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梵音: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佛學(xué)敘事解碼與史學(xué)地位

      2018-08-15 00:51:57湯哲聲
      關(guān)鍵詞:段譽蕭峰天龍八部

      湯哲聲

      (蘇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123)

      為什么叫《天龍八部》?金庸在小說的開頭有一個《釋名》,他說“天龍八部”是指佛經(jīng)中的八類護法天神。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dá)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摹呼羅迦。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也稱為“天龍八部”。根據(jù)佛學(xué)釋義,它們的含義是:一、“天”是指天神;二、“龍”是指人神;三、“夜叉”是一種鬼神;四、“乾達(dá)婆”是一種只尋香氣作為滋養(yǎng)的神,在天神身邊;五、“阿修羅”是亂世神,男的極丑陋,而女的極美麗,常常與天神戰(zhàn)斗;六、“迦樓羅”是一種金翅神鳥,專食毒龍,死后化去肉身,只余一顆心,純青琉璃色(民間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轉(zhuǎn)世);七、“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與龍相對,是地龍,木納修行后脫胎換骨;八、“緊那羅”面呈人像,頭上卻長角,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是歌神,中國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形象便是刻畫其所得。這八類既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也很難與小說中的人物直接對應(yīng),但可以看出金庸在這部小說中試圖用佛學(xué)的思想解釋武俠人物以及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們貪嗔癡的掙扎及其佛性的解脫。

      一、 形象建構(gòu):前世輪回,命中注定

      佛家講究前生后世,認(rèn)為后世就是前生的延續(xù),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段譽這一形象的塑造正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小說中,段譽有著兩位父親,一位是養(yǎng)父段正淳,另一位則是親生父親段延慶,這兩人在小說中的形象可謂分外鮮明。首先是段正淳,典型的風(fēng)流公子形象,他愛女人,還處處留情,于是欠下一身風(fēng)流債。小說里,幾乎所有的漂亮女人都與他牽扯不清。段正淳雖風(fēng)流,卻并非想要游戲于眾多女人之間,他愛過的女人不止一個,但對每個都曾托付過真心。而段譽,同樣是個四處惹女子喜歡的翩翩公子,但問題是,這些漂亮的女孩子都是段正淳的女兒,在段譽的真實身份被揭開之前,段譽斷然無法和那些癡念于他的姑娘相知相守,于是段譽很痛苦。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中無疑有著“老子的風(fēng)流債由兒子償還”的因果意味,而這也就使得在段正淳與段譽的關(guān)系塑造上構(gòu)成了前世后生的關(guān)系。還要看到的是,小說中的結(jié)果并非如此,段譽與這些女孩子最后都能夠成婚,段譽最終還成為了大理國的國王,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前生,那就是段延慶。段譽是段延慶的私生子,段延慶本應(yīng)是大理國國王。老子做不成由兒子來做,從這個角度來看段延慶與段譽的關(guān)系,也是前生和后世的關(guān)系。段正淳在小說中是個風(fēng)流人物,所以他的形象總是處處流露出溫柔的色彩,而段延慶被稱為“四大惡人”之首,所做的事情很邪惡,但性格很堅韌,所以他的形象有著更多的剛強色彩。作為他們的后世,段譽則是既溫柔又剛強,而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的便是段譽的武功。他最拿手的武功有兩個,一個是“凌波微步”,一個是“六脈神劍”?!傲璨ㄎ⒉健笔且环N步法,段譽從他的神仙姐姐那里學(xué)來的,所以跑起來就有一種女人像,這是一種溫柔的象征;“六脈神劍”是將內(nèi)力化成劍氣,并從指尖發(fā)出,這是一種剛強的象征。有意思的是,他對“凌波微步”是一學(xué)就會,而且每次運用起來都是得心應(yīng)手,但是他用起“六脈神劍”來卻時有時無,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在沒有明白段延慶是他的親生父親之前,他就是段正淳的后世,段延慶與他的關(guān)系只是時隱時現(xiàn)的伏筆。最后他與二哥虛竹一起沖進遼軍擒拿耶律洪基的時候,他才得心應(yīng)手地運用起“六脈神劍”,氣脈施展開來是那樣的隨意和瀟灑。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是大理國的國王了,他已經(jīng)明確是段延慶的后世了。

