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露
摘 要:貢性之是元末著名詩人。本文論說了貢性之筆下的梅花題材畫作題詠,展現其題畫詩的意蘊之美、高潔之志以及詩作所反映的詩人的思想感情和隱逸林泉人生態(tài)度。另外從貢性之詩作的特殊體裁和散曲筆法來探究其詩作特色,希望能為元代詩歌研究添磚加瓦。
關鍵詞:貢性之 題畫詩 元代詩歌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A008)階段性成果
題畫詩是融合了中國古代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發(fā)展并相互融合的產物。詩、書、畫在題畫詩中融為一體,既體現畫者之思,又抒發(fā)詩人之感。由于文人畫的空前發(fā)達興盛,題畫詩的創(chuàng)作在元代達到繁盛。研究題畫詩,宣城貢氏三代不可不提。貢氏三代指貢奎、貢師泰以及貢性之。其中貢性之在元末的杭州文壇具有很高的聲譽,值得我們探討。
貢性之,字友初,貢奎孫,師泰侄。以胄子除薄尉,補福建理官。元亡,不肯求仕,改名悅,避居會稽,躬耕漁浦以自給?!皬男值苡谐鍪擞诿鞒撸灾凭咏鹆?,或歸宣城,俱不往?!盵5]250著有《南湖集》。善畫梅、竹,善作題畫詩。顧嗣立謂性之“少師(李東陽)稱其詩清新可傳”[1]1186。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馀》以貢性之的《湖上春歸》《吳山游女》二詩為例,稱其“詩才清麗,但纖濃乏骨”[2]139。從《南湖集》總體觀之,其詩作清逸婉麗,委婉而又真實地描繪了鼎革之際,一個有氣節(jié),但又逃避現實、向往隱逸生活的文人的心路歷程。
詩與畫的聯(lián)系,最早可上溯到漢桓帝時的劉褒,他曾為《詩經》中的《北風》《云漢》二詩配了兩幅圖,藝術感染力很強。至于唐代,出現了畫贊、題畫詩、論畫詩等詩畫結合的形式。詩與畫的關系在宋代發(fā)展?jié)u趨成熟,蘇軾提出了“詩中有畫”與“畫中有詩”的美學原則。殆及元代,由于山水畫的空前發(fā)達興盛,題畫詩的創(chuàng)作在元代達到繁盛,在數量上極為可觀,這一主題在風行元代文人圈,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它不再局限于鑒賞書畫,而是從畫說開,關注現實,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詩歌與繪畫在長期發(fā)展中相互融合,本文選取貢性之題畫詩為研究對象,希望能為元代詩歌研究添磚加瓦。
一、貢性之筆下的梅花題材畫作題詠
元代詩人題詠畫作,常融入自己的理想喜好,畫中所畫、詩中所詠即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宋元時期,竹、梅、松即成為中國花鳥畫中最常見的題材,人稱 “歲寒三友”。這些象征君子氣節(jié)品質的花草意象在題畫詩中出現眾多。在《詩經·終南》:“有條有梅” [3]226,梅花已經展露了不畏嚴寒、凌霜傲岸的品質,它高標獨秀的品格與淡泊隱逸、堅貞自守的君子性情如出一轍。因此,文人雅士對于梅推崇備至。
貢性之有詠梅、題梅、畫梅詩多達七十余首。除了受到當時詩壇風氣影響之外,還與他和王冕的交游有關。貢欽《南湖集序》云:“會稽王元章 (冕) 善畫梅,得其畫者無貢南湖題詩則不貴重,故集中多詠梅詩?!?[4]328其《題畫梅》有詩云:“王郎胸次亦清奇,寫盡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 [5]290王郎即元末畫家王冕,可見其詠梅詩與王冕梅畫有直接聯(lián)系。
(一)以梅見志
