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福建 福州 350108)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中學體育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授簡單的體育技巧,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中學的體育課程學習愛上體育這門學科,享受到運動的快樂,能夠堅持鍛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但在許多中學生眼里,體育鍛煉既耗時間又難堅持,學生只會在體育課上進行運動,而在生活中卻沒有運動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可塑性很強的年紀讓學生形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學生是身心發(fā)展最為迅速的一段時期,這一時期男女生的第二性征開始發(fā)育,身高、心肺功能都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我們將中學生稱之為學生身高的定型時期。在這一時期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重要性可以分為2點:(1)能夠促進學生長到理想的身高,提升身體素質。據(jù)調查顯示,許多的疾病發(fā)病年齡逐漸變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許多中老年人才會得的病。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來自于現(xiàn)在的年輕群體沒有鍛煉的習慣與意識,認為自己年輕,熬夜、不鍛煉都沒有關系,年輕就是本錢。殊不知病魔并不會因為你的年紀便對你有特殊的照顧,而只有加強鍛煉,讓鍛煉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才能夠預防疾病,提升身體素質。(2)能夠為學生打好身體基礎,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壓力時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tài)應對。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會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不僅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有自己對自己目標的心理壓力,種種壓力讓許多就業(yè)者喘不過氣,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體魄,很容易就被壓力壓彎了腰,只有堅持鍛煉,讓自己身體變得強壯,才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tài)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鍛煉習慣對自己的意義,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谥袑W體育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對鍛煉提起興趣了,學生才愿意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屬于“疾風怒濤期”,如果教師以“大道理”的形式對學生講述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益處,可能學生對教師的觀點并不認可。而只有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從情境中體驗體育鍛煉的益處,讓學生從玩中學,才可能提升其對鍛煉的興趣。例如,在教授籃球知識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絕地求生”的籃球情境游戲,將籃球融入到這個情境游戲中。學生需要帶著籃球過草地、爬雪山,需要一邊拍球一邊過獨木橋,還需要通過投籃來取得通關的鑰匙。教師將體育場變成了中學生的一個游樂場,每一位學生都愿意參與其中,努力取得勝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籃球游戲中,看看哪一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勝利。在安排小組時,教師在每一個小組中都安排體育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一般的學生,以及平時不愿意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通過這樣的組合,看看他們是如何通過合作來減少完成的時間。小組中的小組長會認真地根據(jù)組員身體素質來分配任務,如給投籃準的組員安排拿鑰匙的環(huán)節(jié),給平衡能力好的組員安排過獨木橋的任務,給籃球功底扎實的組員安排爬雪山的環(huán)節(jié)……在組長的安排下,每一位組員為了小組的勝利而努力,快速地利用學到的籃球技術來“絕地求生”,感受到體育課程的快樂。同時,小組中基礎一般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為了不拖小組后腿認真參與,他們看到了其他小組在很短時間內就過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心中會暗自著急,明白自己身體素質不如別人需要去鍛煉提升,這樣的小組良性競爭下的教育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需要鍛煉要直觀,學生自己明白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只有參與鍛煉,才能夠快速地完成任務,為小組獲得榮譽。這種小組榮譽感刺激著每一位學生認真參與體育鍛煉,逐漸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
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漸進步,這需要學生每天的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夠獲得勝利。然而,一個班集體學生的基礎水平層次不一,如果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方式進行鍛煉,會讓基礎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zhàn),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訓練節(jié)奏,對鍛煉失去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將分層教學與鍛煉習慣相結合,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設定鍛煉計劃,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提高。
教師可以把班上的學生分成3個層次,基礎好的、基礎一般的和基礎較差的,并為學生安排為期1個月的體育鍛煉計劃,將計劃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合的層次進行鍛煉,確保運動量,可以讓學生得到提升。每1個月都對學生進行1次體能測試,看看在1個月過后學生是否改變分組。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室中可以張貼1個月的鍛煉計劃表。當完成了每天的訓練后,可以在自己名字的對應天數(shù)上劃鉤,堅持了1個月可以得到1個小小的獎勵品。這樣的設計讓學趣味與挑戰(zhàn)并存,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看到他人每天都堅持打卡也會刺激自己完成訓練,這樣教師將體育訓練不再限制于課堂,而是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學生有空就開始訓練,達標了便去完成打卡,讓整個班集體形成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普及健康的鍛煉知識,幫助學生熟悉身體結構與身體機能。有的學生在開展體育鍛煉時急于求成,想要練出腹肌就每天練習腹部力量,不給自己肌肉生長與休息的時間,這樣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時,要將拉伸動作、體育鍛煉知識告訴學生,改變學生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能夠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進行體育鍛煉。久而久之,每一位學生在不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下完成訓練,養(yǎng)成體育習慣,沒有了打卡表,學生依然沒有忘記每天抽出時間鍛煉,使體育鍛煉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對學生鍛煉方法的教育,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了解到不鍛煉會造成的后果。班上有小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就是不感興趣,不愿意在體育課上活動。針對這類學生,教師生搬硬套大道理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只有讓學生自己明白鍛煉的益處與不鍛煉的危害,才能夠讓這類學生主動鍛煉。因此,教師應當借助線上與線下2方面來讓學生掌握鍛煉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鍛煉中。(1)線下,可以在教室張貼當不堅持鍛煉容易患上的疾病,如肌肉饑餓癥、神經衰弱、腰間盤突出、頸椎病等,這些都是長時間不運動容易患上的疾病。當教師將這些病癥表張貼到教室中,學生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會給學生敲響警鐘,雖然我們現(xiàn)在還年輕,可能這些病癥離我們很遠,但是我們不加以鍛煉,這些病癥便會漂浮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身體素質的下降。當然,教師在選擇張貼病癥表時,不要一下子張貼太多讓學生形成視覺疲勞,而是選出重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2)線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視頻中是一些不喜歡鍛煉的大學生采訪,在采訪中大學生都表示因為不鍛煉給自己身體帶來了哪些危害,如脫發(fā)、無力、以前能夠做起的引體向上現(xiàn)在想要抓住杠子都困難。視頻這類直觀的形式會使學生產生共鳴,相信每一位中學生都不想變成視頻中的大學生,中學生會主動地去進行鍛煉,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身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通過線上與線下2種方式,使學生意識到鍛煉的益處與不鍛煉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每次想要放棄時腦海中會警示自己,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而教師要做不斷地鼓勵,提升學生鍛煉的信心,提升學生對鍛煉的興趣,鼓勵班級中不愿意鍛煉的人勇敢地邁出自己的第一步,相信自己邁出了第一步之后一定能體會到鍛煉帶來的快樂和好處。
自律使我們自由,堅持體育鍛煉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外界給予的動力與壓力,最為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自律精神。身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去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采用多種方式來刺激學生堅持鍛煉,讓學生感受到鍛煉給身體帶來的改變,從而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形成習慣,提升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