      比起段譽,虛竹這一人物形象則更加具有佛學(xué)色彩,他是從前生注定走向命中注定。虛竹很小就被蕭遠(yuǎn)山從他母親那里搶來,后來則成為了少林寺菜園子里干雜役的小和尚,孤苦受累一直伴隨著虛竹成長。但是這樣的人生歷程其實早就是前生注定了的,因為虛竹的父親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玄慈大師,而這個玄慈大師就是帶領(lǐng)眾大俠誤殺蕭遠(yuǎn)山妻子的“帶頭大哥”。也正是這樣一場令無辜者受難的殺戮,使得還在襁褓之中的蕭峰失去了雙親的庇護,孤苦伶仃地投到了少林門下。如此看來,虛竹在冥冥之中走上與蕭峰相似成長道路的背后,其實正是佛家思想中的前世后生觀念在推波助瀾。除了前世注定,虛竹的人生軌跡可以說是一直在經(jīng)受著命中注定的推動。小說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和尚虛竹被擄后離開了少林寺,于是在這個小和尚身上發(fā)生了很多奇遇,這些奇遇把虛竹變成了一個當(dāng)世的武學(xué)高手。金庸的描述令人瞠目結(jié)舌,令人感嘆命運的造化。小說中十分用心地刻畫了一場“珍瓏局”?!罢洵嚲帧笔恰板羞b派”掌門人無崖子擺出的一副棋局,誰破了這副棋,不但能得到“逍遙派”的絕世武功,還能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棋局?jǐn)[了30年,來下棋的人不計其數(shù),可無論是造詣高絕的武林高手還是圍棋圣手,就是沒有一個能破這個棋局。段譽試過,可下了十幾手后就下不下去了,認(rèn)輸,為什么呢?因為愛心太重,緣分不夠,深入不下去。用蘇星河的話說:“公子棋思精密,這十幾路棋已臻極高的境界,只是未能再想深一步,可惜,可惜?!盵1]1207接著是慕容復(fù)下,他破不了,為什么呢?因為他總是在邊角與別人糾纏。鳩摹智說:“慕容公子,你連我在邊角上的糾纏也擺脫不了,還想逐鹿中原么?”[1]1213再往下是段延慶,他剛開始還走正招,走著走著就開始走邪招了,越走越偏,難以挽救。在這些人當(dāng)中,虛竹的地位最低,棋藝也是最低。但為了解除段延慶的魔障,他也下棋了。他閉著眼睛,隨手將一棋子填在棋盤上,蘇星河大喊胡鬧,鳩摹智等人哈哈大笑。隨意而下的一子棋,竟將自己的一塊大棋堵了一口氣,那棋已入死局??烧媸敲凶⒍ǖ囊蚓?,定睛一望正是這無意中的一子棋令全盤皆活。虛竹這一隨意的一招是為救人而起,不計輸贏,不嗔不怨,充滿了佛學(xué)的玄機。虛竹進入這條命運之流后,之后的路程更是他再難控制的了。贏得棋局后,虛竹進入密室,見到了無崖子。無崖子一生風(fēng)流俊雅,本想要個漂亮一點的傳人,可虛竹的長相實在是丑陋:濃眉大眼、鼻孔上翻、雙耳招風(fēng)、嘴唇甚厚。所以無崖子一見到他就說:“唉,原來是個小和尚,還是個相貌好生丑陋的小和尚,難,難,難!難,難,難!”[1]1227這6個難字,是無崖子失望的無奈之嘆。但是命運又一次惠顧了虛竹,因為無崖子實在是等不下去了,只有將自己的七十年功力傳給他,還讓他做了“逍遙派”的掌門人。

