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愉
心理健康已成為21世紀世界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遇到心理問題咋辦?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過程(認知、情緒和意志)協調一致,人格保持相對穩(wěn)定,適應現實社會良好。心理健康已成為21世紀世界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心理危機給人們帶來持續(xù)而深刻的痛苦已遠遠超過任何其他災難,因此人類已經進入“心理疾病的時代”。心理不健康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會。
一般來說,我們將心理的健康程度分為4個“區(qū)”。
1.綠色區(qū)
心理健康,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人處于該狀態(tài)時,不但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能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對環(huán)境做出良好的適應;不僅如此,還具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并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2.灰色區(qū)
心理亞健康,指的是一個人有一般心理問題時的身心狀態(tài),是介于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tài),表現為:情緒低落、反應遲緩、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煩躁、焦慮、抑郁等。
3.藍色區(qū)
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礙,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障礙”程度,行為偏離社會生活規(guī)范的程度越厲害,“障礙”程度就越深。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沖突,內心非常痛苦,對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的適應困難。常見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礙包括: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神經衰弱等。
4.黑色區(qū)
精神病性心理障礙,心理活動受到損害,其他方面的協調性被嚴重破壞,而且個人與現實環(huán)境也不協調,人格發(fā)生改變。常見的精神病性心理障礙有:精神分裂癥、情感性障礙、反應性精神病等。
其中,“藍色區(qū)”和“黑色區(qū)”屬于心理異常范疇,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心理疾病。
1.積極認知
任何事物都有黑、白兩面,擁有健康認知的人總是積極地看待一切事物。消極認知就是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忽視好的一面,這樣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只要我們積極地看待生活,多往好的方面看待一切事物,我們就能獲得愉快的心情。認知改變,心態(tài)也就改變,情緒也就不一樣了。
合理認知需要關注“認知三點”:去掉盲點、找到支點、展示亮點。
第一,去掉認知的盲點。我們常常只看到生活的一面,而看不到生活的另一面。
第二,找到生活支點。做一個小試驗,請問,你能否用一個手指將一個杯子穩(wěn)穩(wěn)地舉起來?很難舉起來!為什么?因為支點太少,沒有穩(wěn)定性;如果增加到兩個支點,勉強可以舉起來,但不穩(wěn)定;增加到3個支點,就可以將杯子穩(wěn)穩(wěn)地舉起來了。這個試驗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生活需要支點,支點越多,生活的穩(wěn)定性就越強。生活中的支點有哪些?親人、朋友、工作、事業(yè)、愛好、組織等都是生活的支點。因此,在生活中要學會找支點,支點越多生活穩(wěn)定性就越強。
第三,展示自身亮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找到自身的亮點,就是成功的一半。
2.接納自我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優(yōu)點中可能包含缺點,缺點中可能包含著優(yōu)點。既要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接納自己的缺點。變短處為長處,變缺點為特點,絕望中看到希望,你就能充滿自信!
中國第一毛孩于震寰,身上與生俱來長了一身毛發(fā)。他非常自卑,說:“我的樣子非常可怕,但這不是我的意愿。我不敢上臺,不敢面對人群,因為我自卑!當時我甚至有一股子恨,恨父母、恨命運,恨社會……我用手拔自己的毛,想把一身毛都拔掉?!钡麤]有因此沉淪,而是試著去戰(zhàn)勝自己,接納自己:“從17歲開始,我習慣了周圍的目光。我要做的就是征服自己!我把自己扔在人群當中,去讓別人瞧不起,然后不斷地鍛煉承受能力,漸漸地有了免疫力,我變得堅強了!”關鍵是,這個人歌唱得很好,他發(fā)揮特長,成為一名歌手,娶妻生子,一點也不比正常人過得差。
3.激勵自我
人生活在社會上既需要自知之明,也需要生活信心和勇氣,這種信心來自自我的力量。保持積極性并不容易,因為我們有不斷出現消極想法,并對未來感到焦慮的傾向。任何人都會面臨困惑和抑郁。而激勵自己保持前進動力的能力往往是決定成敗的分水嶺。
4.合理宣泄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使我們郁悶、生氣、不高興,這就是情緒問題。什么是情緒呢?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我們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態(tài)度與體驗。情緒是一股強大的心理能量,調控得當,會提高注意力或警覺,促進身心健康;若調控不當,情緒就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你將成為情緒的奴隸,從而影響身心健康、人際交往、工作和生活等。
那么如何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要做到“一吸二離三宣泄”。
一“吸”,就是“深呼吸”,在生氣的第一時間,通過自我覺察,立刻做深呼吸。通過深呼吸調勻氣息,減慢脈搏,避免不必要的生氣。
二“離”就是“暫離現場”,分散注意力,遠離現場情景的刺激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此時,需要克制憤怒,想生氣的時候,暗暗告訴自己要冷靜,默默地“從1數到30”,再想發(fā)火,就已經發(fā)不起來了。生氣是一種稱之為“激情”的情緒狀態(tài),特點是來得急去得快。只要忍住30秒不生氣,脾氣也就發(fā)不起來了。
三“宣泄”就是要找到合理的方式進行不良情緒的宣泄。如果將人比作一個氣球,情緒就是里面的氣,如果不以適當的方式釋放氣體,氣球終歸要爆炸,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情緒調控的最佳方法就是學會宣泄。怎樣宣泄不良情緒呢?不外乎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個方式是“說一說”,人長嘴巴首先是要吃飯、喝水,第二就是要說話的。當煩惱的時候要找個可靠的人述說、交流,如親人、朋友、心理咨詢師等。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傾聽,讓來訪者盡情宣泄,說完就舒服了。
第二個方式是“寫一寫”,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找不到人傾訴,或者不愿意傾訴,完全可以選擇寫一寫。方式很多,可以記日記、寫信、發(fā)短信等,只要符合需要就行,都能起到宣泄不良情緒的作用。
第三個方式是“動一動”,就是要多運動,在身體運動中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運動是種一舉兩得的方式,運動后不但不良情緒宣泄了,身體也得到了鍛煉。
第四個方式是“喊一喊”。找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叫,或是與朋友一塊唱唱歌,讓消極情緒隨著喊叫或歌聲宣泄出來。
第五個方式是“哭一哭”。當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找個安全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讓不良情緒隨著眼淚的流出而消散。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眼淚有很多有害的物質,哭的時候有毒物質隨著眼淚排了出來,心情也就好了。
第六個方式是“笑一笑”。笑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對人的健康也產生很多影響。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看看笑話,聽聽相聲,看看幽默故事,或者與朋友逗樂一番,心情會好一些。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百病消,一天笑三笑,十年都不老。
這就是情緒宣泄常采用的“6個一”方針。需要注意的是,情緒不能隨意宣泄,隨意發(fā)泄會帶來不良后果,合理宣泄很重要。合理宣泄情緒需要注意兩個原則:第一是無傷害性原則,宣泄既不能傷害自己,也不能傷害他人。第二是合理性原則,宣泄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場合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