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意境和禪境

      2018-07-21 20:02:08史麗娟
      青年時代 2018年11期
      關(guān)鍵詞:禪境文學藝術(shù)聯(lián)系

      史麗娟

      摘 要:無論是從中國古代審美的眼光還是現(xiàn)代文學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來看,意境和禪境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境產(chǎn)生于中國本土,主要以道家思想作為根基;而禪境來源于佛教,佛教傳自印度,在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洗禮融合過程中,已形成具有本土個性而又獨具特色的風格。在文學藝術(shù)中這兩個重要概念,在其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相互碰撞,產(chǎn)生了微妙的共通之處,當然,不乏各自的特色與魅力。

      關(guān)鍵詞:意境;禪境;文學藝術(shù);區(qū)別;聯(lián)系

      意境產(chǎn)生于中國本土思想-道家學說,在思想理論方面,有不少學者做出了重要的闡述,究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周易》中:“圣人立項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這里最早提出了“意”和“象”的關(guān)系,可以說這是意境的前身。在唐代才正式提出“意境”此概念,詩人王昌齡確立了意境的概念,而后皎然、司空圖闡述了意境到美學內(nèi)涵,王國維又提出了“境界”說。相比而言,禪境更多融合于禪宗論學之中,中國禪宗主要以慧能的心性論為代表,隨后嚴羽提出了“以禪喻詩”的理論,這是禪與藝術(shù)關(guān)系確立的標志。要對意境和禪境進行淺析,需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層層細入。

      一、何為意境、禪境

      (一)意境之內(nèi)涵

      意境的“意”從原始意義來講,可以分為具體意義和抽象意義 。意境思想之源起于道家學說,代表人物老莊所提出的“意”是一種抽象意義,它是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最終追求“道”的概念。《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曰:“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之所以不可言傳,是因為這里的“意”就是“道”。在《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有一句“魏牟,其隱巖穴也,難為于布衣之上,雖未至乎道,可謂其有意矣!”這里清楚地說明了“道”與“意”的聯(lián)系:雖然沒達到“道”的境界,但已經(jīng)有“道”的意味了。當然,“意”的具體意義在《易傳》中有所記載:“圣人立象以盡意”,這說明“意”與象有聯(lián)系,這里的“象”原指卜卦之象,最后引申為藝術(shù)審美之象。不過“意”的內(nèi)涵更偏向于抽象意義。相比與“意”,意境的“境”的內(nèi)涵更傾向于具體化,境的本意為邊境、邊界,多用于表示實際意義的空間概念。古代文學作品中,“境”的含義大多以本意出現(xiàn),但《莊子·逍遙游》曰:“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盵1]這里的“榮辱之境”的“境”已經(jīng)不再是實際上的空間意義,而升華到價值性的、精神性的高度。

      (二)禪境之概念

      “禪”是梵文Dhyana的音譯“禪那”的簡稱,原意是沉思、靜慮、思維修,意思就是要專注一物,以修養(yǎng)生性,因此禪宗就是靜默的哲學。[2]在佛學弟子看來,人生現(xiàn)實處處充滿著痛苦,只有身心在冷的狀況下體會“禪”的思想,擯棄外物,精心冥想,在一片寧靜和虛名之中參悟人生奧秘,從而進入“涅槃”境界。禪的最高境界是“如如不動”,禪的本質(zhì)是排除相對的,是亙古不變的永恒的寧靜。禪宗思想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就是“空”,它認為脫離現(xiàn)實的苦難,唯一的方式就是靜心打坐讀經(jīng),從世俗世界中悟出真諦。中國禪宗追求的“空”是經(jīng)歷世間磨難之后還能處于淡然靜定的心態(tài)。禪境之“境”,原意與意境之“境”相同,都是邊界之意,但“禪境”之“境”的引申義更傾向于心靈層面和精神層面。在佛經(jīng)中,更常出現(xiàn)的概念是“境界”,它是指禪修過程中達到的各個境界以及所有境界的總稱。“禪境界”可以理解為禪門子弟修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