      遵照師命,虛竹前往大理無量山找?guī)熓鍖W(xué)武功,可巧遇到了天山童姥。這天山童姥又偏偏遭受著30年一次的大劫難,正是最為虛弱的時候,而她的宿敵李秋水又正好找上門來。于是虛竹的命運又有了變化,在她們姐妹倆拼命的時候,虛竹得到了她們的內(nèi)力和武功,這令他的功力更上一層,還使他繼承了靈鷲宮宮主之位。幾乎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虛竹,卻因為頻頻受到命運的眷顧而攀上了人生的巔峰,既成為了武功超群的絕世高手,又掌控了兩大重要門派力量。更為重要、更為有趣的是,虛竹作為小和尚,一直堅守著做和尚的清規(guī)戒律,不殺生,不吃葷,不近女色??墒瞧焐酵延质莻€直拗性格的人,她最看不慣迂腐之人,偏要讓他殺生、吃葷,還要近女色,于是就有了“夢郎、夢姑”一說。近了女色,小和尚就開始自暴自棄了,而這正好能非常好地展現(xiàn)虛竹的個性。近女色之前,他寧愿餓死也不吃那些葷食,近女色之后他拿起那些雞肉就吃,只是食而不知其味,一邊吃,一邊又流下眼淚。吃完之后,又想起了他的夢姑,當(dāng)童姥問他想不想時,他一聲長嘆,那種思念之情表露無疑。這個時候的虛竹真情流露,得到了童姥的贊揚:“率性而為,是謂真人,這才是個好小子呢!”[1]1423虛竹就應(yīng)該是一個率性而為的真男子,只是他的小和尚身份給了他很多的束縛,但是冥冥之中命運的推動又讓他恢復(fù)了生而為人的本性。

      慕容復(fù)是小說中的悲劇人物,他是按照段譽和虛竹形象的對立面來加以塑造的。慕容復(fù)是大燕國的直系后裔,有著一批家將死心踏地地跟著他,而他的武功也非一般人所能比,小說中特意寫到“南慕容、北喬峰”。此外,他還有一個美貌的表妹王語嫣死心塌地地跟著他。江山美人似乎都在他的手邊,可到了小說最后他什么都沒有得到,為什么?命中沒有,命中沒有還要去硬要,只能以悲劇告終。最后他瘋了,頭上戴著紙冠坐在土墳上接受七八個孩子朝拜,形象十分凄然。慕容復(fù)與段譽形象的對應(yīng)是在感情和帝位的選擇上。王語嫣對他是情根深種,但他為了恢復(fù)大燕國,下定決心要成為西夏國的駙馬而最終選擇舍棄了王語嫣。反觀段譽,帝位從不能捆綁住他。段譽在乎的是感情,他看到王語嫣后,就死心踏地地跟著她,即使明明知道王語嫣的心不在他的身上,但只要能得到王語嫣的歡心他就高興,甚至是王語嫣的一笑,他都很興奮。他對王語嫣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為了你,不論甚么委屈我都甘愿忍受?!盵2]1753在慕容復(fù)、王語嫣、段譽三人的關(guān)系中,段譽是半路硬插進去的,結(jié)果他既得到了王語嫣,又得到了帝位,做到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都是命。慕容復(fù)與虛竹的形象對比是有所為與無所為。為了恢復(fù)燕國,慕容復(fù)不能不說是很努力的,甚至有很多驚人的舉動。他拋棄王語嫣、爭當(dāng)西夏國的駙馬、籠絡(luò)三山五岳那些群豪的感情等等,這些自不必說,他還拜第一大惡人段延慶為義父,改姓段氏。而那時的段延慶可是個在江湖上臭名遠(yuǎn)揚的惡人,他這是認(rèn)賊作父,甚至連段延慶對此都難以理解。結(jié)果跟隨著他的那些家將不同意,他就殺了那些不支持自己的人,他這是六親不認(rèn)。為了達(dá)到目的,他殺了段正淳的那些情人,甚至是自己的舅媽,他這是濫殺無辜。為了他那個所謂的燕國,他不顧國格、品格,甚至不顧人格,真是很努力,然而他的目的終究沒能實現(xiàn)。反觀虛竹,他之所以得到一切美好的東西,就是他無所為。有所為反而得不到,無所為反而得到了,這就是命。慕容復(fù)瘋了,瘋了的人卻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他身邊還有個女孩子阿碧伺候他,而且對他柔情無限。在瘋癲狀態(tài)中的慕容復(fù)終于有了江山,也有了美人。這便是慕容復(fù)的結(jié)局,也是整部小說的結(jié)尾。這一筆,金庸給人留下了佛學(xué)的思考:什么是快樂?什么是滿足?其實快樂和滿足都在心里。

