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
話題回顧
陳阿姨,53歲,浙江紹興人,只有一個兒子?!拔沂且粋€要強的人,剛嫁過來的時候家里很苦,后來咬著牙跟先生一起做生意,總算是有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兒子結婚以后,我覺得這一生就基本滿足了,吃穿不愁,生活無憂。”陳阿姨說,就在自我滿足的時候,讓她煩憂的事情發(fā)生了。
兒媳婦預產期前一個月,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孩子出生后誰來帶的問題。
兒子和兒媳都在事業(yè)單位上班,工作時間固定,所以,他們希望孩子出生后,由奶奶來幫著帶。
兒子認為,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了,以為媽媽一定會滿口答應,更何況,自己結婚后,是媽媽一直催著他們生孩子的。
可是在那天的家庭會議上,陳阿姨說:“不行,我不帶?!?/p>
那時,兒子兒媳沒有多想,以為只要孩子生出來了,奶奶總會喜歡,就算不說也會搶著來帶。
事實上,陳阿姨真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等孫子出生后,依舊堅持不帶。
不久,兒媳甩出一句狠話:“你可以不帶孫子,以后等你們老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不用管你們?”這句話像針一樣,刺在了陳阿姨的心里。
“我這么做真的有錯嗎?”陳阿姨不禁發(fā)問,她認為,子女都要體驗為人父母的滋味,不要事事依賴老人,加上自己年紀也大,也想過幾年清凈日子,有自己的生活。
陳阿姨還有一個擔憂,帶孫子免不了要多看兒子、兒媳的臉色,自己的想法可能也帶了一點自私的成分,她有時候甚至也懷疑自己這么做是不是錯了。
引發(fā)熱議
6月3日《人民日報》的文章《奶奶該不該帶孫子?網友炸開了鍋》講,因為奶奶該不該帶孫子的話題,網友炸開了鍋。在留言下,大多數(shù)人對陳阿姨的遭遇表示理解,認為帶不帶小孩是婆婆的自由。
@未明岑夏:帶不帶是她的自由!她養(yǎng)活了兒子,兒子以后就要養(yǎng)活她!必須養(yǎng)!難道奶奶帶孫子等孫子來養(yǎng)?
@問問而以往:老人已經辛苦一輩子了,不喜歡帶就不帶吧。
@向日葵:孩子是你的,不是婆婆的。你沒理由強迫婆婆帶。自己的孩子沒人帶自己想辦法,不要遷怒到長輩身上。
但也有一些網友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雖然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但一家人應該互相幫助。
@海棠紅館:婆婆是沒有帶的義務,但是作為一家人如果不能夠互相幫助,親情自然也不存在。
@日歆越異_XX:孩子只是兒媳婦的嗎?孩子跟兒媳婦姓嗎?本來就是一家人,應該互相幫忙和理解。
@虞懂:關鍵是兩個人都上班,如果家里老人不幫忙,就必須有一個人犧牲自己的事業(yè),可是憑一個人的工資養(yǎng)家很吃力,而且每天待家里不工作帶孩子,整個人會與社會脫節(jié),能怎么辦?老人應體諒下年輕人的難處。
6月4日新華社的文章《奶奶該不該帶孫子?網友們有一肚子話要說……》稱,這個話題上熱搜后,一時間引起了全國媽媽婆婆們的激烈討論。那么,在“帶娃”這件事上,媽媽們是怎么看的呢?
