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野
摘要:城市發(fā)展中的文化建設對居民的素質水平有著巨大的幫助,提高文化傳播能力需要通過對文化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公共圖書館的產生對人們的文化生活有著一定的改善,但是公共圖書館的分布還不均衡,館內文獻資源也不夠豐富,對于人們的文化需求還不能很好的滿足,這對城市的文化建設有著消極影響,如何加強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的建設是當下需要面臨的現(xiàn)狀。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料;共享
一、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存在問題
(一)投入的資金不足以建設文獻資源。
我國的圖書館資源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購買文獻的版權以及種類繁多的資料,圖書的成本隨著木材等加工成本的提高,價格也大幅度增長,這對于公共圖書采購文獻資源帶來了困難,圖書館建設的資金不足以用來購買數(shù)量巨大的文獻資料,這使得公共圖書館的資源缺少問題更加顯著。
(二)圖書館內文獻資源種類少,實用性低。
圖書資源的種類隨著文化引進發(fā)展逐漸增多,文獻資料對人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豐富,解決學術,興趣等方面的問題,促進了個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素質提升。但是目前,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涉及的范圍不夠廣,缺少高質量的文化資源,不能滿足部分人的需求,對書籍的選擇缺少借鑒性和包容性,雖具有意義但是缺乏實用性的書籍卻占據(jù)大部分空間,這不符合現(xiàn)代讀書趨勢的發(fā)展方向,也使得公共圖書館的作用減小,利用率變低,造成城市建設資源的浪費。
(三)缺少地方性文獻資料。
由于國家地區(qū)數(shù)量眾多,具有地方性特點的文獻資料收集嚴重不足。首先,文獻資料的復雜繁多給地方性資料的獲取帶來不便,使得收集的結果不能滿足文獻種類的要求,其次是國家對地方性文獻資料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各地的特色文獻資料的遺失,給收集又增加了難度。地方性文獻資料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對不同地域特點文化的總結,對歷史及現(xiàn)代研究都有著很大的意義,圖書資源的需求在各個地區(qū)也有所不同,所以地方性文獻資料對文化建設也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二、提高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對策
(一)轉變服務方式。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從網上獲取所需信息。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越發(fā)尷尬。通過先進的網絡和計算機技術,人們能夠更有效更便捷地查詢各種資源,這也為圖書館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首先,在圖書資源的采集、編目和流通過程中,圖書館集成化管理軟件為讀者和圖書管理員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其次,在圖書館的網站上,推薦新書、文獻二次開發(fā)、情報推送都是大有可為的服務項目;再次,加強數(shù)字資源建設,勢必會降低館藏資源的采購成本,在經費不充裕的條件下,選擇數(shù)字資源作為館藏,能夠大量增加館藏總量。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原則,完善版權管理制度。
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在版權的保護上要嚴格加強,購買文獻圖書等資料的版權費用要明確,維護創(chuàng)作者的權利,尤其在通過圖書資源獲利的情況,應對書籍來源和過程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制定標準的管理制度,對書籍的正版和盜版進行清晰的劃定,嚴厲打擊盜版書的流通,加強人們的版權意識。對于電子文獻的管理同時進行完善,圖書館購買出版商的電子書使用權必須及時交費,如果超出規(guī)定時間,出版社就應該收回版權。政府也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不管是圖書館還是出版社都應該配合政府工作,打造一個健康向上的閱讀平臺,減少盜版和不良內容的出現(xiàn)。如果有人盜版圖書應給予一定的懲罰,電子書平臺需要組織專業(yè)的人士進行管理,不定期的更新資源,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建設。
(三)建立起圖書館館際之間文獻資源交流的平臺。
實現(xiàn)資源共享,不僅能減少資源重復和浪費,還可以提高對讀者的服務水平,降低文獻資源的成本,特別在大量需求的外文文獻資源上,幫助讀者更多的使用需求的文獻資源,如向新華書店、古籍書店 、出版社、研究機關、學術團體采購或征集。通過聯(lián)合目錄、館藏書目等工具書及書目數(shù)據(jù)庫了解地方文獻分布情況, 再進行有計劃的補充。向私人征集或購買藏書。在地方政府會議、學術研討會、科研成果公布會上征集文獻。接受個人、機構團體捐贈。許多地方文獻收錄于圖書、期刊、報紙等文獻中 ,可通過復印、摘抄、剪輯等手段收集、匯編。
三、完善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一個城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個城市所發(fā)揮的文化傳播作用是其它任何一個機構都無法替代的。圖書館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作為城市先進文化的一個標志和象征是因為它是文化、教育、科學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城市和圖書館的產生來看,圖書館是城市文明的標志。圖書館的存在和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圖書館廣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記載了人類活動的各種資料,圖書館作為保存人類文明的知識寶庫,在整個社會中占據(jù)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它著眼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質,著力于讓市民的精神世界更美好,服務于城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于城市各個階層人民,圍繞讀者的閱讀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要、知識需求以及各種特殊需求,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科學分類、精心提煉、重點輯錄,為市民提供有重要價值的情報信息和科學文化,傳播知識,進而推動城市文化建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它是城市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貫穿整個城市發(fā)展史,承載著城市的文明積淀和記憶,它與城市的形象、人口、素質、市民的文化生活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城市文化的主角和文明標志。
四、結語
完善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數(shù)量對城市的文化建設起到了推進的作用,應當加強圖書館的管理規(guī)范,維護文獻資料的版權價值,改進公共圖書館在城市中的運行方式,增加文獻書籍資料的豐富度,讓大眾擁有更便捷更有效的閱讀環(huán)境,提升了閱讀觀念和文化氛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程度可以衡量一個城市的發(fā)展程度,在注重經濟提升的狀態(tài)下,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水平同時得到提高是城市全面進步的重要標準,發(fā)展文化建設更是對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魏萱.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文獻資源建設探討[J]. 圖書情報,2017(8):00055-00056.
[2]徐佳.網絡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青年時代,2016(20):254-254.
[3]聶衛(wèi).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文獻資源建設思考[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6, 28(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