      二. 敘事情節(jié):因果報應(yīng),皆成冤孽

      佛家講求因果,佛教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看見世上有生老病死各種痛苦后,就毅然決定到深山修行,想弄清楚這些痛苦產(chǎn)生的原因,但是一無所獲。直到他在一棵菩提樹下沉思苦想了四十九天后,終于悟了:世間的萬事萬物(當(dāng)然包括人生)都是由因緣(也就是條件)和合而成,一旦這些因緣發(fā)生了變化或者不存在了,該事物就不存在了。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因果關(guān)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定式,其他都是附著其上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既然是“空”的,人們就沒必要刻意追求,因為即使追求也根本追不到。

      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論,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極好的演繹,正如金庸的好友陳世驤所評論的那樣,這本小說:“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這樣的人物情節(jié)和世界,背后籠罩著佛法的無邊的大超脫,時而透露出來。”[2]1975

      具體到小說中可以發(fā)現(xiàn),構(gòu)成《天龍八部》結(jié)構(gòu)的始終是一條大的因果鏈和眾多小的因果鏈。

      大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蕭峰。這個因果鏈的發(fā)展流程是這樣的:蕭峰是契丹人,不是漢人,為什么?——因為喬三槐夫婦是他的養(yǎng)父母,為什么?——因為人們以為他的親生父母死了,為什么?——因為被帶頭大哥玄慈方丈帶的一批中原武林人物誤殺了,為什么?——因為是慕容博報的假信,為什么?——因為慕容博要挑起大宋和契丹國的事端,為什么?——因為慕容博可以從中漁利,恢復(fù)他的燕國。

      圍繞著這個大的因果鏈的是這樣一些小的因果鏈:第一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段譽,它的發(fā)展流程是: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孩子,結(jié)果都不能戀愛,為什么?——因為都是他的妹妹,為什么?——都是他的父親留下的孽債。第二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虛竹,它的發(fā)展流程是:他從小就被擄到少林寺做了個打雜的小和尚,為什么?——因為蕭遠(yuǎn)山要報復(fù)他的父親,為什么?——他的父親玄慈大師就是殺了他的妻子帶走他兒子的帶頭大哥。第三個小的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段延慶,它的發(fā)展流程是:他是第一大惡人,為什么?——他性格偏激,行事毒辣,武功高強,為什么?——他身體致殘,為什么?——他流落江湖,為什么?——他丟掉了皇位。第四個小因果鏈的核心人物是慕容復(fù),它的發(fā)展流程是:他發(fā)瘋了,為什么?——他沒有能達(dá)到自己恢復(fù)燕國的愿望,為什么?——他不識時務(wù),功利性太強。