      二、意境與禪境之聯(lián)系

      (一)把握世界的方式

      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除了思維以外,還有宗教和藝術(shù)。從藝術(shù)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禪境還是意境,更強調(diào)心靈和神韻。就從影視作品來看,禪宗文化影響下的中國影視作品的意境美主要有三點:沖淡之美、靜默之美和幽寒之美。第一,中國電影沖淡之美的形成主要來自于佛教文化的影響。佛家講“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沖淡的風格要求寄情于景,影片的沖淡風格主要在于三方面。首先在于選景,選景尚古尚自然,要舍大求小,并非所有的自然景物都具有淡味,小橋流水、斜風細雨才是沖淡境界最鐘情的景物。其次,富于古典韻味的建筑有助于影片創(chuàng)造沖淡之美。頗得道禪三昧的電影《臥虎藏龍》的第一個鏡頭便是徽州水鄉(xiāng)的黑白世界的大全景,遠處是青山,近處是綠水,這既符合禪宗所追求遠離繁雜世俗的意味,又體現(xiàn)了大而淡然的意境。再者,遠景鏡頭更有利于展現(xiàn)沖淡意境。影片《天上草原》第一個鏡頭是一個大全遠景,隨后這個大遠景又反復(fù)出現(xiàn)幾次,奠定了整個影片的基調(diào):平淡而悠遠。中國大量的電影電視劇都喜歡以這種大全遠景鏡頭開場,這與中國人內(nèi)心向往淡逸悠遠境界是分不開的,又是禪宗悟道所追求的一種境界。第二,中國電影熱衷于長鏡頭尤其是靜態(tài)長鏡頭的運用。靜態(tài)長鏡頭所拍攝的鏡頭都超過30秒,除了體現(xiàn)信息,表達意味外,還能呈現(xiàn)獨有的靜默風格。中國導(dǎo)演對靜態(tài)長鏡頭的情有獨鐘顯然來自于佛教文化的影響。在陳凱歌的《孩子王》這部影片中,90%是固定鏡頭,第一個內(nèi)景鏡頭便是長達兩分鐘的村長家靜態(tài)長鏡頭,這是意境中靜默之美的表現(xiàn)。第三,中國藝術(shù)中對冷的推崇,直接來自禪宗的影響。寒境就是禪境,雪國方能常住涅槃。僧人們修道的過程可謂是“步步寒華結(jié),言言徹底清”,在禪門中人看來,“暖飽思淫欲”,只有身心在冷的狀態(tài)下,物我兩忘,擯棄外緣,才能明心見性,參透人生的奧秘。在中國電影的世界里,有寒雪、冷月、幽林、古寺等,這些冷的意象一方面表現(xiàn)電影背景和人物心理的冷,一方面也是禪境的體現(xiàn)。

      (二)追求的目的

      佛教禪宗的本體是寧靜的、永恒的。佛心本靜,這種對“寧靜之境”的追求,也是一種意境。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展現(xiàn)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靜謐境界,“字字如禪”表現(xiàn)一種本體的永恒寧靜,在寧靜中蘊含無欲無求、初始淡然的境界。因此,心靈的自由境界實則是“空”,“空”能容納萬物,破有限為無限,于寧靜中盎然,虛空里容萬象。這是一種美的心靈境界,它可以使欣賞者發(fā)揮自由想象,彌補他們需要的藝術(shù)空間,寄托他們的情感、心靈和追求,達到一種心靈和精神自由的境界。這種自由的境界正是禪境和意境追求的一種氛圍,也是他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三、意境、禪境之區(qū)別

      (一)藝術(shù)追求目標

      從藝術(shù)追求目標的角度看,意境追求的是“真”,“真”起源于道家學說,《莊子·雜篇·漁夫之三十一》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盵3]道家的“道”與“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真”是“道”所追求的目標,也是“道”的表現(xiàn)特征。在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追求意境即需要有精神寄托,也需要落實。落實體現(xiàn)在寄托作者文人思想感情和意愿的具體事物上。例如用平靜的水來表現(xiàn)作者心如止水,用幽林遠山寄托文人對自由、悠閑、安逸生活的向往等等,因此意境討論的集大成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給出了意境與“真”的關(guān)聯(lián):“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笨v觀古代文人的藝術(shù)作品,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李煜道詞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與境皆“真”,達到意境的詩作有真情實意。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意境的情與境是與廣闊的時間空間相聯(lián)系,與人生的追求和人生的真諦相呼應(yīng)?!啊饩钞斎挥邢?,含情,但主要還是一種無可名狀的人生體驗,它實際上是一種聚合在內(nèi)心的人生體驗的呈現(xiàn)?!盵4]

