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是群眾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規(guī)范,群眾文化發(fā)展也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不斷的調整策略,吸收公共文化服務的優(yōu)勢,整合資源,形成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公共文化事業(yè)的均衡發(fā)展,提質增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助力。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群眾文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63-01
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群眾和社會。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服務型政府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服務者”,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是政府長期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的,非營利性,以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文化產業(yè)也呈現(xiàn)出大繁榮的局面,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為我國政府和文化服務機關長期的重要任務。
文化館作為國家文化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工作就是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服務,體現(xiàn)了我國政府文化公益的性質,因此,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以群眾文化服務為主體。
一、構建公共文化體系必須以群眾文化為載體
政府的文化職能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是以大眾文化為主體的服務類型。公共文化服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需品,也是人民群眾發(fā)展的必要保障,也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品質上乘的文化產品。
繁榮的文化是推動公共文化體系構建的重要動力,因此構建公共文化體系,必須促進文化的大繁榮,極大的滿足人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自發(fā)組織的、非盈利的自我滿足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社會文化形式。不管是多元的群眾文化產品還是群眾文化活動,都需要繁榮的文化產業(yè)。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能緩和社會矛盾、讓群眾放松心情,進而讓生活更好美好。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民群眾對美好追求愿望越來越強烈,而文化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對人民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群眾文化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文化館是政府下屬的非盈利的群眾文化機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同時也是國家文化服務意志的體現(xiàn)和載體。其主要功能有:
首先,文化娛樂和休閑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實現(xiàn)自我、輕松愉悅的重要路徑。隨著社會運轉速度的加快,人們在感受來自生活、工作壓力與日俱增的同時,緩解壓力成為人們一種自然的心理需求。有的人選擇體育運動、有的人則是歌唱喊叫,還有的人則是與朋友交流釋放,浪漫郊游,如此等等。不同形式的釋放將自己的身心恢復到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其次,文化活動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提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作為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活動,與日常生活的銜接異常緊密。人們在文化活動中心情得到放松,審美得到提高,修養(yǎng)境界得到提升。比如:群眾合唱,讓人們的情趣在色彩多樣的樂曲中得到提升,參與的群眾或輕松舒緩、或慷慨激昂,都體驗了對美的追求。
最后,積極優(yōu)秀的文化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善,必然要求人們不斷提高文化修養(yǎng),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促進了社會結構的完善,文化館人員也應該走出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大回歸。文化館也應該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學校、機構,不斷滿足不同年齡段的文化需求。
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群眾文化發(fā)展策略
首先,開發(fā)和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水平。隨著我國步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矛盾也發(fā)生了變化,人們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據(jù)此而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須設立綜合性的管理服務機構,將文化、體育、廣電等部門整合起來,在不同地區(qū)開展文化活動,各司其職、綜合管理、形成合力,使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得到有效的保障,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系的深入完善。
其次,加強領導,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服務型政府的構建,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不同的政府機關。要將群眾對政府文化服務的認同程度和滿意程度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納入政府責任考核,構建群眾評價機制。建立規(guī)范的工作制度,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使公共文化建設內容真正列入城市綜合實力指數(shù)。
最后,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產業(yè)的需求。從長遠來說,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高低是政府服務能力檢驗的重要標尺。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切實滿足中老年人、外來人員對文化的需求,保障人們平等的享有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