      《天龍八部》中的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由情勢造成,情勢皆非無緣無故,都是人造。人——事——人——事,各為因果,這又造成了因果圈,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冤孽!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既生冤孽,無處逃遁。蕭峰是契丹人,卻殺身成仁,成為了漢族人的大英雄,這是因為他長于漢人家;段延慶丟掉皇位,最后還是算他做成了,因為段譽是他的兒子,段延慶雖惡,段譽卻善;帶頭大哥少林方丈玄慈,做了錯事和丑事,那么多的人為他隱瞞,甚至為此丟掉性命,但往事終究難被隱藏,最終在最神圣的少林寺門口,在他的師兄弟、徒弟們和天下各路英雄面前,真相被無情地揭露開來。而這都是因為因果報應(yīng)。

      三、 人生感悟:去貪嗔癡,苦集滅道

      《天龍八部》中有一個掃地、燒火、干粗活的老僧在點化蕭遠(yuǎn)山和慕容博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須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弛,相互牽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xué)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盵2]1684這段話提出了一個有關(guān)人生境界的問題:武功代表著功利,代表著貪念,要消除功利和貪念,靠儒家和道家都不行,無論是儒家的“有為”,還是道家的“無為”,都沒有否定掉武功,他們只是關(guān)注怎樣去利用武功。而到了《天龍八部》中,它不再強調(diào)如何去使用武功,而是說武功根本就不需要,要祛除。然而怎樣才能達(dá)到這個境界呢?小說借僧人之口點出了其中要義,那便是要多學(xué)佛法。所以說,《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實際上是用佛法來指點人生的一部武俠小說。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點化眾人?這還需要回到佛法的基本原理上說。佛教故事記載,釋迦牟尼成佛后廣收門徒,開始說法。他的教法很多,據(jù)說有八萬四千法門,但就其根本的思想,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苦集滅道。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金庸對于人物命運的書寫恰恰就是以這四字為精髓來加以熔鑄的。

      首先是“苦”,它意味著“人生皆苦”“一切皆苦”。生老病死,這些人間自然規(guī)律造就的“苦”自不必說,因為它們都無法避免。而人世間真正的苦是那些人為的自我找來的“苦”,例如“求而不得之苦”,它是指欲望得不到滿足后帶給人的巨大心靈苦痛。回到《天龍八部》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那些人物,幾乎個個都有欲望,個個都在受苦。虛竹剛開始還無欲無求,可當(dāng)遇見“夢姑”后,他的欲望之心也在不斷膨脹。此外,還有“愛別離苦”,它是指生離死別的痛苦。蕭峰、段譽、虛竹、葉二娘、玄慈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再者,還有“怨憎會苦”,它是指由于種種原因致使自己不得不與意氣不相投者一塊相處的苦惱,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大概就是阿紫和游坦之了。阿紫喜歡姐夫蕭峰,但是蕭峰只把她當(dāng)妹妹,而阿紫不喜歡的游坦之卻偏偏纏著她,這也是一種痛苦。但最苦的要數(shù)“五取蘊苦”了,它是指將一些明明不存在的假象當(dāng)作真實的事情努力追求最終卻求而不得的痛苦,受此苦最深的當(dāng)然是慕容復(fù)了。

      要擺脫這些痛苦就要追尋這些痛苦的根源,這就是“集”?!凹笔恰罢偌钡囊馑肌U兄氯送纯嗟闹饕词恰柏潯薄安_”“癡”,還有“慢”“疑”“見”等煩惱,但主要是“貪”“瞋”“癡”。它們又被稱為“三毒”,或叫“三大根本煩惱”。小說中每一個人都很痛苦,追尋原因,都逃不脫這個“三毒”。

