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國語學院 310012)
衛(wèi)匡國,字濟泰,是明清時期從意大利北部特蘭托來到中國的一位傳教士。他有兩次中國之旅,期間在中國停留長達十年之久。從二十九歲第一次踏上中國國土,衛(wèi)匡國與中國便開始了長達一生的羈絆。
在中國的長期生活中,通過深入地觀察和學習,讓衛(wèi)匡國了解了中國的地理歷史、民俗文化,也讀懂了中國的古老語言。他成為了一位優(yōu)秀的漢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給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貴的素材資料和精神財富。
他用自己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語言,將中國的地域文化在地圖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通過游歷、考察,學習得來的信息資料被巧妙呈現,成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鏡子。
人們對于衛(wèi)匡國的地圖著作一直推崇備至,近代著名地理學家李?;舴医淌谠u價衛(wèi)匡國的《中國新圖志》是“我們所擁有的一本最完整的中國地理著述……”。
如此高度的評價和贊譽一方面是因為衛(wèi)氏地圖設計作為一名外國友人對于中國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研究以及傳播,另一方面就是衛(wèi)匡國測繪的《中國新圖志》不論是從涵蓋層面上,還是測繪技巧和方法上都堪稱地理學史巨制,有著史無前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至今仍有極高的借鑒學習價值。
通過分析衛(wèi)氏地圖在地域文化表達上的卓越之處,我們可以解讀出其中的諸多實用美學思維,并從中汲取精華用于現代地圖設計,比如引入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文化符號;比如對設計美學、地理測繪學、受眾心理學進行深刻理解,;比如對地圖設計元素和基本變量的靈活運用,靈活調度。
衛(wèi)氏地圖設計在地域文化表達上有著超高的美學技巧和質量,而其精髓之處主要在兩方面。
第一,新穎的視覺語言。
在衛(wèi)氏地圖之前,地圖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表達主要還是依賴文字,比如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而衛(wèi)匡國則抓住了圖案、色彩、形狀、符號等的表現力,結合地圖設計原有的常規(guī)線條、文字、數字等,用嶄新的組合形式構畫成整體,表達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內涵。
比如,以人物表現地域文化中的突出特征,像是給魚米之鄉(xiāng)的湖廣地區(qū)畫上農民形象,表現出農耕文明的屬性;給中央直轄的直隸地圖畫上九五之尊,表現出皇權浩蕩;給美女如云的江浙一帶畫上出行的女眷圖,表現出江南的靡靡之風等等。都是以新穎的視覺語言展現精彩而獨特的地域文化。
除了添加多元的設計元素,衛(wèi)匡國還采用了豐富的色彩和紋理。比如水系的藍色,海岸線的紅色,國界線和省界線的橙色等。
衛(wèi)匡國打破以往常規(guī)的文字加繪圖的形式,和調節(jié)設計元素基本變量的藝術創(chuàng)造,極大地豐富了地圖的視覺感受和內容層次。
第二,高效的視覺傳達。
衛(wèi)匡國通過查閱大量古書典籍和親自實地查證,獲取地域文化的全貌資料,然后力圖直觀表現于地圖上,使讀者輕松便捷地感知和使用這些信息。地圖中的地域文化呈現核心就是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衛(wèi)氏地圖設計另一個突破性成就便是具有超前高效的視覺傳達。
這樣的“高效”源自于衛(wèi)匡國對設計美學、地理測繪學、受眾心理學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地圖設計元素的靈活運用。具體手法上則體現在對地圖設計基本變量的靈活調度上。
比如他在色彩運用上除了增加數量,還考慮到了協(xié)調性,既做出了新意,又兼顧和諧的設計之美。比如調整色彩的亮度、飽和度、對比度等,增加層次感,以色彩引導受眾認知心理,像是鄱陽湖南沙群島等島嶼湖泊的淺綠,黃河長江等水域的深綠,太行山脈的棕色,江浙平原的淺黃等。
