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寮紅峰綠總是情

      2018-08-01 18:06張山梁
      閩南風 2018年7期
      關鍵詞:特委閩南漳州

      張山梁

      打開漳州地圖,在平和縣南勝鎮(zhèn)、文峰鎮(zhèn)與龍海縣程溪鎮(zhèn)、漳浦縣石榴鎮(zhèn)三縣交界的連綿深山密林之中,有一個村名叫歐寮,而在它的周圍,還有邦寮山、外寮、中寮尖等帶有“寮”字地名的村莊。“寮”說文解字有小屋、小窗,而在閩南一帶還有小村莊的意思??梢?,在歐寮周邊這些帶寮的村莊零散分布、人口密度不大,應該說,是一個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消息閉塞、民風淳樸,又不會引起過多關注的地方。恰恰是這樣一個偏僻、不起眼的山旮旯,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卻風云涌動,歐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連片,紅旗漫卷,一度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閩南軍政機關的重要據(jù)點,甚至是黨中央直接領導閩南、粵東的首腦機關。

      一聲霹靂,萬眾蘇醒。1928年3月8日的“平和暴動”猶如一道雷電從天空劃過,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福建第一槍”,從而拉開了福建農(nóng)民自動奪取政權的帷幕。此時,平和縣的黨組織、農(nóng)會積極響應福建臨時省委“從鄉(xiāng)村割據(jù),進而為一縣或數(shù)縣的政權的奪取,向漳州發(fā)展”的計劃,善加引導,使抗捐抗稅、抗糧抗租、殺豪紳、分田地的呼聲遍及平和大地,也傳到了(南)靖、(平)和、(漳)浦交界的歐寮、邦寮山等地。這里,無論是距平和縣城九峰、南靖縣城山城,還是漳浦縣城綏安,都有近百里的路程,遠離政治中心,與外界聯(lián)系不多,加上山高路險、密林修竹作掩護,是一個發(fā)展工農(nóng)武裝力量、創(chuàng)建紅色割據(jù)的好地方。1931年7月,中共漳州中心縣委到漳浦的小山城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創(chuàng)建了以小山城為中心,以平和歐寮、邦寮山、三坪以及漳浦車本為核心地帶,縱橫百余里的靖和浦革命根據(jù)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租抗債斗爭。1932年,漳州縣委抓住毛澤東率中央蘇區(qū)紅軍攻克漳州的有利時機,整編農(nóng)民赤衛(wèi)隊、游擊隊,成立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歐寮、邦寮、三坪、山前等地也相應建立了革命委員會,歐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連片紅的局面初步形成。

      中央主力紅軍退出漳州后,國民黨軍隊糾集了民團也開始向靖和浦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了瘋狂的“清剿”,開展圍鄉(xiāng)、抄山、拘捕等行動,企圖一舉殲滅紅軍。一時間,歐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帶,烏云密布,軍情告急……特別是在埔尖、車本的反“清剿”戰(zhàn)斗中,歐寮、邦寮等村的群眾,男女老少齊上陣,運彈藥、送糧食,有效保障、提供了后勤供給;抬擔架、救傷員,及時搶救、安置了受傷紅軍。在軍事圍剿的同時,國民黨反動派還實施經(jīng)濟封鎖,企圖困死紅三團。面對那堅壁清野的困境,是歐寮、邦寮、三坪、山前等村的群眾,把省吃儉用節(jié)約下來的糧食、蔬菜以及日常用品,千方百計沖破敵人的封鎖線,源源不斷地送到紅軍手中,幫助紅三團渡過難關。正是有了如此緊密的軍民魚水情,才確保了紅三團在那樣艱困的條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

      土地,始終是中國老百姓的命根子。1933年底,駐扎在靖、和、浦邊區(qū)的紅三團抓住國民黨疲于應付“福建事變”的契機,積極配合漳州縣委認真貫徹“依靠黨的明確階級路線,依照蘇維埃的土地法令,徹底解決土地問題,使土地真正落在雇農(nóng)、貧農(nóng)、中農(nóng)的手中”的精神,全面開展分田運動,燒毀舊田契,取消一切債務,確定土地所有權,實行土地革命,在歐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帶出現(xiàn)了“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真正圓了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分到田地的歐寮、邦寮農(nóng)民,把長期憋在心中的勞動熱情釋放出來,一方面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另一方面也知恩圖報,騰出房屋,接待前來整訓的紅三團指戰(zhàn)員,還有數(shù)十位的年輕人報名參加紅軍,壯大革命隊伍。此時的歐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呈現(xiàn)出一片“分田地、種地忙,整軍紀、訓練忙,軍幫民、民擁軍”的熱鬧、融合、互助、互愛的新風景。

