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泛稱,每一首古詩都閃耀著情感和古代智慧的光輝。古詩具有非常重要的審美意趣,對滋潤小學生的心靈、提升小學生的文學審美、陶冶小學生的情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古詩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 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的誤區(qū)分析
(一)重背誦、輕美讀的傳統(tǒng)教學
在小學古詩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不高,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古文閱讀方面的鑒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強。很多時候,學生可能對于一些原本優(yōu)美的詞句敬而遠之,甚至瞎猜亂想,曲解詩意。由于小學生沒有扎實的鑒賞能力,對傳統(tǒng)文學和古詩得不到一種審美的享受。因此,對古詩的熱愛無從談起。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背誦過程,而輕視優(yōu)美的閱讀。
(二)照本宣科的傳授、忽略體悟
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都認為古詩很難教,這是因為很多古詩的韻味需要通過自主的悟性才能理解,很多教師自己對文言文的掌握也并不是很專業(yè),雖然能夠了解古詩的美感,但是卻沒有很高的鑒賞能力。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體悟過程,只是對古詩囫圇吞棗地進行記憶和背誦,在講述時不能讓學生感同身受,無法調(diào)動學生對于古詩天然的熱愛。
(三)注重文學常識、輕遷移能力
由于古詩比較難以掌握,課堂教學的時間又較短,因此給古詩教學所分配的時間就不多,教師雖然在不斷地完善教材教案,但由于很多教師本身的古典文學素養(yǎng)不高,在與小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增加整個古詩課堂的氣氛。教師更加注重對于單個文學知識點和常識的掌握,引導小學生加強背誦,注重考試分數(shù),但對于學生的古詩情感遷移能力和寫作能力卻忽略,認為小學生很難掌握古詩學習技巧。
二、走出誤區(qū)的對策
(一)從校本角度完善教學教材
古詩在小學語文中比例越來越高,已經(jīng)成為教育工作者關(guān)注的重點。針對目前古詩課程標準不清的現(xiàn)狀,必須要不斷完善課程標準和體系,從根本上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提供指導。各學??蓮男1窘ㄔO(shè)的角度,按照當?shù)匦W生的實際水平,編撰因地制宜的校本教材,學校和教師應(yīng)該組織學生從校本學習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完善小學古詩教學教材體系,不斷提升綜合的文學素養(yǎng)。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途徑,而教學目標必須要在教育教法的保證之下得以完成。為了改進古詩的教學,學校和教師應(yīng)該組織一些關(guān)于古詩文朗誦和交流的比賽,教師可創(chuàng)新多媒體等教學方式,使用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法,在生活情境和聯(lián)想情境中表達對于古詩的熱愛。古詩的教學可以非常唯美,很多古詩教材配備非常有趣的圖畫,幫助小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逐步加深古詩印象,采用頭腦電影的形式不失為良好的教學方法。
(三)建立良好的古詩學習氛圍
小學生學習古詩難的問題,成為長期困擾教師的難題。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與家長建立家園共建系統(tǒng),也就是說,通過引導小學生對古詩的喜愛,要求小學生在回家之后與家長一起針對古詩進行一些有趣的故事講述,或者完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業(yè)。因此,建立良好的古詩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就可以接觸到古詩的學習,幫助師生解決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才能對古詩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才能有效提升詩歌鑒賞及審美水平。
(四)集體誦讀和精讀相結(jié)合
古詩的誦讀是要理解古詩美好的韻律感,孩子們不能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因此,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了解古詩的誦讀之美。在古詩解讀和引領(lǐng)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讓學生逐漸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意境,讀出古詩中的情感,注重集體誦讀和精讀的結(jié)合,這是因為形式多樣的讀是古詩學習的精粹。教師鼓勵學生以情感作為催化劑,了解古詩動人心弦的美感。集體誦讀是為了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熟練而準確掌握字詞;精讀是為了能夠感受字詞的含義,加深記憶,幫助小學生真正理解詩情和詩意,并圍繞自己的具體情況展開聯(lián)想,站在作者的角度來體味古詩的含義。
學習古詩要求了解古詩的韻律和含義,引導教師轉(zhuǎn)變觀念,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古詩教學的誤區(qū)和迷霧,展開閱讀學習個性化行為的大膽嘗試,以學生自我經(jīng)歷和情感想象的方式,解決古詩學習中的疑問,要欣賞詩歌而不是單純咬文嚼字,從而最終幫助學生理解古詩中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行之有效開展古詩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領(lǐng)略古詩之美。(作者單位:江西省蓮花縣良坊鎮(zhèn)下坊小學)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