      “滅”和“道”是連在一起的兩個環(huán)節(jié)?!皽纭保鸾讨杏址Q為“涅槃”或者“入滅”,也就是說“解脫”,佛教典籍《雜阿含經(jīng)》中曾說到,所謂的涅槃,便是“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3]。要“涅槃”或者“入滅”,就要有方法,這就是“道”。“道”就是“道路”的意思。也就是通過修行就可以擺脫痛苦,達(dá)到“涅槃”的境界。所謂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很多,有“八正道”和“三十七道品”等等。但是不管怎樣修行都要從塵世間醒悟,這樣的醒悟又有點化和自悟兩種。《天龍八部》中將這兩種方法都寫了出來。上文提到的少林老僧對蕭遠(yuǎn)山和慕容博的勸解,用的方法便是點化。這個點化過程實在不容易,因為他們雙方都是身負(fù)血債有著幾十年深仇大恨的一對仇敵,中“三毒”實在太深,要使他們化敵為友是要花費很大功夫的,但是這位少林老僧做到了。他先給他們說法,他們不聽;他指出中“三毒”給他們所造成的身體弊害,他們還是不顧;最終老僧用“龜息功”讓他們停止了呼吸,令他們真實地體驗到了死亡的臨近。兩人終于在點化中“悟了”,明白所有的“貪”“瞋”“癡”皆是假的,人一死一切皆空。所以小說中有著這樣的細(xì)節(jié)描寫,當(dāng)他們兩人從死亡的感覺中醒來之時,一人的臉是紅得要滴出血來了,那是陽氣太甚,而另一人的臉則是綠得怕人,那是陰氣太甚。這個時候只聽到老僧喝道:“咄(duo)!四手相握,內(nèi)息相應(yīng),以陰濟陽,以陽化陰。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消于無形?!盵2]1695這就叫“棒喝”。在老僧的“棒喝”下,蕭遠(yuǎn)山和慕容博開化了。他們倆人四手相握,互相為對方療傷,且終于大徹大悟,兩人攜手起來,一起拜老僧為師。他們終于悟了,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達(dá)到擺脫痛苦的境界,而這正好就如《成唯識論》中所言:苦樂受滅,故名不動[4]。小說中還有一個人物叫鳩摩智,他是小說中中“三毒”最深的一個惡僧。小說特意用心地刻畫了他去惡從善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在一個枯井中完成的。與蕭遠(yuǎn)山、慕容博從死亡的地獄中走一趟相仿,枯井大概也是一種地獄,從地獄中得道也有著死而后生的意思。他的這個得道不同于蕭遠(yuǎn)山和慕容博,這是一種自悟。在他的武功被段譽無意之中吸走后,鳩摩智已然變得和普通人一樣了。然而在他看來這樣大的變化恰是佛的點化,于是他自悟了,小說中寫道:“他坐在污泥之中,猛然省起:‘如來教導(dǎo)佛子,第一是要去貪、去愛、去取、去纏,方有解脫之望。’我卻無一能去,名韁利鎖,將我緊緊系住。今日武功盡失,焉知不是釋尊點化,叫我改邪歸正,得以清凈解脫?!盵2]1796鳩摩智回顧數(shù)十年的所作所為,額頭汗水直流,又是慚愧,又是傷心,這就是大徹大悟了。從此他開始潛心修行,終于成為了一代高僧。

      從金庸與池田大作的對話中,可以知道金庸真正對佛學(xué)、佛法有所研究是在1976年喪子之后,他將佛學(xué)看成是最為透徹的人生感悟。1964年他創(chuàng)作《天龍八部》時的佛學(xué)思想主要是從小受到祖母誦念佛經(jīng)的影響。不過,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家來說,祖母的那點影響也就夠了[5]。真正的才華在于作家怎樣將佛學(xué)思想融入小說創(chuàng)作中去。

