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靜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美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只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以下就是筆者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
在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已成為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一種美育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把握學生特點,精心營造美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賞美。
(一)音樂入境,感受音韻美
音樂是刺激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給人以最大限度的想象和無限的美感。結合課文內容,運用音樂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一文,課伊始,播放一首耳熟能詳?shù)摹犊鞓返墓?jié)日》,那歡快活潑的節(jié)奏,甜美動聽的歌聲,配以孩子們歡度節(jié)日時的生動畫面,引領著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孩子們身臨其境,陶醉其中,閱讀的欲望被充分激發(fā),課堂學習也因此洋溢著無限的歡樂和生機。
(二)板畫入境,領略自然美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如教學《詠華山》第二自然段時,為讓學生形象、深刻地感悟華山的“高”,我板書了簡筆畫,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文本語言在學生頭腦中已變成了美麗的山頂景觀,孩子們不知不覺進入了詩文所描繪的具體情境,一下子領會了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藍天、白云、紅日、高山……這些自然美開拓了學生的胸襟,充實了他們的精神生活,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壯麗,從而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
(三)想象入境,體驗意境美
愛因斯坦曾斷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啟發(fā)想象是促使學生產(chǎn)生美感的重要方法。如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當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了詩歌語言的優(yōu)美后,我配以悠揚舒緩的音樂富有激情地啟發(fā):“在小朋友們朗讀的時候,我的思維也跟著你們在想象,我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小蜻蜓,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變成了一只快樂的小鳥,在枝頭上縱情歌唱,把自己變成了龍蝦、知了、螢火蟲、螞蟻……這時,再來讀讀課文,自然更有滋有味了。
(四)動畫入境,感知形象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痹诮虒W中,教師如能巧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中描寫的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直面絢麗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有趣的情節(jié),做到目觀其形,耳聞其聲,身感其趣。相信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直接用感官感受心理上的愉悅,形成相應的審美心理,從而感知課文的整體美(藝術形象美),產(chǎn)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愿望。
二、在朗讀中培養(yǎng)美
朗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法。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和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書聲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會到朗讀帶來的快樂。
(一)示范美讀,體驗情感美
“文章不是無情物?!贝蠓裁炎?,無不寓托著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評價和濃烈真摯的思想感情。而美讀正是通向作者情感的一座橋梁。如人教版第四冊中《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詩歌蘊含豐富,語言親切,節(jié)奏明快,童趣盎然,教師通過繪聲繪色的美讀,向學生傳達著語言豐富的美感,展示著生動的畫面、美妙的旋律,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陶冶,獲得朗讀藝術美的享受。
(二)配樂誦讀,感受意韻美
葉圣陶先生說:“吟誦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方法?!苯處熑缒苓m時增加配樂朗讀的設計,在朗讀中進一步受到美的熏陶。如人教版第二冊中《鮮花和星星》一文,詩歌句式整齊,語言流暢,意境優(yōu)美,極富兒童情趣。在學生充分理解詩歌、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伴隨著柔美、恬靜的樂曲,一面朗誦,一面展開想象,進入那鮮花滿地的優(yōu)美意境,孩子們陶醉了,在無限的遐想中,學生體會著兒童生活的情趣,感受著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三、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美
創(chuàng)造美是美育的最終目的。每個人的心田都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只有不斷地耕耘,才會有收獲。
(一)填補空白,創(chuàng)造美
低年級教材中許多作品都有很大的開放性,言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抓住文本預設的這一空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完成對作品空白的填補,使他們接近文本,接近作者,接近主人公。如《放小鳥》結尾處寫道:“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通過想象,學生心中積蓄的美噴涌而出,他們從文本中汲取營養(yǎng),產(chǎn)生愛心,升發(fā)美感,獲得了一次真、善、美的教育和啟迪。
(二)盡情描繪,創(chuàng)造美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比鐚W完人教版第二冊中《找春天》后,我用充滿激情的言語激勵學生:“春天多美呀!在你的心中,春天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揮動手中的彩筆把心中最美的春景描繪出來吧!
(三)精彩演繹,創(chuàng)造美
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往往對表演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如教學《小動物過冬》一文,讓孩子們分別帶上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的頭飾進行表演,頃刻間,課堂成了歡樂的舞臺,孩子成了快樂的演員,教師把握時機,積極參與。
生活處處皆是美,生活處處需要美。幼小的心靈需要美的滋潤,孩子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學的高效需要美的推動。讓語文教學承載著美育的甘泉,去綻開學生心靈美之花,結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美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