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一輪前所未有的P2P“爆雷”潮正在引起整個行業(yè)的恐慌。自今年6月以來,越來越多的P2P平臺因為資金鏈斷裂,出現(xiàn)了停業(yè)、老板跑路的事件。
曾幾何時,P2P一度紅得發(fā)紫。在P2P模式中,貸方可以自行規(guī)定利息以及約定還款時間和方式,相比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的柜面借貸,P2P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但是,P2P平臺要提供借貸服務,首先需要得到融資。由于股市IPO、再融資等都已市場化,上市公司輕而易舉地獲得大量超過其實際用途的資金,在全社會因信貸收縮而資金緊張的同時,不少上市公司卻在四處尋找資金出路,P2P平臺的出現(xiàn)讓他們看到一條“錢生錢”的大道,有的甚至自己建起P2P。除此以外,更多的P2P就是向社會融資,投資人開出高額回報的承諾,產生很大吸引力。但P2P在吸收到資金后必須尋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才能實現(xiàn)給投資人的承諾并維持生存,然而,在經濟增速下行的當下,這種“寶大強”的投資幾乎已不存在,輕易許出的高回報承諾成為泡影,P2P走到這一天,其實是可以預料的。雖然它運用了互聯(lián)網這個全新平臺,但所營運的基本內容仍是傳統(tǒng)借貸生意,以賺取其中的息差為目的。然而,以高息融資,又以高息放貸,這與全球范圍內普遍出現(xiàn)的用低利率來減輕企業(yè)負擔推動經濟活躍的大趨勢是相悖的,也是違反市場規(guī)律的。正由于此,用P2P給中小微企業(yè)紓解資金緊張問題的希望,基本上成了一張畫餅。各路資本熱衷于建立P2P,更多是看上它在集資方面的快捷,一些機構為吸引投資人,甚至鋌而走險虛擬很有誘惑性的假標。很多P2P平臺即使在建立初期給了投資人以高回報,也是從后期投資人中挪用的資金,這種“前吃后空”的資金鏈自然缺乏可持續(xù)性。很顯然,今天出現(xiàn)的集中爆雷,其種子在前幾年就已經種下,并不讓人感到太意外。
目前,很多P2P投資人為規(guī)避風險,正在加緊抽回資金,這將導致P2P平臺處境進一步惡化。對P2P,目前各地金管部門實行的是備案制,備案制的另一面應是強監(jiān)管,近幾年各地對P2P的監(jiān)管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今日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P2P的投資人分布廣泛,如果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將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轉。因此,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消弭不良影響,特別是對于仍在運行的P2P要強化監(jiān)管,切實保護好投資人的利益?!?/p>
(作者是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