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然
安徽宣城主城區(qū)四條道路擬以文房四寶命名,其中包括改擬兩條以宣城古城門名字“寶成”“薰化”命名的道路名。有市民認為改掉這兩條道路的名字,會淡化宣城的歷史記憶。中國青年報發(fā)表評論稱,宣城有“文房四寶之城”之稱,將“文房四寶”融入城市的路名中,倒也算不上太突兀,也有利于推廣城市形象。但是,此前路名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延續(xù)性,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了?在這方面,推廣城市形象的迫切感,理應與城市文化的穩(wěn)定保持恰當平衡。為城市改名也好,為街道改名也罷,很多都是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而這往往都是訴諸外部對城市的認同。但對于本地市民而言,更看重的是城市自然而然形成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延續(xù)。對此,不應該厚此薄彼。事實上,城市形象的刷新和建構(gòu),就應該以市民認同為基礎,一些城市改名失敗,恰恰因為未滿足內(nèi)部認同。改路名也應該是一件有文化的事,不能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