比如他還十分注重紋理的運用,衛(wèi)氏地圖中有大量紋理符號,示意了不同地域的海拔高度,地貌特征,甚至礦產分布。像是衛(wèi)氏地圖在分省圖上將礦坑按種類以不同紋理符號標注,涉及金、銀、銅、鐵、鉛、汞等八種主流礦物土類。
衛(wèi)匡國對于地圖設計中地域文化表達的突破性成就主要集中在創(chuàng)新性視覺語言的運用和直觀化視覺傳達的構建。這些對于現代地圖設計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驅動作用。
首先,衛(wèi)匡國示范了地圖設計可以使用的豐富的設計語言。
對于地域文化來說,其深廣的內涵往往很難完整準備表達,尤其是在強調清晰易讀性的地圖上。而衛(wèi)匡國所繪制的《中國新圖志》圖文并茂,以超越前人的姿態(tài)為我們展示了中國人文地理歷史全貌。
其中融合美學思維的繪圖方式、圖形符號、色彩結構等都十分精彩,把各地的自然風貌、氣候特征、物產和地形情況,甚至信仰風俗都精準細致地描繪出來。西方科學邏輯理念,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制圖模式在衛(wèi)匡國的設計語言中得到了完美結合,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借鑒價值。
其次,衛(wèi)匡國呈現了地圖設計中能形成高效傳達的多元化的藝術處理。
在當下信息點激增的時代,地圖的地域文化信息也需要囊括更厚重的內容。比如在網游中的地圖制作已經引入了音頻、視頻,還有3D、AR等虛擬現實技術手段,讓讀者獲得更生動真實的體驗。而在二維平面地圖設計領域,以地圖設計本源的美學思維為探索入口,如何在虛擬的地圖與真實的文化情境之間搭建起一條高速通路,衛(wèi)氏地圖在百年后的今天依舊是一則優(yōu)秀樣本。
衛(wèi)氏地圖有著強烈的技術之美,在符合社會審美的同時,他充分調動基本變量,從點線面到色彩紋理符號等,將地域文化信息靈動展示,這樣的表達技巧對現代地圖設計的進階有所裨益。
衛(wèi)氏地圖的智慧火花幫助現代地圖設計不斷開拓空間思維和藝術價值,將人文情懷、科學技術與設計美學相結合的表達方式灌輸給后人,為現代地圖設計的良性發(fā)展提供觸點。
不可否認,地圖設計是一門科學技術,可其中的信息表達卻離不開美學思維的加持,尤其是紛繁龐雜的地域文化信息。
衛(wèi)匡國的《中國新圖志》以強大的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技巧將中國的地域文化風貌和社會狀態(tài)系統(tǒng)而直觀地呈現,其表現力毋庸置疑。
通過研究分析,我們提煉出衛(wèi)氏地圖設計在地域文化表達上的兩方面創(chuàng)舉。
一是新穎的視覺語言。
地圖設計中,傳統(tǒng)方式主要還是依賴文字,而衛(wèi)匡國則抓住圖案、色彩、形狀、符號等的表現力,結合地圖設計原有的常規(guī)線條、文字、數字等,用突破性的說明標注,嶄新的組合形式構畫成整體,極大地豐富了地圖的視覺感受和內容層次,表達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內涵。
二是高效的視覺傳達。
衛(wèi)匡國通過對設計美學、地理測繪學、受眾心理學的學習研究,對地圖設計元素的靈活運用,把地圖設計的基本變量進行了最大程度的靈活調度,包括對色彩、紋理、符號、線條、形狀等符號的系統(tǒng)使用和規(guī)則制定,實現了高效的視覺感受和信息傳達,讓讀者快速獲知和使用地圖中的地域文化信息,并對其有身臨其境之感。
衛(wèi)匡國的《中國新圖志》是一次具有先進性的創(chuàng)想實踐,是無可爭議的優(yōu)秀地圖設計作品,是地圖設計階段性發(fā)展的偉大里程碑,是當代文化孕育的藝術之美。衛(wèi)氏地圖的誕生鑒證了地圖成為地域文化的傳達窗口,成為歷史演進的真實載體,成為記錄人類發(fā)展的生動容器。
著名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家王家耀院士曾說:“用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地圖學,要從思維辨析的角度,打破傳統(tǒng)封閉體系,開始一個現代地圖學的開放體系?!币虼?,現代地圖設計應引入衛(wèi)氏地圖的設計美學思考,不論是其中的視覺語言意義,還是視覺傳達價值,我們都有必要去獲取其中的深遠價值,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優(yōu)化對地域文化內容的精準傳達。
希望本文針對衛(wèi)氏地圖地域文化表達的分析觀點,能夠為鑄就地圖設計的文化之美,實現新一次的提升與飛躍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