帽黑客測試國防部系統(tǒng)?!边@句話就可以記錄在我們的素材積累本里,簡潔明了,容易記憶。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我們可以通過提取重點信息和關鍵詞來提升這條素材的價值。舉例來說,第一條很有價值的重點信息是“白帽黑客指的是那些利用自身黑客技術,來測試網(wǎng)絡及系統(tǒng)韌性的一群善意黑客”,說明素材主角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們身懷絕技,雖有黑客之名卻愿意走白道,積極推動網(wǎng)絡系統(tǒng)健康發(fā)展。于是,我們得到關鍵詞:“技術”“心術”“雙面性”。第二條很有價值的重點信息是“新加坡國防部共發(fā)出1萬4750美元的獎金”,新加坡政府雇傭白帽黑客“攻擊”國防部系統(tǒng),并履行承諾發(fā)放高額獎金,積極主動應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帶來的信息風險,其開明的政治態(tài)度和靈活的行事方式值得大書一筆。于是,我們又得到了新的關鍵詞:“創(chuàng)新”“開明”“公信力”。將這些關鍵詞整理一下,就可以概括出這個新聞素材背后的多元觀點了。
現(xiàn)在,我們的素材積累本上新增的一個素材是這樣的。
主要內容:新加坡政府雇傭白帽黑客測試國防部系統(tǒng)。
關鍵詞:技術與心術、科技雙面性、創(chuàng)新、開明政府、公信力
觀點1:技術高更要心術正
觀點2:科技是把雙刃劍,握劍的人決定傷害或守護
觀點3:創(chuàng)新使政府從神壇走下來
觀點4:開明的政府才能帶來活力四射的社會
觀點5:公信力來自政府辦實事的方式
……
這樣一個新增的素材,是不是比那些全文抄錄的素材更直觀更容易被想起呢?如果畫成思維導圖,效果更佳。
2.將名言警句按核心價值詞分類別記錄,務必附有出處。
提起“核心價值”詞,很多同學可能會嗤之以鼻,這應該算是“老生”常談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似乎能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里的每一面墻上,很多同學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倒背如流并不等同于深刻理解。其實這些核心價值觀都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新發(fā)展有機結合的精粹。很多名言警句都可以歸服于這十二面旗幟之下。我們就以習近平總書記信手拈來的經(jīng)典金句(《新湘評論》2015年第05期)來做素材積累示范:
類目:法治
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2.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暯健吨抡Z·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
典出:《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釋義: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證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
類目:誠信
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春秋榖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釋義: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能言語。如果不能言語,何以稱為人?言語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能表達承諾。如果言而無信,言語再多也沒有意義。
類目:敬業(yè)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暯皆诒壤麜r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本來,《新湘評論》2015年第05期的主題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其中這篇文章《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是按照“修身篇”“為學篇”“民本篇”“官德篇”“治理篇”“天下篇”來分類,如果按照這樣的分類,我們雖然能夠背誦下來,卻很難在時間短、壓力大的考場之上將它們迅速喚醒,所以我們應該使用更加明確的指向標,以便寫作思維一旦觸動關鍵詞,立馬點亮相關名言警句。收集名言警句的時候,若將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作為關鍵詞,就能明確論證方向、收窄搜索范圍??赡苡型瑢W這時候會提出疑問:為什么時事類素材不用這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作為類目呢?筆者認為,名言警句的觀點主張通常比較單一,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主張的就是要善于向別人學習,這是一元解讀。但事件類素材則不同,往往能根據(jù)語境和表述展開多元解讀,若用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作為類目,也許反而限制了時事類素材的可為天地,所以筆者不建議使用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作為事件類素材的類目。