      相反,禪境追求“空”,它與意境的“真”不同,“空”要求人要放棄實實在在的真,在認可現(xiàn)實世界和實質(zhì)存在的同時,擺脫世間萬物,做到心如止水,心不執(zhí)著,不動搖,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離相,是所謂的“心空”。就文學藝術(shù)作品而言,禪境所體現(xiàn)的是靜態(tài)的穩(wěn)定的特點,主要以空靈幽靜為主,與意境所呈現(xiàn)的豐富的真意實為不同。而禪境在達到最高的審美境界時,也就到達了空無的境界。宋代詩人守璋的詩《晚春》,是一首典型的禪境詩,“草深煙景重,林茂夕陽微。不語花猶落,無風絮自飛?!鳖}目雖是晚春,卻沒有晚春的那種哀傷愁緒,詩歌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寫景,但卻沒有寄托作者的任何感情、思想和志向,詩歌所體現(xiàn)出的正是堅定的禪心,心如止水的禪悟,是一種忘卻萬景,達到“空”的妙悟,得到心靈的自由境界。

      (二)表現(xiàn)方式

      意境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與天地聯(lián)系起來的,寄情于境;另一方面則是回歸人的天性,順應(yīng)人的自然發(fā)展。古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情有增無減。老莊思想的盛行,使文人志士走向自然,走向山水。他們借助自然山水創(chuàng)作,借助自然山水表達理想。魏晉時期,戰(zhàn)事頻繁,正因為人生短暫無常,文人們才更愿意放縱于山水自然之間。唐宋時期,追求自然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文人們把對人生的思考寄托于自然之中,借助意境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傮w來說就是“返歸自然”。

      “萬法皆空”乃是禪境的表現(xiàn)形式,禪境反應(yīng)了對生命把握的一種形式,與意境所追求的生命豐厚意義有所不同,禪境擺脫世俗的困擾。在王維《六祖能禪師碑銘》中記載,慧能‘教人以忍曰:忍者,無生方得,無我始成,與初發(fā)心,以為教首。禪宗是通過“忍”的方式,達到“無我”“無生”的狀態(tài)[5]。

      四、結(jié)論

      意境和禪境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區(qū)別,禪境是佛教范疇,意境屬于藝術(shù)范疇,兩者不可替代。此外,禪境作為佛教范疇,是為了擺脫人生的痛苦,漸修頓悟,以進入一種心靈上的自由境界。意境作為藝術(shù),是為人的審美自由而定的,它強調(diào)積極地看待人生,而且整個心理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愉快是高級的,禪境則是初級的。意境和禪境不僅審美范疇不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不同,雖然兩者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融合,但各有特色,突出體現(xiàn)了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性。

      參考文獻:

      [1](清)魏源.老子本義[M].北京.中華書局.1961:63-65.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218-220.

      [3]石峻,樓宇烈,方立天 等.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74-176。

      [4]夏昭炎.意境概說[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16-18.

      [5]張節(jié)末.禪宗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79-81.

      猜你喜歡
      禪境文學藝術(shù)聯(lián)系
      東海人龍舞喜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shù)獎
      湛江文學(2019年2期)2019-03-01 10:22:46
      禪境與禪思
      北方文學(2017年33期)2017-11-30 22:13:42
      讀《廓如明圣應(yīng)相讓,心寄空澄天地寬》悟禪學
      探究經(jīng)濟管理與會計工作的聯(lián)系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2:15
      淺談平面圖與立體圖的思維培養(yǎng)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00:10:48
      淺談資產(chǎn)評估與會計的關(guān)系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51:34
      談文學藝術(shù)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寧夏文學藝術(shù)上的本土性特征
      學習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2
      禪境與詩境的合一
      文學藝術(shù)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
      治多县| 特克斯县| 阿荣旗| 芦山县| 绥德县| 怀集县| 渝中区| 苍南县| 北辰区| 克东县| 呼伦贝尔市| 凤冈县| 泰州市| 霍州市| 迭部县| 开江县| 水城县| 福清市| 太原市| 嘉峪关市| 郧西县| 连江县| 屯门区| 忻城县| 柳林县| 温州市| 永胜县| 临猗县| 泰来县| 岳普湖县| 定州市| 健康| 前郭尔| 天峻县| 紫金县| 岳阳市| 鹤壁市| 南安市| 和田市| 仁化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