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歡 王立新
摘要: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階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開展,可以說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本文著重探索了應對思政教育問題的對策,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當前整個世界處在大變革和大調整中,多極化格局和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我國發(fā)展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挑戰(zhàn),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受到各類外來思潮的影響。在內部,我國在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一帶一路”等政策實施,使得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增強。而另一方面,成就帶來的消極、負面影響也在滋長。尤其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帶來新的思維方式、新的交流方式,新的挑戰(zhàn)。對90、95乃至00后的引導成為教育的重大問題。同時,高校自身發(fā)展在社會功能上也有新的變化,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做出新的對策,要進一步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無論在觀念的轉變、內容的選擇還是在方法的改善方面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
一、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優(yōu)化思政教育目標
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提是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做好高校黨建工作,牢牢把握辦學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使廣大師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傳播者。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積極明確教育目標,重視思政教育的社會目標和個體目標,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心理素質等納入個人目標體系之中。將文化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政治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納入社會目標體系之中,為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其次,高校思政教育應重視教育目標的生活化,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學生實際生活中,教會學生運用思政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幫助學生學會享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第三,高校思政教育應積極重視教育目標的社會化發(fā)展,將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結合,使學生的個人價值實現(xiàn)與社會價值實現(xiàn)相融合,積極鼓勵學生為我國建設事業(yè)奉獻力量。
二、增強高校黨團組織建設
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應當有針對性地增強高校黨團組織建設效果。在具體實施時,對于大學生黨員的發(fā)展,應當嚴格堅持高質量、高標準的原則,切實地將優(yōu)秀的大學生納入黨員的隊伍當中。同時,在日常學校生活與學習中,應當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從而在大學校園中形成嚴格要求自己、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思想氛圍,使優(yōu)秀的大學生黨員更好地推動高校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此外,整個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對于促進大學生更好了解社會、鍛煉自身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實施時,高??啥嘟M織大學生到革命老區(qū)去參觀學習,也可以在暑假、寒假等假期組織大學生去貧困地區(qū)進行支援,使其更好地了解社會現(xiàn)狀。
三、增強大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充分利用公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較為有效。在具體實施中,可開展“三進”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所謂“三進”,一是讓輔導員進入社區(qū)當中,主動了解大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tài),與社區(qū)管理員溝通,交流學生在學院和社區(qū)的表現(xiàn),及時解決學生的困難等問題。二是讓學生自我管理機構進入社區(qū)當中,讓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三是讓校園文化進入社區(qū)當中,從而在社區(qū)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健康、熱烈、積極向上的社區(qū)文化氛圍。
四、積極探索,實現(xiàn)傳統(tǒng)日常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者和教師要將網絡引入教學實踐,充分利用視頻資料、學校和班級網頁,微博、微信、飛信、QQ等網絡教學方式。改變課堂單一教學模式,探索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高校教師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建立立體的校園網絡平臺,全方位、全時間覆蓋學生,在網絡平臺發(fā)布學生關心的切身利益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就業(yè)問題、人生規(guī)劃問題等,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原則為學生排憂解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和國家大事,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網絡平臺成為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載體,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效性。面對新媒體時代,高校要建好自己的官方新媒體,讓官方媒體的發(fā)聲及時權威又耐看有趣,守住主陣地;尋求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培養(yǎng)校園網絡“意見領袖”,能夠充分發(fā)揮正面輿論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及時鑒別網絡信息,澄清網絡謠言,抵制不良信息和文化現(xiàn)象,傳播社會正能量。
五、轉變觀念,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課堂教育功能相結合
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全面育人的功能,應使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要有育人職責。要徹底扭轉過分依賴思政理論課和輔導員的作用,而忽視專業(yè)課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觀念。全校要真正形成全員育人的格局,教師應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表率、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思政課程擴展到課程思政。
六、建立整合的工作隊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學校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國家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整合力量,形成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從高校黨委開始各部門、所有教職工參與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黨的基層組織能力;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用這支隊伍全方位、全方面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一方面,在進行高校教師的招錄和選拔時,不僅提高人職門檻,嚴格要求高校入職教師的學歷層次,還要嚴格要求高校輔導員的學歷層次,引入碩士、博士學歷的人才到高校教師的隊伍當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培訓學習,通過專業(yè)培訓和學習深造等方法來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同時,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制度,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責任意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整體教育水平。
七、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任課教師和家長也有參與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對于任課教師而言,他們在課堂上直接接觸學生,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他們可以及時地掌握;而學生家長也可以通過寒暑假致家長一封信以及電話網絡和實地家訪等方式密切關注到自家孩子的情況,畢竟他們對自己的子女了解的應該更深入一些。因此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建立起與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機制,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從他們那里了解到學生的第一手材料,從而真正找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讓思政工作真正做到有針對性。
八、優(yōu)化大學生“兩課”教學體系
當前“兩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所謂“兩課”就是大學生思想品德課與政治理論課程。因此,為增強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全面優(yōu)化大學生“兩課”教育體系是非常關鍵的。在具體實施中,首先應當對“兩課”的內容進行針對性革新,這主要是在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需求、任務、環(huán)境等方面出現(xiàn)了較大變化所導致的。在革新時應當以基本性經典理論為根基,同時又應將當前社會實際情況加入其中,增強“兩課”教育的時代感,提升其實效性與針對性。還需要將馬克思理論的最新成果加入其中,增強“兩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對“兩課”教育方式進行優(yōu)化,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并有針對性地將當前已經取得較好教育效果的案例教學、網絡教學、主題討論等教學手段加入其中。
綜上分析,新時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需要將所有環(huán)節(jié)、所有要素、包含的所有客體與主體等因素全面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評估、實施及調節(jié)體系,才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與時俱進,才能蓬勃成長的新一代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和主體,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學效果,努力譜寫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
[2]鄧 豐:《試論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加強》載《高 教 學 刊》,2017 年14期.
[3]熊劼:《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分析》載求知導刊》,2017 年8月.。
作者簡介:
周曉歡,女,1979年4月出生,長春榆樹人,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王立新,女,1967年2月出生,江蘇常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