總之,名言警句素材的積累樣式可按以下模板進行:
類目——
原句——
典出——
釋義——
為什么要強調注明出處呢?出處是個加分項,連名言的出處都記得這么清楚,語文素養(yǎng)可以說很深厚的了,這也是作文判分里“鶴與雞”的分水嶺之一。生活中,尤其是網(wǎng)絡里,出處與原話張冠李戴的情況并不少見,鬧出不少笑話。不久之前,還有博主弄來一段“雞湯文”,冠以“莫言”的大名。真正的莫言轉載此文,并調侃道:“理不糙,可是我也想知道是誰說的。”很多時候,無傷大雅的張冠李戴往往使閱卷老師一笑而過,置之不理。但太突兀的張冠李戴可能會影響作文的整體得分。
為什么要釋義?主要是防止誤讀,尤其是那些含義并不明顯的名言警句,最容易“獻丑”。在素材積累階段就耐心做好釋義,備考的時候就能一目了然,銘記于心。
我們對素材實施技術性處理,是為了在備考當中快速高效地記憶及觸發(fā)聯(lián)想。不同的素材樣式,應該選擇不同的剪裁收集方法,至于愛好文學的同學,喜歡抄錄長篇詩歌和小說散文,建議另尋一本封面精美、紙質優(yōu)良的筆記本,抄寫的同時還可以裝幀一些心儀的花式膠帶紙,這樣的本子一定會令你更加愛不釋手,成為寶貴的高三紀念冊。
運用階段:多維活化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耿直地說,我們做作文素材積累,最直接的目標就是讓自己的考場作文充實起來。即使文體自定,考場作文最常見的面目仍然是議論文,議論文三大組成部分分別為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這篇小文不談審題立意,所以不講論點設計;不談寫作思維,所以不講論證方法。我們以一個作文題做示范,簡單地談談“素材——論據(jù)”的轉換過程及方法。
(欽州二中2018屆高三第五次月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作家應邀到一所中學做演講,演講之后讓學生寫紙條提問題。一張紙條上寫著: 我很生氣,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的爸爸為什么是一個農民;為什么我上學要走那么遠的路,我的同桌卻坐著小汽車;為什么我只有一支筆,他卻有那么大的一個鉛筆盒?
這位作家看到這張紙條,馬上想到了小說《簡·愛》中簡·愛的一句話:“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我們站在上帝的腳下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p>
假如你是這位作家,你將如何回答那位同學的問題呢?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
這道題選自畢淑敏的《吶喊是必需的》,審題立意不難,最佳立意是物質上人們是不平等的,但精神、人格上人們卻是平等的。這個立意比較“虛”,要寫好這篇文章,是不能跟著立意一起“發(fā)虛”的,切忌架空高談闊論道德修養(yǎng),最好的辦法就是引用恰如其分的具體事例論據(jù),讓論題變得“接地氣”。
當我們做好了謀篇布局,設計好論點與分論點,就要對應論點和分論點安排素材論據(jù)。我們就拿這個作文題的其中一個關鍵詞“平等”展開。
中心論點:在物質世界的跑道上人們或許無法得到絕對的平等,但生而為人,本來是平等的。
分論點1:在物質上比較,永遠都有不平等。(駁論)
分論點2:在精神、人格上,人們都是平等的。(立論)
分論點3:高貴的靈魂不囿于物欲,永遠追求人類精神的孤峰。(升華)
這個論證框架是最簡單的拆分中心論點作分論點樣式,中心論點是轉折復句,先論述第一層假設語義的具體內容,再論述第二層語義的確定性,最后進行方法、途徑、對象、效果等節(jié)點升華。
一、鎖定思維節(jié)點,引發(fā)記憶,寫下素材單句或關鍵詞。
在這里,思維節(jié)點是“平等”,首先涌現(xiàn)在我們腦海的應該是直接帶有思維節(jié)點詞的素材,例如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種族平等思想,但是細想,我們話題里的“平等”似乎跟這個種族平等思想不太契合,這個唯一能想起來的素材似乎就沒辦法用了。如果是寫這則作文題的另一個立意“微笑以對,用平常心面對生活,不要一味地抱怨”,則有更多可以直接援用的素材。這個立意的思維節(jié)點是“平常心”:楊絳先生面對貧窮與紛爭,抱持平常心;“冰花男孩”披風戴雪地跋涉來校,笑對鏡頭不抱怨,也是一種“平常心”。這些都可以用單句或關鍵詞表述在論述框架上。
二、篩選出記憶最深刻的素材,拆分組件,尋找契合點。
如果我們“不幸”只找到“平等”這個方向的立意,又怎么尋找素材作為論據(jù)呢?
