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魏立平,張耀慧,龐紅立,阮春云,李元輝,何玉清
作者單位 471000 洛陽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神經介入科
患者,男性,63歲,退休工人。主因“頭暈3 d,加重伴呼吸心跳驟停20 min”于2017年3月8日中午12時入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颊?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頭暈,呈陣發(fā)性,無雙眼黑蒙、視物旋轉、視物不清及視物成雙,無惡心、嘔吐及肢體活動障礙,自測右上臂血壓150/100 mm Hg,自服硝苯地平緩釋片降壓,劑量與時長不詳。后患者頭暈逐漸加重,至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心內科門診。在門診就診過程中,患者突發(fā)言語不清伴昏迷、嘔吐,轉至急診搶救室搶救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呼吸心跳驟停,緊急予以心肺復蘇及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靜脈推注腎上腺素,20 min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復,自主呼吸仍未恢復,給予轉入EICU繼續(xù)搶救治療。在心率穩(wěn)定、血壓穩(wěn)定及車載呼吸機輔助呼吸情況下,急查頭胸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排除腦出血,考慮后循環(huán)急性梗死,于EICU繼續(xù)治療。發(fā)病以來,無四肢抽搐及大小便障礙。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余年,自服藥物治療,具體不詳,近2年家屬訴患者血壓正常,未正規(guī)服用降壓藥。無吸毒史,有飲酒史,每日飲白酒50 g;無吸煙史,無家族性遺傳病史及傳染病史。
入院查體:體溫36 ℃、脈搏72次/分、呼吸19次/分(呼吸機輔助呼吸)、右上臂血壓90/69 mm Hg,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體型勻稱,神志昏迷,體位被動,查體不合作。皮膚顏色發(fā)紺,四肢及軀干可見花斑,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少量濕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肝脾肋緣下未觸及。神經系統(tǒng):淺昏迷,高級功能不合作,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0 mm,眼球居中,眼球活動不合作,光反射遲鈍,四肢肌張力高,肌力檢查不合作,感覺不合作,雙巴氏征陽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39分。
實驗室檢查:
心肺復蘇時動脈血氣分析:酸堿度7.31,二氧化碳分壓40 mm Hg,氧分壓315 mm Hg,碳酸氫根20.1 mmol/L,剩余堿-5.8 mmol/L,乳酸6.8 mmol/L。心跳恢復后復查血氣分析:酸堿度7.34,二氧化碳分壓43 mm Hg,氧分壓156 mm Hg,碳酸氫根23.2 mmol/L,剩余堿-2.6 mmol/L,乳酸3.8 mmol/L。
血常規(guī):白細胞15.8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8.9%,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4.06×109/L,紅細胞4.99×1012/L,血紅蛋白155 g/L,血小板計數(shù)211×109/L。血凝:纖維蛋白原8.2 g/L,D-二聚體210 ng/ml。B型利納肽4.74 pg/ml。超敏肌鈣蛋白I 0.026 ng/ml。肝功能:谷丙轉氨酶35 U/L,谷草轉氨酶39 U/L,總蛋白61 g/L,白蛋白36 g/L。腎功能:尿素氮5.5 mmol/L,肌酐66 μmol/L。電解質:鉀3.5 mmol/L,鈉140 mmol/L,氯102 mmol/L,葡萄糖9.3 mmol/L(隨機血糖)。血脂:三酰甘油1.9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8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7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5.8%。同型半胱氨酸:11.2 μmol/L。未行自身抗體檢查。
影像學檢查:
頭部CT(2017-03-08):未見異常。
心電圖(2017-03-08):竇性心律,72次/分,無肺性P波、SⅠ、QⅢ、TⅢ表現(xiàn)。
臨床診斷: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
高血壓
極高危分層
圖1 術中DSA
治療經過:患者在行頭顱CT排除腦出血后急診請神經介入科會診,于2017年3月8日1∶25 pm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股動脈入路全腦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術前心率76次/分、呼吸機輔助呼吸、右上臂血壓155/85 mm Hg,1∶35 pm穿刺成功后,在泥鰍導絲導引下將5F導引導管置于左側椎動脈V1段,顯示左側椎動脈V3段遠端未見顯影,雙側頸動脈系統(tǒng)多發(fā)局部斑塊形成,管腔無明顯狹窄,雙側后交通動脈未開放,右側椎動脈非優(yōu)勢血流緩慢終止于右側小腦后下動脈(圖1)??紤]左側椎動脈為責任血管。肝素3600 U靜脈注射后,泥鰍導絲導引6F強生導引導管入左側椎動脈至V2段,經導引導管予以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10 mg動脈溶栓,造影觀察閉塞血管未見明顯好轉,1∶51 pm微導絲導引Rebar18微導管順利入右側大腦后動脈,撤出微導絲,微導管內手推造影劑顯示閉塞段遠端血流通暢情況,同時證實閉塞段血管長度。1∶53 pm 4 mm×20 mm Solitaire AB支架(美國EV3公司)沿Rebar18微導管上行到基底動脈遠端,撤出Rebar18微導管釋放支架,觀察3 min造影仍未見血管再通,支架取栓1次,取出大塊新鮮血栓,一次取栓成功,經導引導管造影可見椎動脈-基底動脈顯影,V4段局限重度狹窄、左側小腦后下動脈顯影不良,導引導管內應用rt-PA 10 mg,緩慢溶栓,并復查造影,可見左側小腦后下動脈顯影較前好轉,V4段局限重度狹窄。微導絲輔助2.0 mm×9.0 mm PTA球囊導管通過迂曲部位至V4段重度狹窄處,反復造影調整位置后壓力泵給予10個壓力維持約5 s擴張球囊,狹窄處改善不理想、局部血流緩慢。撤出球囊,微導絲輔助3.5 mm×13 mm Apollo支架至V4段重度狹窄處,精確調整定位后壓力泵給予8個壓力維持約5 s擴張球囊,快速抽回壓力,造影見支架位置良好、狹窄明顯改善,左側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系統(tǒng)顯影良好。術后腦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分級3級,術后復查顱腦CT排除腦出血,胸部CT提示墜積性肺炎,返回病房。
