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 容,任素蓉*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2017年癌癥統計報告(Cancer statistics, 2017)指出其發(fā)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占第六位[1]。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其病死率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在我國,因受經濟水平及普查機制的影響,臨床發(fā)現初診宮頸癌分期往往較晚,無法手術,需接受以鉑類為基礎的同步放化療。雖然,NCCN(2018.V1)指南推薦順鉑為宮頸癌放療同步藥物,但因其副作用較大,大多數患者無法耐受,從而影響治療療效。因此,需探索更優(yōu)鉑類藥物作為放療同步藥物,而洛鉑為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故本研究旨在比較宮頸癌放射治療同步使用洛鉑或順鉑的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
我院腫瘤科2016年8月~2018年2月初診的宮頸鱗癌患者,均經病理學確診;年齡18~75歲;KPS評分≥80;FIGO分期為ⅡB-ⅣA期;治療前均行陰道鏡及盆腔增強MRI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基本正常;無放療禁忌癥;簽署同步放化療知情同意書;排除妊娠、哺乳、合并心腦肺重要病變、曾有其它癌癥治療史的患者。
受試者均接受同步精確調強外照射放療(IMRT),劑量為45Gy/25F,內照射A點劑量40Gy。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1:1隨機分為兩組,洛鉑組:洛鉑:20mg/m2,qw*5次;順鉑組:順鉑:30mg/m2,qw*5次。
采用實體瘤RECIST方法進行治療療效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病情進展(PD);在治療結束4周后使用陰道鏡及盆腔增強MRI進行療效評價[2]。
1.3.1 毒性反應評價標準
按照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性表現和分級標準,分為0-Ⅳ度[3]。
采用IBM 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視為有統計學差異。
共納入受試患者102人,實驗組50人,對照組52人,兩組患者基本情況均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可進行統計學分析(表1)。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
102患者均可評價治療療效,洛鉑組和順鉑組的疾病控制率(DCR= CR+PR+SD)分別為94%和96%,療效相當(P=0.61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洛鉑組在血液毒性方面較順鉑組稍高,而消化道和腎臟毒性較后者低,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發(fā)生毒副反應情況的比較
雖然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但宮頸癌的治療模式仍以手術、放化療為主,而臨床初診時分期往往較晚,多在ⅡB期以上,此類患者無法手術,治療方式均以放化療為主,然而,目前放療技術日益先進,國內外專家已基本達成共識,因此影響宮頸癌療效的主要因素取決于同步化療藥物,鉑類藥為廣譜抗癌藥,主要通過抑制DNA修復酶從而縮小腫瘤[1]。順鉑為第一代鉑類藥物,被NCCN(2018.V1)指南推薦為宮頸癌放療同步化療藥物,而洛鉑為第三代鉑類藥物,為烷化劑,抗癌作用與順鉑相似或更強,與順鉑、 卡鉑完全無交叉耐藥性[2],同時,洛鉑能顯著增強宮頸癌SiHa細胞凋亡,聯合射線能進一步誘導細胞凋亡,具備腫瘤細胞的射線增敏作用[3]。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它對宮頸癌治療有效,它聯合放療與順鉑聯合放療治療宮頸癌的近期療效相當(P=0.615),洛鉑的血液學毒性反應較順鉑發(fā)生率稍高,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洛鉑在消化道和腎臟毒性反應發(fā)生率較順鉑明顯減少,從而使患者能夠很好的耐受同步放化療,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洛鉑可用于宮頸癌放療期間同步治療,尤其是對于進食或食欲較差的患者可作為優(yōu)先考慮,但其作為臨床常規(guī)一線用藥需進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