我們可以先看一遍試卷,試卷上有沒有接近這個立意的文本信息。如果還是沒有,就要繼續(xù)搜索腦海里的素材庫了。假如你想起了備考時剛看的一個素材: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這個冬奧會里的故事很多,如3 000米女子短道速滑接力賽里的爭議判罰,崔敏靜與沈錫希內訌雙雙退賽,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從傷病中振作展現(xiàn)完美表演……好像沒有一個與“物質不平等,精神平等”有關系。這時候,你可以拆分素材的組件來進行細研。
素材的組件是什么呢?是背景、人物、行為、特點、結果、影響。舉個例子,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的素材里,“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克服傷病困擾展現(xiàn)完美表演”,背景是“比賽前幾個月受傷嚴重”,人物是“謙遜有禮、刻苦堅韌的花滑少年”,行為是“比賽”,特點是“帶傷”,結果是“獲得冠軍”,影響是“贏得世界的掌聲(對己)”“感染鼓舞青少年(對人)”。我們拆分組件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在“行為”這個組件上有“平等”的意蘊存在,如“在(公平)比賽面前眾人平等”。一名運動員應該知道,哪怕你身有重傷,比賽也不會為你修改規(guī)則,你能做的只能是放棄或堅持。羽生結弦不抱怨不放棄,在平等的比賽里帶傷上陣更做出完美表演,所以比賽也報之以勝利?!疤斓莱昵凇薄耙环峙σ环质斋@”,這就是“平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推論出去,討論體育領域的丑聞,賄賂使比賽不再公平,本該公平競爭的參賽者因官員、裁判的骯臟交易,而失去了平等的權利。
記憶最深刻的素材不一定是能用的論據(jù),所以,我們不能妄想“三個素材打遍天下無敵手”,推薦深刻記憶十個素材是比較合理的。如果你已經(jīng)在沖刺備考階段已經(jīng)對這十個素材進行過概括和多元分析,你應該熟悉得如數(shù)家珍。例如,這一次月考前,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集體制作了以下十個時事素材:
政治
正:廖俊波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反:重慶市發(fā)改委原處級官員劉旗涉嫌受賄2.6億。
科研
正:黃大年歸國擔任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嚴謹求真。
反: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前院長陳進造假“漢芯一號”,破壞國家科研形象。
體育
正:武大靖平昌勇奪首金。
反:韓國崔敏靜和沈錫希內訌雙雙退賽。
學習
正: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取得天津大學電子商務專業(yè)的本科學位。
反:徐孟南2008年交白卷吃盡生活艱辛,計劃參加2018年的高考。
影視
正:《經(jīng)典詠流傳》掀起吟唱古典詩詞的文化風潮。
反:新華社痛批《王者榮耀》篡改歷史,誤導下一代。
抓住關鍵詞“物質”和“精神”,直接可以用的是“劉旗受賄”“黃大年棄財歸國”“《王者榮耀》只求經(jīng)濟利益”。我們還可以通過拆分組件得到更多契合觀點的論據(jù)?!傲慰〔槿罕娹k實事”這個素材句子有“辦實事”一詞,我們可以稍作聯(lián)想“做什么實事”“怎么做實事”“會有些什么樣的犧牲”“會得到一些什么收獲”,于是我們可以推導出“苦中作樂”“物質匱乏,精神滿足”“得到群眾的肯定,從而成為精神豐碑(這是位“感動中國”人物)”。這樣我們有了四個素材論據(jù),一篇作文并不要太多素材,羅列素材不但不會得到高分,反而會因為“堆砌素材”被扣分。
三、側重展開素材里能證明觀點的部分情節(jié),運用因果律進行分析論證。
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間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間接)的關系。表示任何一種現(xiàn)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之意。這一世的生命發(fā)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種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不同的果)。