術后據(jù)血壓情況調整尼莫地平泵入速度,血壓控制在(120~130)/(60~70)mm Hg之間,予以替羅非班泵入24 h后改為氯吡格雷75 mg聯(lián)合阿司匹林100 mg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聚集及調脂穩(wěn)定斑塊等治療。患者癥狀進一步好轉,術后2 h意識轉清,自主呼吸恢復,拔除氣管插管。2017年3月9日患者除雙眼左側凝視時水平眼震、左眼閉合力弱、口角右偏外無其他神經系統(tǒng)陽性體征。NIHSS評分3分。術后24 h復查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左側小腦下半月葉、雙側小腦上半月葉、延髓左背側、腦橋偏右側、雙側枕葉、雙側丘腦梗死(急性期、超急性期改變)(圖2)。2017年3月17日頭顱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示左側椎動脈V2段鈣化斑塊,V4段支架置入術后,支架內血流通暢;右側椎動脈發(fā)育不良,末端未匯入基底動脈(發(fā)育變異);雙側頸總動脈起始部、頸內動脈起始部、虹吸段多發(fā)鈣化斑塊,部分管腔輕度狹窄(圖2)。出院時(2017-03-21)NIHSS評分3分。院外繼續(xù)給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鈣20 mg/d口服治療。
出院診斷: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左側椎動脈)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
高血壓
極高危分層
椎-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后循環(huán)梗死約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1];而基底動脈主干閉塞是最為嚴重的腦梗死類型之一,預后極差,病死率高達85%~95%[2-3]。盡快恢復血流是治療基底動脈閉塞的關鍵。靜脈注射rt-PA溶栓被證實為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療方法[4-5]。但臨床也證實,rt-PA對大血管閉塞或病情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其再通率較低(13%~18%)[6]。
近年來,介入材料和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研究證實,Solitaire支架是急性顱內血管閉塞再通有效的取栓裝置,其在急性腦動脈閉塞中再通率可達61%~90%[7-11]。因此,多個國家指南均推薦使用機械取栓治療發(fā)病6 h內的急性前循環(huán)大血管閉塞性卒中[12-13]。Huo等[14]應用Solitaire支架治療36例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在安全性及療效上也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圖2 術后復查頭顱MRI及頭顱CTA
本例患者突發(fā)呼吸、心跳驟停的原因是什么?根據(jù)《2016年中國心肺復蘇專家共識》中心肺復蘇驟停原因分析的5H5T原則分析[15]:該患者在候診期間急性起病,靜態(tài)、休息時發(fā)作,既往無發(fā)作病史、無長期臥床及下肢制動、手術、外傷、服用藥物、接觸毒物病史,急查D-二聚體正常,心電圖無肺性P波、SⅠQⅢ TⅢ表現(xiàn),排除窒息引起低氧血癥及低體溫、肺栓塞、中毒、外傷可能;急查血生化示血鉀3.5 mmol/L,無低鉀及高鉀血癥,排除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心肺復蘇后行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無惡性心律失常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顯示B型利鈉肽、肌鈣蛋白正常,心肺復蘇術后收縮壓升至90 mm Hg以上,不考慮冠狀動脈血栓、阿-斯綜合征、惡性心律失常及其他心源性因素及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破裂引起低血容量所致的呼吸心跳驟停。同時結合患者有高血壓危險因素,頭暈3 d,不排除腦血管急性閉塞,引起腦干的低灌注及顱內動脈瘤破裂造成呼吸、心跳驟停。在便攜式呼吸機維持下進行頭顱CT檢查排除腦出血,考慮腦動脈急性閉塞可能性大。后急診DSA結果顯示:左側優(yōu)勢椎動脈V3段遠端未見顯影,右側非優(yōu)勢椎動脈終止于小腦后下動脈,考慮延髓由左側優(yōu)勢椎動脈供血,左側優(yōu)勢椎動脈V4段重度狹窄(狹窄率99%)的基礎上血栓形成并向近心端發(fā)展,導致了延髓急性缺血,影響上行激活系統(tǒng)及網狀結構內呼吸心跳中樞,導致呼吸心跳驟停。
對于大動脈閉塞患者,靜脈溶栓血管再通率低,動脈溶栓有針對性但對于原位狹窄患者,再通率仍欠佳。本例患者在動脈應用rt-PA溶栓后,未見再通,考慮血栓負荷量大,于是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并成功取出大塊新鮮血栓,血管得到有效再通。狹窄處支架成形術后,缺血腦組織得到有效再灌注,術后復查頭顱CT未見出血,患者術后2 h自主呼吸恢復,意識恢復,術后24 h復查頭顱MRI可見后循環(huán)多發(fā)急性腦梗死,但患者的臨床預后幾乎達到完全神經功能恢復。本患者院內急性起病,雖NIHSS評分高達39分,但經過術前及時有效心肺復蘇及血管內開通治療后,仍得到較好的臨床預后。
綜上所述,對于突發(fā)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在考慮病因為顱內大血管閉塞所致時,經積極心肺復蘇及血管內治療仍可獲得較好預后。同時臨床醫(yī)師應提高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認識,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才能使更多的卒中患者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