      擁有自己土地的歐寮、邦寮蘇區(qū)百姓,第一次嘗到了革命的成果和豐收的喜悅,更加懂得革命的來之不易。漳州縣委順勢而為,充分調(diào)動老區(qū)群眾的革命情緒,引導好、保護好、發(fā)展好群眾日益高漲的革命覺悟,于1934年3月18日,在歐寮村召開靖和浦蘇維埃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靖和浦蘇維埃政府,下轄歐寮中心區(qū)、五南區(qū)和18個鄉(xiāng)蘇、1個革命委員會,人口約2.8萬人;蘇維埃政府內(nèi)設經(jīng)濟、軍事、土地、肅反等若干委員,機關設在歐寮樓仔村。歐寮因此也成為靖和浦的“紅都”,被譽為“閩南延安”。那時的“閩南延安”歐寮,到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群眾的臉上書寫著快樂與驕傲。歐寮的小伙子組建了赤衛(wèi)隊,輪流站崗、放哨,監(jiān)視敵人活動,一旦發(fā)生白軍入山“清剿”,就馬上組織群眾疏散,隱藏到深山密林之中。歐寮的婦女姐妹參加了婦女會,組織了洗衣隊、慰勞隊、白米隊,打草鞋、做軍服,耐心護理傷員,耕種紅軍公田,動員親人參加紅軍,演繹了一場場“送郎當紅軍”的感人場面……而在靖和浦蘇維埃政府機關里,政府主席林路帶領各專業(yè)委員,組織民眾發(fā)展生產(chǎn),開展支前擁軍,處理日常事務……忙碌的身影至今依然烙印在老區(qū)群眾的腦海里,成為口口相傳的故事。硝煙散盡后的今天,那座曾經(jīng)是靖和浦蘇維埃政府機關的瓦房被修葺一新,善加整理,成為一個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當我們走進那座樓房,瞻仰先烈的革命事跡,感知到的是先輩革命意志的堅如磐石、革命斗爭的異常殘酷,感受到的是老區(qū)百姓無私的支持和擁戴,那是一種心靈得到洗禮的旅程。

      為粉粹國民黨對中央蘇區(qū)進行第五次“圍剿”的圖謀,中共臨時中央決定將漳州中心縣委、饒和埔縣委、潮澄饒縣委合并起來,組成閩粵邊區(qū)特委,直接歸中央領導,并指派黃會聰同志組建閩粵邊區(qū)特委的工作,在敵人后方與側翼猛烈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以牽制國民黨東線主力部隊。1934年4月,黃會聰來到靖和浦中心縣委(1934年3月,由漳州中心縣委改稱)游擊區(qū)的歐寮、邦寮山一帶籌建特委。1934年8月1日,中共閩粵邊區(qū)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邦寮山召開,正式成立中共閩粵邊區(qū)特別委員會(簡稱閩粵邊特委)。特委所轄的武裝力量有閩南紅三團、潮澄饒紅三大隊、潮澄饒?zhí)貏沾箨?、饒和埔詔游擊隊,所轄的紅色區(qū)域有靖和浦蘇區(qū)、饒和埔蘇區(qū)、潮澄饒游擊根據(jù)區(qū)。閩粵邊特委的成立,極大調(diào)動了歐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帶群眾的革命積極性,紛紛響應特委的號召,利用打土豪所得的款項成立合作社,家家戶戶參股入社,以多生產(chǎn)的形式支持革命。直到1937年12月被撤銷,閩粵邊特委在邦寮山堅持了三年多時間。在三年多時間里,歐寮、邦寮一帶的靖和浦蘇區(qū)群眾始終與特委心連心、共患難,風雨同舟,一路相伴,處處彰顯了軍民魚水情深。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不忘包括歐寮、邦寮在內(nèi)的老區(qū)人民在革命年代付出的犧牲和做出的貢獻,將紅色文化與扶貧攻堅、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機融合,使紅色文化成為老區(qū)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和活力。昔日的中共閩粵邊區(qū)特委遺址連同太極峰的邦寮水庫、巖石坑、金猴手印、雞籠山、紅婆石、狗斷尖、水雞石、石筍尖、太極峰、鼎底湖、紫竹寺等11個景點,已然打造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旅游觀光和休閑為一體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qū),既是廣大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觀光、休閑的好去處。2016年12月被中宣部、國家發(fā)改委等14個部委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如今,每當人們站在當年紅三團的練兵操場遺址,依稀可見當年紅軍戰(zhàn)士苦練殺敵本領的矯健身影;仰望四周群山,滿目蒼翠,林深茂密,仿佛置身于綠色海洋之中;遠眺座座山峰,險峻雄奇,氣勢磅薄,山山有物,石石有景,如此這般的奇峰異石,千姿百秀,擬人擬物,似隱似現(xiàn),令人眼花繚亂,讓人流連忘返。而曾經(jīng)險灘急流的九龍江南溪,被打造成為全縣唯一漂流體驗項目——神搖漂流基地,那一泓清泉水從上傾瀉而下,沿著那急流險灘浩浩蕩蕩奔流而去,著實讓人既感受到漂流的驚險刺激,又使人們享受到夏日的清涼。

      “我家歐寮”,讓我們看到了昔日的老區(qū)在紅土地上實現(xiàn)了綠色崛起。今天的歐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呈現(xiàn)出紅色基因的沉淀、青山綠水的秀美。

      猜你喜歡
      特委閩南漳州
      中共湘西特委創(chuàng)建初期的三次會議
      情調(diào)漳州
      林語堂的漳州情結
      漳州的水
      皖西北特委在巢縣的隱蔽斗爭
      中共北江特委總交通站遺址
      閩南少年
      滕代遠領導湘鄂贛邊特委
      小嘎屋
      伊通| 德安县| 晋江市| 汤原县| 汪清县| 长治市| 紫云| 陆丰市| 衡阳市| 吉安市| 五寨县| 铜川市| 锦屏县| 南川市| 濮阳市| 栾城县| 独山县| 龙山县| 梓潼县| 洪泽县| 香格里拉县| 岳阳市| 扶余县| 汉源县| 阿拉善右旗| 昆明市| 交城县| 渝北区| 陇川县| 大悟县| 鹤庆县| 新竹市| 安达市| 皋兰县| 唐海县| 安徽省| 会昌县| 长白| 大英县| 察隅县|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