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 意思是,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菜不新鮮了不吃。糧食長期儲存過程中營養(yǎng)和口感都會降低;魚和肉不新鮮時不僅營養(yǎng)價值降低,還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菜不新鮮時營養(yǎng)會降低,亞硝酸鹽含量增加。長期攝入亞硝酸鹽會增加胃癌、食道癌的患病風險。
色惡,不食? 意思是,食物變顏色了不吃。無論肉還是菜,顏色發(fā)暗一般都是不新鮮了。比如新鮮的魚鰓是鮮紅色,不新鮮的魚鰓是暗紅色;新鮮的豬肉是淡紅色,不新鮮的就是暗紅色或暗灰色;新鮮的綠葉菜是翠綠色,不新鮮的顏色發(fā)黃。
臭惡,不食? 意思是,食物變味了不吃。氣味常被用來衡量食材是否變質,比如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變質了會有哈喇味;魚變質了會有腥臭味;肉變質了會有惡臭味,變質越嚴重時異味越重,這樣的食物自然不能吃。
失飪,不食? 意思是,沒做熟的食物不吃,還可以延伸到“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食物半生不熟時,可能有致病微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雞蛋煮不熟易引起沙門氏菌中毒;四季豆做不熟時,其中的植物凝集素和皂素容易引起中毒。
不時,不食? 解讀一:五谷、果實類食物尚未成熟,不到該吃的時候不吃。這是因為,五谷、果實尚未成熟時營養(yǎng)和風味物質積累不夠,口感不好。比如不熟的柿子和香蕉很澀,不熟的杏很酸,所以從這個角度解讀是有道理的;解讀二:不吃反季節(jié)食物,吃應季食物。
割不正,不食? 意思是,肉切得不方正不吃。這跟營養(yǎng)和安全都沒有關系,可能是當時的一種飲食禮儀。
不得其醬,不食? 意思是,不能搭配合適的醬,不吃。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炒菜的烹調方式,飯菜肉都是水煮,要配著醬吃才更加美味。從營養(yǎng)角度看,如果少炒菜多蒸煮燉,然后蘸著生抽、香油、蒜末等小料吃,或者蘸著黃豆醬吃,不僅營養(yǎng)損失少,還能減少烹調油攝入。但生抽和黃豆醬的鹽含量很高,不能吃太多。
沽酒市脯,不食? 意思是,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臘肉不吃。當時主要是擔心衛(wèi)生問題,但是現在進入超市的酒和臘肉都要求達到國家衛(wèi)生標準,可以放心選購,反倒是自家釀酒,可能會因為交叉污染導致食用安全問題。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