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君
【摘要】學生不是配合教師的被動學習者,而是主動發(fā)展的個體。教師的“教”應當順應學生的現(xiàn)實學情,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服務于學生主動習得語言的需要。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英語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習得語言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以學定教 主動 習得英語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提高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小學三年級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初階段,貫徹“以學定教”教改理念尤為必要。
一、順應實際學情,激發(fā)學生主動習得英語的興趣
分析學情是教學設計順應學情的先導,教學設計必須基于學情制定教學目標。小學英語教學順從實際學情,就需要抓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起點和教學重難點等三個“點”。
1.關注年齡特點
年齡特點是同樣發(fā)展期學生的共有狀態(tài)。例如,三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圖畫形象、游戲活動以及競技競賽等尤其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運用圖畫、游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玩中學、學中玩”的英語學習氛圍。比較常見的游戲:Quick response類;體現(xiàn)兒童生活起點經(jīng)驗的“Fruit Ninja”——將所學短語、單詞寫在不同形態(tài)水果圖片上快速閃現(xiàn),答對即可以切水果;“Dice Rolling”游戲則是設計任務型教學,讓學生根據(jù)所擲點數(shù)走棋子,以不同的點數(shù)對應不同的課堂任務,走到終點為獲勝……
2.找準認知起點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正如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苯虒W設計中要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8 Happy New Year!為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前面單元所學進行整合運用,通過主線串聯(lián),而不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本課背景設定是新年之際,可以設計一個跨年派對,邀請學生們來參加,其中可以整合學過的禮貌、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食物分享與詢問用語等內容,增強語言學習的整體性與關聯(lián)性,讓學生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中學以致用,真正把語言運用起來。
3.把握教學重難點
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面面俱到,往往“多講少得”。知識反饋時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重點部分理解和掌握不扎實,難點處錯誤頻發(fā)。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和突破教學重難點。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要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二、遵循學習規(guī)律,創(chuàng)造學生主動習得英語的條件
學生的學習是有規(guī)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用對于規(guī)律的認識取代經(jīng)驗。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著名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提出:“成功的外語教學課堂應當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泵撾x了情境,語言就會失去其本質含義。情境包括事物配置場景和與之協(xié)調的人物活動。教師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富有趣味的、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熱情投身課堂情境之中,做課堂活動的主人,使之主動表現(xiàn)、大膽交際。
如三年級上冊Unit 8 Happy New Year!卡通部分,教學時結合卡通和學生實際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小丸子過生日”情境。通過多媒體或實物,向學生展示一系列有關生日派對場景:安排真實的吹蠟燭、拆生日禮物等環(huán)節(jié)活動,播放生日歌曲,對該課重點句型“Happy Birthday以及Thank you"等語句,反復進行情境操練。這樣設計,逼近生活真實,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聯(lián)系熟悉的生活實際,促進他們人情入境,學生必定興致盎然。
2.運用知識再現(xiàn)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先快后慢。根據(jù)遺忘發(fā)生的規(guī)律,英語知識教學尤其需要強化知識再現(xiàn),既要對舊知專門復習鞏固,又要在新知學習中不斷進行相關舊知的滾動復現(xiàn),做到“溫故知新,以舊引新”。
①重視已學知識的鋪墊再現(xiàn)。筆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很關注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回顧,在教學起始階段,以各種游戲或free talk形式呈現(xiàn)。
②呈現(xiàn)多種復習再現(xiàn)知識的方式。復習再現(xiàn)的方式,有唱歌,改編歌曲;說歌謠,改編歌謠;自由討論,做選擇、配對練習等方式,在新授知識前進行舊知再現(xiàn),以此幫助學生戰(zhàn)勝遺忘。
③明確知識再現(xiàn)的教學目的。學習新知時,不斷復習再現(xiàn)有關舊知,幫助學生或運用舊知引導新知,或組織新舊對比,提高學生分辨能力,避免混淆,加速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實現(xiàn)。
3.講究知識整合
知識的整合對于英語學習極其重要。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幫助學生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避免碎片化信息呈現(xiàn)。實行知識整合教學,有利于強化語言知識相關聯(lián)系,避免游離態(tài)呈現(xiàn)語言;有利于提高所學英語語言交際功能,推動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以致用;有利于推動學生以簡馭繁,進入融會貫通的學習境界,促進他們真正把語言活用起來。
三、關注學生差異。展示學生主動習得英語的過程
學生因其家庭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既往經(jīng)驗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同時將這些差異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
1.家庭背景差異——設置不同情境
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會造成他們英語學習中心理反應的差異。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情境與其實際生活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設計情境,應基于學生生活體驗,盡可能與他們熟悉的情境吻合,從而喚醒學生已有生活體驗,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知識儲備差異——合理拓展教學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越來越重視,相當多學生在較小年齡就已接觸英語。面對不同學生知識儲備的差異,教師不可一概而論,教學時實行分層次的差異教學,既要照顧到低儲備量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把掌握書本知識作為對其基本要求,又要考慮到高儲備量學生的較高層次,把知識擴充作為對其延伸要求。
如教學三年級上冊Unit 5 Look at me!一課,在反復操練書本上的四種贊揚方式重點句型后,在ppt上投影呈現(xiàn)了語言延伸:除了這四種贊揚方式以外,我們還有哪些常用贊揚與夸獎方式?先請學生思考回答他們知道的贊美方式,再出示筆者所補充的贊美句子,列舉出:Good job!Well done!Perfect!等。高層次學生的回答常常與筆者給出的補充內容重疊,不僅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而且引導他們積極主動擴充教師所教知識,獲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一般學生也能在差異交流中,各自獲得基于原有基礎的更大發(fā)展。
3.能力差異——設置梯度目標
美國教育專家戴安·赫克斯談及學生差異時,提到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出多樣化、具有挑戰(zhàn)性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語言習得成功。實際上,小學英語的初學者不僅語言知識儲備有高低差別,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表現(xiàn)。有的學生只會簡單復述、模仿,只能在原有情境中運用語言;有的學生則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跳出原有知識框架進行拓展。教師應主動關注學生能力差異,設計有梯度的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需要。
有梯度的教學目標需要有梯度的學習活動來支撐。如三年級上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一課,基本教學目標是能聽懂,會說,會靈活運用交際用語句式句型“Would you like…?What about…?”;中層級教學目標是能靈活運用交際用語;而高層級教學目標是綜合運用,靈活進行語言交際。按照三個層級教學目標,對于重點句型教學,筆者設計出有梯度性三個層次教學活動流程。
第一層次:缺詞填空。Would you like a____?再舍去更多的詞,讓學生進行詞組填充,如Would you____?
第二層次:自主提問。____?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句型。
第三層次:自己造句,自問自答。
這樣的教學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實現(xiàn)不同目標層次的自我發(fā)展。
總之,以“學”為基點進行英語教學,要求我們順應學情,遵循學習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差異表現(xiàn),促進學生間取長補短,以便從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條件、展示過程等方面,讓學生自我習得英語;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英語教學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讓所有學生都盡可能最大化地獲得有差異的英語自我習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