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影友們經常會看到,在一些風光攝影作品中,前后景深都很清晰銳利,也希望自己能拍出這樣的作品。在網上有很多的視頻教學,其中,對由近及遠不同距離對焦是常見的一種拍攝手法。
在數碼時代,很多影友都喜歡采取改變對焦點的辦法拍攝多張照片,通過后期合成使整張照片前后景都很清晰稅利。這種拍攝方法是,盡可能以最近點對焦拍攝第一張,然后逐漸延升對焦點繼續(xù)拍攝。比如先對離相機1.2米距離對焦拍攝一張,再對1.5米對焦拍攝一張,緊接著對2.0米、2.5米、3米、6米等,直至對焦點在景物的無窮遠對焦拍攝。這樣下來,需拍攝到8至10張或更多張圖片,再通過photoshop編輯菜單的“自動對齊圖層”與“自動混合圖層”來合并一張圖片。
這樣的拍攝方法雖然能使照片前后景清晰,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其一,要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拍攝,因為景物隨著風吹必有擺動,如果遇到有風的天氣,多張合成勢必造成景物飄移;其二,在移動對焦點的時候,用手接觸相機勢必造成震動,也會對畫質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三,當景物中有人物或移動的興趣點時,多張拍攝再合成的辦法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影友們在學習攝影一段時間之后,經常會聽到“超焦距”一說。網絡中對于超焦距的解說各有千秋,有些還有誤導之嫌。讓我們先來看看百度是怎么說的。
許多影友在拍攝風光時需要獲得較大的景深,他們一般都會使用盡可能小的光圈,比如F22等。我們在許多報紙及雜志上看到,資深攝影師都不提倡使用最小光圈拍攝,由于小光圈會帶來衍射效應,所以,對畫質就會產生影響。夜景的星芒效果就是利用了小光圈帶來的衍射效應產生的。那什么是衍射呢?當光線通過一些窄縫或小孔時,物體邊緣會出現光波分散的現象,這種光學現象便稱為“衍射”。如果影友們知道了超焦距拍攝,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衍射及景深淺的問題,應用超焦距,是獲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圍的最快捷的方法。
超焦距取得的景深會因為鏡頭、光圈值以及拍攝者對影像清晰度的設定而產生改變。因此“模糊圈”作為清晰度的因數被引進了景深與超焦距的運算中?!澳:Α笔侨搜蹮o法分辨的真實光點的直徑。在現實中,沒人能在25厘米的距離區(qū)別照片上直徑小于100微米(0.1毫米)的點。
要知道超焦距的值,我們首先要知道超焦點的數值。由超焦點的數值到相機鏡頭的1/2距離即為超焦距。
計算用于某一具體模糊圈的超焦點的公式為:H=F2/Cf
式中 H:超焦點的距離 F:鏡頭焦距 C:模糊圈 f:所用光圈值在平時計算時一般將模糊圈的數值約定為0.03mm。
下面以F:24mm鏡頭焦距,光圈f:8為例,計算超焦點的距離如下。
超焦點的距離=24*24/0.03*8=2400mm
由于超焦點到鏡頭的1/2為前景深,近點距離為2400/2=1200mm(1.2m)。
概括結論為:超焦距為1.2m。即由鏡頭前1.2米到無窮遠的距離內,景物成像清晰。超焦點的數值為:2.4m。
在實際的風光拍攝中,為了能得到前后景都清晰的照片,我們不可能對每個場景都結合鏡頭焦距與光圈數值來進行計算,為了達到前、后景深的最大范圍,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在網上下載一個景深及超焦距計算器,在拍攝時,對場景構圖,確定好鏡頭焦距與光圈數值之后,由手機計算出超焦點距離。具體拍攝方法如下。
拍攝風光最好利用三腳架并保證腳架穩(wěn)固。對場景變焦、構圖,確定光圈值,打開手機的景深及超焦距計算器的APP,填入數值,得出被攝物體距離(超焦點距離),在保證不再更改鏡頭焦距及光圈值的情況下,對超焦點距離的景物對焦,如果對距離概念不強的影友,可以用尺子實測出距離,在該距離點上拿一物體進行對焦。一般情況下,對焦成功,即可將鏡頭的自動對焦改為手動對焦模式(由M/A改成M),以避免再次半按快門的時候焦點移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相機架在三腳架上,需將鏡頭的VR防抖模式關閉,否則防抖模式反而會影響到畫質。建議采用快門線或將相機調為2秒延時模式,并配合相機的反光板預升功能,只有這樣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畫質清晰。
超焦距攝影不但運用于風光拍攝,還可進行人文或場景有限制的某些盲拍。
所謂盲拍,就是攝影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對相機的取景器或顯示屏進行察看操作,也不能對某個焦點實現精準對焦。例如,在拍攝某個場景時,考慮到構圖而相機高度達不到的情況下,可以將相機舉過頭頂,或者將相機安在三腳架上舉起利用快門線拍攝;或者為了某個場景需低角度拍出視覺沖擊力,就得將相機盡量放低,如果是接近水面的低角度,這就必須采取盲拍的方法進行了。
盲拍一般采用超廣角鏡頭或鏡頭的短焦距。超廣角畫面范圍較大,能容入更多的內容;也能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產生視覺沖擊力;由于超廣角的景深比較深,能保證畫面的清晰度。如今數碼單反相機都具有幾千萬個像素,即使在二次裁剪之后也能保證有足夠像素的畫面。接下來談談盲拍的一些技巧。
我們平時要通過手機超焦距計算器的APP,對一些常用焦距、光圈值的超焦點距離進行一定的熟悉。比如,焦距14mm,光圈f:2.8的超焦點距離為2.3m;焦距35mm,光圈f:8的超焦點距離為5.1米。記住這兩個數值,在實際的拍攝中就不需要拿出手機進行計算也能很快地進行拍攝了。
例如,遇到一個需要低角度拍攝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場景時,將相機調為光圈優(yōu)先模式(尼康相機為A檔),采用14mm焦距,光圈設為f2.8,先對2.3m處物體自動對焦,對焦成功后改為手動對焦模式,放低相機,只要保持鏡頭與被攝體在1.15米以上,就能拍攝出景物前后景都清晰的照片了。有的影友要問了,在自動對焦的時候由于對距離概念不強,如果對焦到3米的超焦點再轉為手動對焦拍攝,畫面是否會清晰呢?通過手機超焦距計算器得出,對焦到超焦點3米,只是超焦距的距離由1.15米變成了1.5米,相信在拍攝時很少會有人會將相機靠被攝物這么近吧,所以,超焦點定在2.3m-3m盲拍的景物,由相機鏡頭前1.15m-1.5m至無窮遠都是清晰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光線較暗,勢必提高相機的ISO感光度數值,確??扉T速度超出安全快門數值,以保證清晰畫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