      四、 價值意義:佛學(xué)與俠文化的融合

      對《天龍八部》的佛學(xué)思想如此細(xì)解,是想說明這是一部佛學(xué)武俠經(jīng)典,更想說明的是這部佛學(xué)武俠經(jīng)典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佛教產(chǎn)生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紀(jì)的古印度,什么時候進入中國,學(xué)術(shù)界、佛教界有分歧,但是基本的看法是在中國的漢朝時期的公元前2年。自漢代以后,佛學(xué)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和發(fā)展,成為中國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們稍加辨析,就會發(fā)現(xiàn)佛學(xué)文化在中國文學(xué)中的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詩歌(如王維詩歌)、言情小說(如曹雪芹的《紅樓夢》)、神魔小說(如吳承恩的《西游記》)等領(lǐng)域,而武俠小說卻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武俠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重要文類,卻難以找到一部經(jīng)典的佛學(xué)武俠小說,究其緣由,其實是由于中國的俠文化與佛教文化是并不相容的。中國的俠文化來自于墨子的思想,“兼相愛則交相利”,講的就是相愛互利的精神。到了司馬遷那兒專門為這些具有相愛互利精神的人立了傳,即《游俠列傳》和《刺客列傳》。司馬遷為“游俠”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6]3181這其中大意便是說游俠之中,雖有些不軌于“正義”的舉動,但對外,重信義、講承諾,不愛其軀;對內(nèi),從不自夸,羞于贊揚。司馬遷的這段評說也就成為對中國俠義精神加以定義的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寫具有俠義精神的人和事的作品被稱為是俠義小說。1924年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也是用俠義小說命名之[7]?!拔鋫b小說”的名稱出現(xiàn)在清末民初。既然是重信義、講承諾,重什么信義、講什么承諾就涉及到是非問題。在中國,儒家文化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因而俠文化就與儒家文化結(jié)合在一起,也就使得俠文化中衍生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等基本原則。一些儒學(xué)武俠小說也就出現(xiàn)在文壇,并且成為中國武俠小說的主流,代表性的小說有《水滸傳》《江湖奇?zhèn)b傳》等。既然是從不自夸,羞于贊揚,這便使得俠者也有了隱者的一面,而這又正好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養(yǎng)生養(yǎng)性、神仙得道的觀念有了重疊之處。于是,一些道學(xué)的武俠小說開始出現(xiàn),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說是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8]。雖然有些佛學(xué)武俠大師出現(xiàn)在以上所列舉的小說中,例如少林大師或少林武學(xué),但是真正以佛學(xué)思想構(gòu)造武俠思維的佛學(xué)武俠小說一直沒能出現(xiàn)。俠文化要求人生進取,有所作為,佛學(xué)卻講究人生皆空,無所作為;俠文化崇尚現(xiàn)世精神,信義承諾,佛學(xué)卻信仰前生來世,命中注定;俠文化自強不息,不可為而為之,佛學(xué)卻要求自我解脫,有緣者得之;俠文化展現(xiàn)殺伐血償,錙銖必較,佛學(xué)卻要求消弭殺伐,有舍方有得。佛學(xué)思想是完全不同于中國俠文化的另一種掌控人生命運的“活法”,這便是佛學(xué)武俠小說一直難以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而金庸的重大貢獻(xiàn)恰恰正在于此,他通過《天龍八部》的創(chuàng)作實踐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重要創(chuàng)舉。