1號家庭說說而已型:“婆婆曾抱怨累說不會再帶孫子,二寶出生后還是默默帶了?!?/p>
“我懷二寶前婆婆說過,帶孫子太累了,如果再生一個的話,她就不幫忙帶了。雖然話是這么說,但二寶生下來后,她還是帶了。”在一家事業(yè)單位上班的陳女士介紹,她和丈夫都是上班族,除了周末外,兩人平時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
2號家庭不想束縛型:“婆婆喜歡農村生活,從未帶過孫子,我尊重她的想法?!?/p>
黃女士的老大出生時,婆婆就說不會幫忙帶娃。黃女士只好請來自己媽媽幫忙?!巴馄艓Я藥啄?,老大上小學后,她身體狀況不好,就回老家休養(yǎng)了?!?年前二寶出生后,黃女士只好請來其他親戚幫忙照顧,“雖然婆婆從未幫我們帶過娃,但我也沒有怨過她。老人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晚輩,我只能尊重?!?/p>
3號家庭漸入佳境型:“教育觀念、生活習慣不同,我和婆婆經歷了一段磨合期?!?/p>
周女士有個3歲半的女兒,孩子出生后,外婆幫忙帶了兩年?!暗覌尣×艘粓龊螅突乩霞伊?。我跟丈夫商量后,決定請孩子奶奶過來幫忙?!敝芘空f,“因為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婆婆剛來的時候,兩人也鬧了不少別扭。但經過前半年的‘磨合期后,相處也比較自然了?!?/p>
6月4日中新網的文章《奶奶該不該帶孫子引熱議你家是怎么解決的?》指出,奶奶們不愿意帶孩子,可能只是擔心婆媳關系處理不好。
符阿姨說,以前她在兒子家?guī)蛶O子時,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和兒媳婦鬧得不愉快,最后只好請孩子外婆來幫忙帶娃。“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我一樣疼愛,但跟女兒和兒媳相處起來,感受是不一樣的。跟兒媳相處,總感覺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小心翼翼,兒媳畢竟不是親生女兒,你還不好說她,如果是因為帶孫子的方式發(fā)生矛盾,弄不好婆媳關系會變得緊張?!?/p>
王阿姨目前在幫忙帶孫子和孫女,一個9歲一個4歲,兩個孩子都是從小由她帶,王阿姨認為,奶奶不愿意帶孫子的,應該只是小部分人?!爱吘瓜牒图胰艘黄鸸蚕硖靷愔畼返娜耸谴蠖鄶?shù),自己的親孫子,難道真會不愿意帶嗎?”
理性看待
5月31日《人民日報》刊發(fā)的《不帶孫子就錯了?別把老人受累當應該》一文提出,不帶孫子對不對,法律并無明文規(guī)定,但這涉及家庭倫理、情感甚至習俗。這么一說,有點復雜。說一千,道一萬,子女得明白一個道理:帶孩子本該是你的事,老人考慮到小兩口都得上班,替你來帶,這是山一樣重的情分,得感恩。日常的累,必須想辦法分擔,讓老人不時能歇一歇、喘口氣,不能當甩手掌柜;觀念沖突,好好說,多換位,多體諒;老人實在不想帶,也要理解。忙活了大半輩子,也該讓老人享享清福了。自己克服克服,多借助社會資源,好多人小時候都有去托兒所的經歷,再大一點脖子上掛串鑰匙自己回家寫作業(yè),照樣迎風成長。
保障女性產假、試點男性產假、提升公立和民辦托兒所數(shù)量、發(fā)展家政服務業(yè)……這些年,社會在育兒方面搭了不少手,畢竟孩子是全社會的未來,希望這些幫襯能夠更強一些。
6月8日環(huán)球網的文章《老人不想帶孫子引熱議“家務啃老”合情合理嗎?》講,“誰來帶孩子”成為爭論的話題,也是個供給資源不足的信號。年輕的父母要工作,孩子總得有人帶,如果家人不能帶,只有找保姆或幼托。這又衍生出來兩個問題。
一是請不起托不起怎么辦?這是個社會福利范疇的問題,因為養(yǎng)孩子不僅是個人私事,也是人類發(fā)展的需要,社會也應該承擔一定的義務。作為國家福利體系和有條件的企業(yè)、單位,都有責任伸出怎么辦。
二是對保姆不放心怎么辦?這需要的是市場培育和嚴格監(jiān)管。家政服務規(guī)范了,這方面的擔憂自然就減少了。當然,處于需求側的家長,也不能把“小概率事件”擴大化,動輒用懷疑的目光打量保姆。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互動,興許就安然無恙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糾紛的排解,要在法律框架內多一分寬容和理解,才能慈孝相濟、和諧幸福。隨著法治建設的提速,過去許多“清官”難斷的家務事,逐漸都有了法律依據(jù),諸如要求子女“?;丶铱纯础?,拒絕子女“啃老”,已漸漸成為常態(tài)。在帶孩子問題上,也應該給老人充分的自主權。
