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在城鎮(zhèn)化基礎工程建設中,綜合管理建設面臨著回收周期長和投資成本大等問題,不利于工程項目建設工作開展。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方面,可通過pPP模式緩解工程建設資金壓力,促進工程項目穩(wěn)定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現(xiàn)狀進行了解,并對如何應用PPP模式進行探索。
1.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現(xiàn)狀
1.1綜合管廊建設缺陷
綜合管廊最早來源于歐洲,國外發(fā)達國家在綜合管廊方面探索時間長、施工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相對于國外而言,國內綜合管廊研究時間較短,城市綜合管廊建設依然處于發(fā)展階段。在綜合管廊建設方面,國有企業(yè)研究應用相對較早,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比較明顯,比如歸屬權確定問題、資金問題和法律法規(guī)問題等,從而對城市綜合管廊項目管理造成阻礙。在實際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管線事故、架空線網(wǎng)密布或者路面反復開挖等問題,難以對城市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加快的同時,市政管線逐漸增多,致使大量地下空間資源浪費,從而加大了綜合管廊建設難度。
1.2 PPP模式應用情況
新建項目與改建擴建項目均屬于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的一部分,多數(shù)新建工程項目都會運用到PPP模式。PPP模式主要有私有化、外包和特許經營三類。私有化主要是由私人部門負責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投資,政府部門主要發(fā)揮監(jiān)管作用。私有化模式下的工程項目所有權歸屬于私人,私人部門在開展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時需要承受的風險系數(shù)較大。外包則是以政府部門負責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投資,私人部門可以根據(jù)自身能力和業(yè)務需求選擇一項或者幾項職能。外包PPP模式中私人部門需要承受的風險較小,當承包任務順利完成后便可通過政府部門達到收益目標。特許經營PPP模式則是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共同開展城市綜合管廊項目,雙方需要分擔工程項目風險,公共部門可以結合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收益收取特許經營費。在特許經營類模式下,雙方可以將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成本,還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2.PPP模式應用選擇分析
2.1特許經營PPP模式分析
在特許經營類PPP模式下,私人部門與公共部門需要共同承擔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風險,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法律政策。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根據(jù)當?shù)爻鞘芯C合管廊建設需求進行項目批復,并對項目執(zhí)行、項目識別與項目采購等提供參考意見。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可以根據(jù)地方政府部門頒布的綜合管廊相關政策法規(guī)明確工程項目建設有關內容,包括項目糾紛問題解決措施、項目建設運營模式及法律關系等。私人部門可以根據(jù)自身能力選擇城市綜合管廊項目投資比例,從而獲得相應特許經營權。通常情況下,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周期性較長,建設投資成本偏高,僅靠建設方很難在短時間內籌集足夠的建設成本。故而在特許經營PPP模式中,各工程項目參與方合作期限比較長。因此,合作雙方需要對城市綜合管廊合作周期年限進行合理設置,私人部門在合作周期年限內享有特許經營權。若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則可視情況適當調整合作周期年限。入廊費用是城市綜合管廊項目經濟收入來源之一,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可針對綜合管廊項目制定合作模式操作標準,在制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回報機制時需要對操作標準進行考慮[2]。在綜合管廊項目特許經營周期內,政府部門需要根據(jù)財政預算補貼私人部門。
2.2私有化PPP模式分析
私有化PPP模式則是由私人部門承擔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投資,通過項目運營管理獲得收益,從而達到收獲利益目標。在私有化PPP模式運用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工程項目監(jiān)督管理工作,對承包部門工程項目建設過程、建設質量和項目經營管理等進行監(jiān)督管理控制。私人企業(yè)想要實現(xiàn)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私有化PPP模式,就必須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項目運營管理能力,且必須擁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因為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建設周期一般都比較長,企業(y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資金與人力等進行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在項目PPP模式運營管理中,項目參與方需要通過項目合同及相關法律條文作為約束。在項目合同管理中,私人企業(yè)需要承擔相應風險責任,一旦綜合管廊項目運營管理出現(xiàn)問題,政府部門則可根據(jù)合同簽訂相關懲處條例向私人部門提出索賠,以降低工程項目風險系數(shù)。
2.3外包PPP模式分析
外包PPP模式是由政府部門負責城市綜合管廊投資任務,社會資本可以通過PPP模式承包相應項目職能,比如部分公共服務、工程項目建設或者管理設施等。外包PPP模式需要地方政府部門具備強大的財政實力,能夠確保城市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運用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在前期建設中直接投資,由建筑施工企業(yè)參與工程項目招投標,利用公開招標方式將綜合管廊建設項目承包給施工企業(yè)。施工企業(yè)需要在項目PPP模式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完成相應工程項目任務,然后根據(jù)合同要求回收利益。在城市綜合管廊運營管理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地方政府政策不到位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管理單位運行管理出現(xiàn)虧損問題。因此,在城市綜合管廊項目運營管理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加強政策制定和落實工作,為運營管理單位提供參考和扶持,避免運營管理虧損而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綜合管廊是一種具有較長周期性的工程項目,屬于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之一,主要為城市居民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根據(jù)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現(xiàn)狀可知,當前綜合管廊項目建設管理依然存在較大的風險,需要由地方政府部門、社會資本共同經營管理,從而減少項目風險系數(shù)。本文主要從外包、特許經營與私有化三個方面進行城市綜合管廊項目PPP模式選擇分析,以供相關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