      值得品味的是金庸是用什么手法構(gòu)造了一部佛學(xué)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本是性格各異的佛法守護神,段正淳和段延慶應(yīng)該各為一部,段譽則身兼二部。段譽性格的雙重性既顯示了該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又合佛學(xué)思想前生后世的學(xué)理。佛學(xué)講究因緣,萬事皆有源,其果皆有緣,金庸就用追根尋源的手法構(gòu)成小說的敘事結(jié)構(gòu)。尋源的過程就是消弭孽源、追求解脫的過程,符合佛法,同時又是武俠小說常用的懸念技法,金庸讓其巧妙地合二為一。俠文化要求俠客處世為人要行得正,走得穩(wěn),小節(jié)不拘,大節(jié)高潔。小說中那些行為乖張、處事偏激之人的行走江湖構(gòu)成了一個個奇異的故事,這是武俠小說的需要,是俠文化的體現(xiàn)。這一個個奇異的故事又只能是這些人的小節(jié),因為他們最后均成為得道高僧,均在佛學(xué)的理念中感悟到人生真諦,他們的大節(jié)均很高潔,這是佛家文化的體現(xiàn)。人生故事與佛法的感悟融合在一起,故事精妙,體會深邃。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也寫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儒學(xu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蕭峰身上,可在強大的佛學(xué)面前,那點儒家精神形同擋臂之螳螂,顯得無奈和弱小。小說的最后,當(dāng)大遼的國王耶律洪基諷刺蕭峰為大宋立下大功將得到高官之后,蕭峰拾起了地上的兩截斷箭插入自己的心口,說:“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2]1966這樣的舉動和這樣的話語可謂悲壯,但這樣的悲壯卻無人能理解。躺在地上,蕭峰聽到的是這樣的議論:“他自幼在咱們漢人中間長大,學(xué)到了漢人的大仁大義?!薄八m于大宋有功,在遼國卻成了叛國助敵的賣國賊,他這是畏罪自殺?!盵2]1967至于遼國國王耶律洪基更是茫然:他到底是有功還是有過?搖搖頭,苦笑笑,走了。蕭峰的悲情壯舉是儒家精神的展現(xiàn),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殺身成仁??墒菬o人理解,最終只被看成是個笑話。這是眾人的可悲,也是蕭峰的可悲,而其根源還是儒家精神的可悲。一切有緣,隨緣而動,那點儒家精神只能是被嘲笑的對象罷了。

      小說憑文化而行走,文化以宗教顯張力,小說文本融合宗教文化以顯示故事的內(nèi)涵,是小說成為經(jīng)典的重要途徑。作家的才華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想到什么,更體現(xiàn)在他怎樣展現(xiàn)思想,用敘事學(xué)理論的話語來說:“當(dāng)我們說敘事本身就是一個有意義的結(jié)構(gòu)時,這實際上又意味著什么呢?這個問題不在于‘某個特定故事的意義何在’,而在于‘?dāng)⑹卤旧怼?或?qū)⒛澄谋緮⑹禄?的意義何在?!盵9]11用佛學(xué)思想寫一部武俠小說,很多作家都會想到,但是只有金庸做到了,而且做得相當(dāng)精彩,而這其中的要義就在于他不僅僅想到佛學(xué)武俠小說“故事的意義何在”,還在于他天才地完成了俠文化與佛學(xué)的交融“敘事化”。通過對《天龍八部》中的佛學(xué)敘事進行解碼,不僅可以讓人們體會到金庸佛學(xué)武俠小說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金庸以佛學(xué)思想建構(gòu)的佛學(xué)武俠小說敘事模式奠定了它在中國武俠小說中的經(jīng)典地位。

      猜你喜歡
      段譽蕭峰天龍八部
      持之以恒的蕭峰
      誰才是蕭峰最好的朋友
      百家講壇(2018年7期)2018-08-23 13:38:48
      媽媽辛苦
      淺析《天龍八部》中慕容復(fù)的悲劇形象
      戲劇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9:47:24
      喬幫主和他的幫
      預(yù)防過量用藥的“天龍八部”
      呆子,你怕不怕我
      化妝品店 吸引顧客的“天龍八部”
      鐵血摯情 長留恨空許佳約——談《天龍八部》中蕭朱戀
      且自逍遙沒誰管
      新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恩施市| 玉林市| 深州市| 江口县| 永丰县| 望奎县| 简阳市| 宜川县| 城步| 葫芦岛市| 惠水县| 西安市| 扎囊县| 拜城县| 霍城县| 深州市| 鲁甸县| 陇西县| 油尖旺区| 高雄县| 汉源县| 三穗县| 邛崃市| 湛江市| 洱源县| 平武县| 潼南县| 远安县| 钦州市| 兴城市| 临江市| 瑞昌市| 云梦县| 华蓥市| 肇源县| 日喀则市| 内乡县| 汪清县|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