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健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同樣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1]。心血管疾病病因復雜, 臨床治療難度較大, 對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均具有較大的威脅[2,3]。不同心血管疾病病情表現(xiàn)不同, 臨床需要盡快確診并及時治療, 控制疾病的發(fā)展[4,5]。故此, 本次研究中, 主要將腦鈉素氮端前體肽(NT-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應用于檢測不同心血管疾病, 觀察其臨床意義。研究對象均選自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共600例。詳細研究報告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以及體檢者共6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組)240例, 非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血管疾病組)240例, 健康體檢者(健康體檢組)120例。根據(jù)病種的不同將心血管疾病患者分為先天性心臟病組24例、心肌病組28例、風濕性心臟病組28例、高血壓組30例、心律失常組36例、心肌梗死組46例及心絞痛組48例。心血管疾病組:男140例, 女100例;年齡30~82歲, 平均年齡(65.36±10.14)歲。非心血管疾病組男130例, 女110例;年齡30~80歲, 平均年齡(65.30±10.11)歲。健康體檢組男70例, 女50例;年齡30~83歲, 平均年齡(65.36±10.15)歲。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三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女心血管疾病組 240 140 100 65.36±10.14非心血管疾病組 240 130 110 65.30±10.11健康體檢組 120 70 50 65.36±10.15
1.2 方法 所有觀察對象均進行血清NT-proBNP水平檢測,使用酶聯(lián)熒光分析法(ELFA), 嚴格遵守試劑盒(廣東康億醫(yī)療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6]。清晨抽取受檢者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5 ml。將血液標本加入試管(含有二胺四乙酸、2500 U抑肽酶)中, 在1 h內進行血清分離操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健康體檢組的log 血清NT-proBNP水平檢測結果, 并分析比較心血管疾病組中t組之間log 血清NT-proBNP水平的差異。血清NT-proBNP水平的濃度表現(xiàn)為正偏態(tài)分布,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轉換后, 方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 以log顯示血清NT-proBN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心血管疾病組log NT-proBNP水平(3.06±0.50)明顯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組的(2.70±0.52)及健康體檢組的(1.41±0.2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s)
表2 心血管疾病組、非心血管疾病組及健康體檢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s)
注:與心血管疾病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log NT-proBNP心血管疾病組 240 3.06±0.50非心血管疾病組 240 2.70±0.52a健康體檢組 120 1.41±0.25a
2.2 t組心血管疾病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心律失常組與先天性心臟病組的log 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心肌病組、風濕性心臟病組、高血壓組、心肌梗死組及心絞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t組心血管疾病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s)
表3 t組心血管疾病的log NT-proBNP水平比較( ±s)
注:與先天性心臟病組和心律失常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log NT-proBNP先天性心臟病組 24 1.81±0.13心肌病組 28 2.49±0.33a風濕性心臟病組 28 3.25±0.64a高血壓組 30 3.20±0.50a心律失常組 36 1.88±0.38心肌梗死組 46 3.65±0.85a心絞痛組 48 3.05±0.21a
NT-proBNP與B型鈉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BNP)相同, 均由腦肽素前體分裂而來[7]。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NT-proBNP可作為心臟疾病的檢測標志物, 尤其對于慢性心力衰竭, 臨床診斷的價值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8]。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 當人體的心肌發(fā)生損傷, 或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即可增加NT-proBNP的分泌代償, 在其釋放入血液中時, 可使得NT-proBNP水平以及BNP水平同時升高。因此,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通過檢測NT-proBNP的水平, 可檢驗出不同心功能不全程度[9]。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進展, 發(fā)現(xiàn)NT-proBNP的檢測不僅僅局限于心功能不全的診斷, 其同樣可鑒定不同疾病的預后和危險程度。近年來發(fā)現(xiàn),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無癥狀階段時, 其已經(jīng)呈現(xiàn)升高趨勢, 進一步證明其屬于診斷心功能的首選生化標志物。
本次研究中, 對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以及健康體檢者進行血清NT-proBNP水平的檢測, 結果顯示, 心血管疾病組log NT-proBNP水平(3.06±0.50)明顯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組的(2.70±0.52)及健康體檢組的(1.41±0.2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體檢組的log 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心血管疾病組和非心血管疾病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將血清NT-proBNP水平用于檢測心血管疾病, 鑒別診斷的價值較高[10]。心律失常組與先天性心臟病組的log 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心肌病組、風濕性心臟病組、高血壓組、心肌梗死組及心絞痛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心肌梗死組log NT-proBNP水平為(3.65±0.85),明顯最高。以上結果提示, 血清NT-proBNP水平可預示心肌病變以及是否存在損傷等, 且病理與臨床診斷結果相符合。本次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提示NT-proBNP僅僅可作為排他診斷指標, 對于具體診斷應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疾病史以及相關檢查結果等, 減少誤診率, 提高診斷準確率。NT-proBNP作為不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標志物, 可有效對心血管疾病進行診斷。可為臨床治療作出指導, 并給予其預后判斷, 屬于一種有價值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綜上所述, 血清NT-proBNP水平可作為診斷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理想生物化指標, 臨床使用意義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