5月30日浙江新聞網的文章《奶奶該不該帶孫子不應是道選擇題》說,奶奶該不該帶孫子,從情理上來說,答案肯定是“該”。畢竟是自家孫子,兒子兒媳忙于工作,無暇帶孩子,請保姆又花錢又擔心人身安全,怎么想也是老一輩挺身而出最適合。但既是“情”,就不能只考慮孩子,而不考慮老人。因為從法理上來說,老人有養(yǎng)育子女的義務,卻沒有養(yǎng)育孫子的義務;子女有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卻沒有要求老人照顧孫子的權利。換句話說,“奶奶該不該帶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綁架”題,綁的是老人的感情,架的是社會的痛癥。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擺脫舊觀念,迎來新思想,是時代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所有人都應以此為鑒,從“奶奶該不該帶孫子”的迷思中醒來,變“該”為“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成長為社會文明的參天大樹。
鏈接:國外孩子誰負責照料
新西蘭:給全職媽媽一定補助
在國外,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由小兩口自己帶,長輩很少幫忙。比如在新西蘭,大多數(shù)媽媽都是在寶寶出生直到寶寶3歲上公立幼兒園前,自己在家?guī)殞殻吘棺屢粋€3歲以前的寶寶去幼兒園經歷“放養(yǎng)式”的管理是件很“殘忍”的事情。新西蘭政府也有很好的家庭工作補助計劃,夫妻兩人只要有一個人工作,政府會對在家?guī)殞毜膵寢尳o予一定的補助,如果夫妻雙方都必須出去工作,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補助,以便讓爸媽為寶寶做出更好的安置。
美國:“babysitter”
美國的老人通常不替兒女帶孩子,一般來說,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要么父母帶要么請人帶。
美國將這類臨時看管孩子的保姆叫作“babysit? ter”,即看管孩子的人。家長每天早上都會將孩子送到這位保姆家中去,孩子便和保姆家的孩子同吃同住,晚上下班再去接寶寶。很多時候,保姆家也就成了臨時的幼托所。
美國法律規(guī)定,未滿12歲的小孩不能獨自待在家中。所以“babysitter”早已發(fā)展成了一個有著完善規(guī)則的行業(yè),從事這個行業(yè)必須經過培訓和資格認證。認證也有等級之分,最高的是州政府認證,而后是郡縣、市。州級別的認證通常會來自一個名叫“兒童保育社區(qū)協(xié)調組織”(CommunityCoordinatedChildCare)。這個組織既負責培訓認證,也為家長提供中介服務?!皟和S鐓^(qū)協(xié)調組織”的要求是,一位“babysitter”同時照看7歲以下兒童的數(shù)量不超過8個;取得資格前需要培訓20~40小時;取得資格后每年繼續(xù)教育5~20小時;認證機構每年到家中檢查2~8次;執(zhí)照費每年0~100美元。
不同地區(qū)“babysitter”的收費不同,一般每小時1.5~6美元。而且“babysitter”也有臨時性的,比如你有事情要出門幾個小時,也能找到臨時的“babysitter”。
日本:天使計劃
1994年,日本多個部門聯(lián)合頒布了《今后支援兒童養(yǎng)育的基本對策》,又稱“天使計劃”,該計劃提出全社會要一起來支援職業(yè)婦女,使她們工作、家庭、育兒各個兼顧。日本采用的是幼兒園和“托兒所”雙軌制,幼兒園的概念和我國的是一樣的,而托兒所更像是一個兒童看管中心,沒有寒暑假,全年運營,每天入園時間至少8個小時。托兒所的年齡覆蓋面也更廣,0歲到6歲的孩子都可以進入托兒所。
此外,日本新興起帶孫子假,“四老”挑起帶娃重擔。近年來,越來越多日本女性婚后選擇繼續(xù)工作,而男性也多在職場打拼,無暇幫助照顧孩子,帶孩子的重擔由此落在“四老”身上。為此,一些尚未到退休年齡的祖父母只能被迫辭職。面對這種狀況,一些企業(yè)為留住這些老員工想出奇招,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帶孫子假”。這一休假制度得到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位于日本中部的福井縣今年4月宣布,將對實行“帶孫子假”的企業(yè)給予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