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饒 戴蓮菲
[摘 要]資助是實現社會公正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徑。資助的效果與效率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取決于需要資助對象的辨識度和資助手段的有效性。但是在自主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弊端,因此,資助存在著力度不夠、手段陳舊、對象不準確和后續(xù)跟不上等問題。為了保證大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的經濟困難而輟學,并呈現自主的實在性和具體性,這就需要針對以“精準”這個詞語進行構建資助的內涵,幫助相關的工作人員實現資助的有效性,感受效果的明了性。由此可見,為了確保資助等優(yōu)惠性政策真正的落實到每一個需要扶助的學生身上,呈現科學化的資助標準。這就需要針對問題,試圖探索一條適合大學生精準資助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問題
一、目前狀態(tài)下,我國高校大學生資助現狀分析
1.涵蓋面不寬,力度相對較低
目前的狀態(tài)下,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可以發(fā)現“獎、貸、助、補、減、免”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科學的運行機制還稍有欠缺。在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中,涵蓋面積約占百分之二十四左右。部分高校,農村大學生的比例可以高達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僅僅依靠獎學金來滿足貧困學生的需求,遠遠是不夠的。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中,學費上萬,國家獎學金最高是八千元人民幣。這樣的形勢下,想要徹底解決貧困生的學費問題真是難上加難,更不用考慮生活費的資助問題等。
2.貧困生確認的標準不夠科學
目前的形式來看,消費水平的界定和生源地貧困補助由學生先自主申請,再由輔導員進行審核把關,接著由系部進行審核統(tǒng)籌,最后程序是學校審核。在此種形勢下,有些人靠著關系弄虛作假,有些自尊心較強的學生,礙于面子卻放棄了申報。還有部分學生的生活情況和貧困程度難以調查,只能憑借主觀臆斷進行審核資助范圍。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想要貧困生真實正的強大起來,并擺脫貧困,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經濟資助,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一方面要消除貧困生的自卑感,一方面要防止學生去干違法違紀的事情。放下心理上的思想包袱,內心真正變得強大起來,在根據貧困生的具體情況,培養(yǎng)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
二、當前背景下,大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假貧”現象套取資助
在很大的程度上看,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對青年人提出了勤學和修德、明辨、篤實的殷切期望。作為貧困學生的大學生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追求更高的進取心。在剛開始申請資助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剛性的東西去衡量貧困生的貧困程度。在政策下的群體申請中,由于申請門檻較低,不少學生弄虛作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產業(yè)縮水”。部分學生在待到貧困申請補助通過后,資金補發(fā)后又變回原來的“闊”,形成“假貧”現象。
2.受助群體缺乏感恩意識
目前的形式來看,不少學生報以“自我”為中心,以索取為主要態(tài)度。缺乏感恩的心,而且還具有強烈的虛榮心,在這種形式的驅動下,學生總是把自身的需求和意愿放置到第一位。卻把父母對自身的感情拋之度外,否認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傳統(tǒng)的思想下,父母形成了自身再累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受累的思想,無形中就弱化了學生感恩的意識。
3.資助資金遭到不當使用
大學生在環(huán)境上和心理特征上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消費行為。在全球化的倡導下,大學生的消費標準也向著多元化和激情化的發(fā)展方向進行邁進。在長期的消費意識里面,學生就形成了滿足自身需求的消費“快樂”意識。并不僅僅局限于維持生存和發(fā)展消費的地步,而是超前消費。
4.普遍缺乏對受助群體的自強、自立、信心教育
在自立、自強的素質作用下,是大學生實現遠大理想的必備條件。由于資助力度的不均衡,特別是西部的學校,相對教學資源缺乏。貧困大學生的數量在資金的大力支持下,還應當注重心理層面的教育,這關系到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面對困難的時候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三、當前背景下,大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1.資助遴選上,重貧困程度輕學業(yè)考量
家庭困難的學生應該是國家助學資助的對象,首先需要學生提交相關部門的印章和經濟情況調查表格,并按照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的檔次進行區(qū)分,按照貧困程度的不同,進行獲取相應的助學金,并在學業(yè)的考量上,保證班級學生的基本生活問題。避免學生產生無心學習,中途退學的情況。
2.資助實施上,重經濟資助輕心理輔導
近幾年,發(fā)生過“貧困大學生未完成學業(yè) 資助人欲起訴索善款”的報道。為了避免大學生這種心理壓力過大,焦慮感特別強的人生態(tài)度。應在貧困生的心理上進行更多的關注。有些學生由于“貧困”就嚴重產生了自卑感,在人際交往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面對現實也呈現了逃避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大學生貧困人員的心理更應該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3.資助管理上,重權利落實缺義務監(jiān)督
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倡導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不僅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還需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從某種層面上講,高效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在接受資助的同時,也需要履行完成學業(yè)的任務,這樣才能讓資金用到點子上,達到精準扶貧的真正目的,避免資源浪費的現象發(fā)生。
四、構建以學業(yè)為導向的助困機制的對策思考,構建精準資助
1.學業(yè)考量為導向
每一個受資助者都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認真學習,完成學業(yè)。高等人才是國家的后盾力量,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成長成才是資助的真正目的。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學生要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保證紀律的嚴肅性,主動性進行學習……這些也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接受資助的要素,實施先教育后資助的方針,教育后再資助的政策。在保證國家資金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保證學生的向光性。
2.構建貧困生資助信息的系統(tǒng)化管理
貧困生的資助在規(guī)范化的道路上,應該充分保證規(guī)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時,需要保證信息的質量。還應該把群眾審核和入戶調查、民主評選等融為一體,確保資助評選的公開性和公正性以及公平性,這樣才能實現大學生貧困生的精確識別。通過學業(yè)預警的方式,密切關注學生動態(tài)。打破“一張貧困證明走天下”的局面。
3.構建“空間主題學習館”
學風是構建和衡量一所學校思想和教育質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指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俗話說:“學貴于專,好學而不膩。是故非專則不能以精,非精則不能以明,非明則不能以誠”?!翱臻g主題學習館”的構建是“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職業(yè)空間主題學習館”構建,在以輔導員為中心的呵護學生征程成長的機制,把專業(yè)的思想教育作為核心,豐富學習活動的載體,明確正確的就業(yè)導向,蘇兆應用型人才,端正資助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更“專一”的學習。讓優(yōu)秀的思想塑造并定型。
4.完善職能部門服務空間
“校校有平臺、人人有空間”塑造中,組織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比拼中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想到,并作為榜樣進行鼓勵更多的學生進行學習,爭創(chuàng)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建立“一對一”及“一對多”學業(yè)輔導模式。
五、結語
大學生的資助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原因。讓更多的貧困生在資助政策的倡導下,幫助一批又一批寒門學子順利完成學業(yè),同時也幫助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這樣就需要不斷的完善貧困資助的運行機制,提升認證工作的科學性,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讓更多貧困生在本質意義上得到真正受惠。
參考文獻:
[1] 朱霞,滕祥. 對如何發(fā)揮國家獎助學金導向和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 2013(51) .
[2] 黃月勝,萬旻軒. 高校國家獎助學金評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12(03) .
[3] 胡元林,鄭大俊.論國家獎助學金的育人功能[J]. 江蘇高教. 2015(03).
[4] 劉余霞,蘇偉剛,趙恒芳. 高校國家獎助學金育人功能探析[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10).
[5] 夏佩. 高校獎助學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