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強紅
摘 要:基于生物課程微觀性、抽象性和客觀性等特征,教師將微課導入生物課堂,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其教學輔助功能,能夠為教師的生物教學發(fā)揮有效的輔助作用,為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探究形成有效引導。鑒于此,高中生物教師在平時要重視微課教學資源的設計、制作與應用,提高微課教學的實用性,以便拓寬學生的生物學習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物;微課設計;微課制作;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5B-0126-02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現(xiàn)代教育的信息化特征日趨明顯,傳統(tǒng)的知識獲取途徑、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模式等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資源也開始呈現(xiàn)多元化、信息化等特征,教學過程也開始更加開放,教學與學習資源的共享也擁有了更大的便利。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微課是以“碎片化、微型化、主題化”為主要特點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以微視頻為核心載體,是基于一個知識點或具體教學要素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可視化微型優(yōu)質學習資源,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一、高中生物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一)微課的設計原則
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教學設計、制作與應用,應當遵循針對性、目的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原則。針對性的原則就是要確保微課設計與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做到主題明確、針對性強,避免微課的機械應用和無效應用。目的性原則是要確保高中生物微課設計的指向明確和目標突出,微課內(nèi)容要短小精悍、內(nèi)容精煉,做到問題教學的有效聚焦,明確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趣味性原則是要求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多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和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心理,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便于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實用性原則是要保證微課的設計要服務于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在生物課堂上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執(zhí)行力,避免微課的無效設計、制作和不當應用。
(二)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方法
微課的設計會涉及選題、分析、設計等環(huán)節(jié),所以,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先選擇一個適合制作微課的主題,然后,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再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選擇有針對性的微課教學形式。微課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可選擇圖片、動畫、視頻、HTML網(wǎng)頁等多種媒體形式,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探究性學習欲望的激發(fā)。高中生物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需要借助現(xiàn)代技術手段,如DV、攝像機、智能手機、電腦及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錄制,對于制作技術的選擇,要科學、合理,避免盲目選擇和應用,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分別制作成講授型、模擬實驗型、教師演示型等微課資源,也可以制作成微動畫、微視頻。制作好的微課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導入,服務于教學過程,也可以上傳校園微課平臺,或者通過QQ、微信等平臺進行共享,服務于學生的課前預期和課后自學,以促進微課教學資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和推廣。
二、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的微課應用
微課在生物課堂上的課前應用,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這樣,便于學生在課堂上明確學習目標、教學難點、教學重點等,也有助于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學情,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課前微課的制作和應用,應當突出啟發(fā)性功能,所以,教師可以對教材知識點提前進行梳理、篩選,選擇需要供學生預習的重點內(nèi)容,并依此作為微課制作的參考依據(jù)。由于是微課的制作,所以,長度不宜過長,內(nèi)容不宜過多,關鍵是借助其啟發(fā)性,對學生的課前學習起到導向作用,形成對教材內(nèi)容的初步認知,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同時,高中生物教師要把握好微課投放的時機,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情況下,教師要在新課的前一天投放微視頻,這樣,學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觀看視頻,也便于學生在微視頻的引導下及時開展預習活動,實現(xiàn)與第二天正課聽講與學習的有效對接。例如,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學的前一天,教師就可以將微課資源投放網(wǎng)絡學習平臺,學生借助微課提前了解細胞中的元素種類和數(shù)量,以及所占比重等知識,形成對相關知識結構的初步認知,從而,為接下來的深入、全面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微課的課上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導入,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輔助功能,生物教師可以借此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生物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生物科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一方面,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展開或解答,或者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回顧,促進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直觀感知,實現(xiàn)有效理解、記憶和鞏固;另一方面,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突破課堂上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借助微課的展示、導學、互動等教學功能,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觀察、分析、比對、整合、歸結、探究等,以減少學生在課堂上可能遭遇的思維障礙。此外,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微課教學時,教師要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對微課投放時機和微課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課堂之上。例如,在《細胞的癌變》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細胞的癌變的過程,教師就可以制作一個Flash動畫,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直觀地感受細胞癌變的過程,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習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學生的思維障礙,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可以以微課為載體,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和監(jiān)控。
(三)微課的課后應用
課后的微課設計與應用,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延伸,拓寬學生的學習維度和學習視野,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后的微課設計與制作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生的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認知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式,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或者一定課外拓展任務,讓學生實現(xiàn)學習認知內(nèi)化,做到溫故而知新。此外,生物教師也可以借助微課,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的整合,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視角,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生物科學與環(huán)境保護》的教學之后,生物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視頻導入一個生物性污染的生活情境,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生物科學知識,在課下尋找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方案,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反思與應用,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精神,加快對所學知識的整合與應用,最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生物微課的設計、制作與應用,對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授課效率、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等大有裨益,所以,能夠成為高中生物教師的有效教學手段。但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堅持正確的微課設計原則,注重微課教學資源的科學制作,并將其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學知識,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的有效培養(yǎng)。
課題: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yōu)化策略研究,編號:GS[2016]GHB0725。
參考文獻:
[1]陳云.“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微課設計[J].信息化建設,2015,(12) .
[2]鄭小軍.微課設計與創(chuàng)作常見誤區(qū)與對策[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2).
[3]陳光海,韓晉川,汪應.網(wǎng)絡教學中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應用[J].科技展望,2015,(3) .
[4]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