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輝
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 放射科,陜西 寶雞 721001
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持續(xù)性腹痛、嘔吐、惡心、腹脹等癥狀,病情進展較快,嚴重影響患者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1-2]。目前,腸梗阻輔助檢查主要有腹部X線、超聲及多層螺旋CT[3]。本研究旨在分析3種檢查方法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F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自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于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行手術治療的126例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50例;年齡5~85歲,平均年齡(53.37±14.44)歲;平均白細胞計數水平(11.48±1.55)×109個/L;無腹部手術史80例,有腹部手術史46例?;颊呒凹覍倬栽竻⑴c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手術確定為腸梗阻;(2)發(fā)病至檢查時間<6 h;(3)伴有持續(xù)性腹痛、嘔吐、惡心、腹脹等梗阻癥狀。
1.3 研究方法 患者均在手術治療前接受腹部X線、超聲及螺旋CT檢查。腹部X 線應用東軟公司生產的500MAX線機進行檢查,患者行站立、仰臥位。超聲檢查采用日本ALOKA公司生產的SDD-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患者行仰臥位,探頭頻率3.5~7.5 MHz,由右上腹開始針對全腹進行掃查,針對擴張的腸管進行追蹤,找到梗阻部位,對腸壁厚度、腸腔大小、腸腔積液、蠕動情況及血液流變學水平等進行觀察。螺旋CT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GE公司Light-Speed 16層螺旋CT,患者除去身上攜帶的金屬異物,于掃描床上取仰臥位,雙手抱頭;參數設置為電壓120 kV,電流125~220 mA,層厚0.6 cm,螺距1.5 mm,由膈頂位置至恥骨處進行掃描,掃描后以1.5 mm厚度進行薄層重建,同時采用造影劑碘海醇100 ml,以2.5~3.5 ml/s的速度注射,進行增強掃描,動脈期注射時間為22~25 s,靜脈期注射為55~75 s,平衡期注射為3~5 min。結束后重建生成三維圖像。3種檢查均由2名專業(yè)影像科醫(yī)師參與檢查診斷,意見不同者全科會診[4]。比較3種方法在腸梗阻診斷、梗阻部位診斷、梗阻原因診斷、腸絞窄診斷中的診斷符合率、所需時間及費用。
2.1 檢查結果比較 多層螺旋CT及超聲在腸梗阻、病因診斷、腸絞窄方面的診斷符合率均優(yōu)于腹部X線,且多層螺旋CT在病因診斷及腸絞窄方面優(yōu)于超聲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3種檢查方法檢查結果比較/例(百分率/%)
注:與腹部X線比較,①P<0.05;與超聲比較,②P<0.05
2.2 檢查時間及費用比較 腹部X線在腸梗阻臨床檢查中所需時間及費用均低于超聲,而超聲兩項指標均低于多層螺旋CT,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3種檢查方法檢查時間及費用比較
注:與腹部X線比較,①P<0.05;與超聲比較,②P<0.05
腸梗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腸絞痛等癥狀,治療不及時會累及全消化道,引起黏膜功能抑制,致使腸水腫、壁充血,嚴重可導致腸壞死甚至死亡。因此,盡早接受診斷、治療在提高腸梗阻治療效果、改善預后中具有重要價值[5-6]。
X線檢查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是應用最廣泛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但腸梗阻中腹腔內會存在明顯的內容物滯留,影響攝片成像效果,不利于臨床診斷,易導致誤診、漏診等發(fā)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超聲成像在含水分較大的部位清晰度好,但對含空氣多的器官、骨骼或腔道等處穿透力便明顯減弱,且細節(jié)分辨率較差,有誤診或漏診發(fā)生[8]。多層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有效彌補X線檢查的不足,可不間斷的進行數據采集,減少運動偽跡和漏掃,并能重建出質量較高的三維圖像,可清楚顯示腹部組織結構,利于進行臨床觀察,提高診斷率[9]。但螺旋CT檢查操作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費用較高,且腸梗阻起病急,癥狀嚴重,易伴有明顯的肢體活動,易影響診斷結果,需加以干預。本研究中,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在腸梗阻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均好于腹部X線,但腹部X線影像檢測技術更具有便捷性及經濟性,且梗阻部位診斷準確率與超聲檢查無明顯差異,說明腹部X線在腸梗阻早期診斷篩查及急性發(fā)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本研究樣本容量較小,研究設計簡單,需擴大研究樣本容量,完善設計,以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超聲及多層螺旋CT在腸梗阻診斷中應用效果優(yōu)于腹部X線,而腹部X線檢查相對便捷,更具經濟性,在腸梗阻早期診斷篩查及急性發(fā)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