在議論文里運用因果律,簡單粗暴地說就是回答“為什么這樣說”??蒲蓄I域里積累的反面素材“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前院長陳進造假‘漢芯一號,破壞國家科研形象”能夠用在“在物質比較上永遠都有不平等”這個論點下的是“造假收益”。陳進因“漢芯一號”的“研制”而獲得了許多頭銜,當然也有不少物質財富,可以從這個推想切入論述。我選了同學寫的一個論證段落,將原文與修改文進行對比,讓大家更清楚地看清因果律在素材論據(jù)里的運用。
原文:在財富的世界里求平等,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就會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前院長陳進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正體現(xiàn)了過度追求名利、被金錢蒙蔽了眼睛的論點。陳進在短短的四年里大起大落,經(jīng)歷了短暫的富貴榮華生活后,連基本的人格尊嚴都保不住。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到了過度追求物質財富的殘酷后果,警示我們: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這位同學的考場作文論證段并沒有將原因和結果具體對應起來,“正體現(xiàn)”連接的是現(xiàn)象與本質,但是這個關系是如何組建的,為什么能夠“恰好體現(xiàn)”,文中都沒有點明。論證第二層次更是只陳述結果,如“大起大落”“短暫的富貴榮華生活”“連基本的人格尊嚴都保不住”,為什么這么說呢?具體是什么細節(jié)原因?沒有交代,“追求物質平等”在這個論證段里繞來繞去說不出個所以然。把所有的負面結果都籠統(tǒng)地歸結為“追求物質平等”,似是而非,論述是虛弱無力的。那么最后導出“莫伸手”這個離題結論就難免了。
如果說我們在備考階段的“一句話概括”素材是濃縮的話,那么論證就是將素材論據(jù)“泡開”的過程,像開水沖入茶葉之中,我們從記憶智庫里擷取到一句話素材,以此喚醒對該濃縮素材里相關的細節(jié)回憶。在陳進一例中,素材的細節(jié)是“前院長”“造假”“破壞國家科研形象”,我們可以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科研帶頭人造假有什么好處,造假會有什么結果——能夠得到鮮花掌聲,能夠要到更多的科研經(jīng)費,能夠吸引眾多正在開展創(chuàng)新改革的公司企業(yè)……或者應該說,陳進造假,就是因為會有如此“好處”。于是我們得到相對來說比較具體的“追求物質平等”的細化分析。
修改稿:在永無止境的財富世界里求平等是愚蠢的,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一不小心就落到罪惡的深淵,失去生而為人的權利。因為貪戀學術光環(huán)、追求物質利益(原因),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前院長陳進竟然將購進的“MOTO”芯片挫去原廠標志,換上自己的logo,制造了轟動一時的“漢芯一號”事件。一時間鮮花掌聲圍聚過來,無數(shù)政府獎勵、豐厚企業(yè)投資都落在陳進團隊身上。(結果1)可是紙包不住火,一朝事發(fā),陳進便從云端落下,鮮花枯萎、掌聲消弭,獎勵和投資都迅速收回,他也因此鋃鐺入獄,失去了與生俱來的自由和權利。(結果2)“漢芯一號”淪為國人的恥辱、國際的笑柄(結果3),甚至中國的科研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世界科技界質疑(結果4),陳進難辭其咎。過度追求物質利益,就容易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若是落入囹圄,更是連基本的人格尊嚴都保不住,還談什么“平等”?
修改稿里劃線的句子,是同學在老師面批指導下新增加的結果句和改變原文說法的表述。大原因“貪戀學術光環(huán),追求物質利益”放在段落分論點之后,起到強調作用?!磅r花掌聲”“獎勵投資”是直接結果,但是,因為本來就是“造假”,所以這個結果1是虛假結果。結果2是一串連續(xù)的推論,由淺入深、不動聲色地推出“與生俱來的自由和權利”這個“精神平等”的內涵。這么看來,論證段落明顯比較充實了。
總的來說,備考沖刺階段,正應該重新整理作文素材。沙汰素材,側重入選新時事、分類好名言;整理素材,側重一句話概括,正反多元分析;應用素材,側重具體細節(jié)對應運用因果律。若你能在高考備考中重視素材的分析歸納,何愁信手拈來不是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