梅作為一個詩歌意象,常被文人賦予高潔傲岸的品質。貢性之的這類題畫詩不僅僅是對所題之畫內容的描摹,勾勒出了梅花的這種清華其外、淡泊其中的品格,還反映了自身思想情感,將文人皆崇敬的孤高潔凈的人生境界展現得淋漓盡致。貢性之大量詠梅,主要是梅花所蘊含的傲岸凌寒,堅貞自守的品格與自身的理想追求、人格精神相一致。如《雪月梅》,“老蟾墮影壓璚瑤,寒勒梅花氣轉驕。大地春風一披拂,可憐不與雪俱消?!盵5]299《畫梅》:“何事梅花偏耐冷,一枝先向雪中芳?!盵5]301詩人以梅自比,寫梅凌寒獨秀,迎風斗雪,暗喻自身傲岸凌霜的品格,達到元人袁桷所說:“詩中傳畫意,畫里見詩馀。”[6]768的藝術效果。
(二)以梅為友
然貢性之的這類題畫詩與眾多文人有所不同。他不僅僅將梅花看做一種抽象的表征,而是同“梅妻鶴子”的林逋一樣,將梅花看做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因此他筆下的梅花較之此時的詠梅詩,少了許多生硬的印象色彩,多了幾許情感的寄托。其《題梅》:“平生心事許誰知,不是梅花不賦詩?!盵5]287;“只有梅花識肺肝”[5]295,“眼中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5]307。愜意時與梅仙共舞,失意時也有梅花陪伴。梅不僅是詩人生活的點綴,也是他傾訴的對象、心靈的知己。
二、隱逸之風下的孤介情懷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政權,科舉的斷斷續(xù)續(xù),使許多文人地位不再優(yōu)越的同時,也喪失了入世為官的前途。不屑以吏仕進,失去了積極入世的熱情,屈身異族的民族意識,加之明哲保身的需要,這種種原因導致隱居成為當時許多文人的首要選擇。
對于塵世的不同態(tài)度決定了士人們對于自身的定位。大多隱士處于塵世之中而非山林,向往隱居卻始終羈絆于塵世,理想被現實所制約。他們多和世俗社會打著交道,過著名隱實俗的生活。這也是元代社會前期題畫詩人的主導形象。貢性之的不同在于,山林對他來說是現實的存在而非遙遠的理想。《青山云一塢圖》中他這樣評價塵世和山林:“城中車馬多如織,沒馬紅塵深幾尺”,“山兮云兮窅莫分,雞犬遙隔云中聞”[5]255。他將塵世中的車馬喧囂與山林中的雞犬相聞作對比,贊美山林,自豪的歸屬感油然而生。他在山林中欣然忘我,自得其樂,“卷舒隨所適,放浪由天真” [5]255。他的隱居之趣并沒有前人身在山林、心在塵世中的無奈,而是完全脫離塵世羈絆之后的輕松。即使是夕陽古道、行人稀少的蕭條景象,在詩人看來亦“雖無桃花源,亦與塵世隔”[5]264。
這一時期,陶淵明的詩作十分受文人的追捧,詠陶、和陶的詩歌眾多,他成為了元代遺民詩人的共同話語特征。這時,文人對陶淵明的印象已經有所改變,他不再是宋朝遺民心中采菊荷鋤的隱士,而是不仕二姓的遺民典型。
貢性之,元亡后不肯求仕,在他的詩作中,有不少詩篇都含蓄委婉地反映了其“惓惓不忘故國” [7]80-86之心?!对葡萏谩吩姟爸豢址切軇谌雺?,蒲輪晚歲故園恩” [5]281;《題畫竹木》“楚人腸易斷,莫唱竹枝歌” [5]281就表現了朝代更替,故國已非的心態(tài)。除了懷念故國舊事,詩人還借詩抒發(fā)了自己的志向?!额}撫松軒》“自甘身偃蹇,不復夢明堂” [5]266,詩人即便窮困潦倒,在故園風塵中艱難度日,但是他依舊堅守民族氣節(jié),拒不為官。再看《墨梅》:“醉折東籬朵,看如隔暮煙。莫驚顏色改,不是義熙年?!盵5]281《南史·陶潛傳》謂其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明書朝號,入宋以后不奉劉宋正統(tǒng),不肯出仕,詩文只書甲子而已。作者以陶氏自比,“其不事二姓之意尤灼然可見?!盵7]1134本詩以梅寫菊,在賦予梅花新的內涵的同時,暗含陶靖節(jié)不仕二朝之意,以明己志。
三、特殊體裁以及散曲筆法
貢性之作品中多七言,七言古、七言律、七言絕占大多數。除了這些詩作之外,還有一些特殊體裁的詩作,詩句不死守七字之數,隨文賦形,縱意揮灑?!讹L木軒為陳教授題》五言、七言相雜?!懂嫴恕肺簿洌骸白R得箇中滋味無,嗚呼識得箇中滋味無。”[5]260重章疊沓,意味深長。更有《題畫》:“湘雨晴兮湘水深,抱幽歌兮以笑以吟。蕭艾同列兮荊棘是侵,懷美人兮勞我心。江云飄蕭兮江水綠波,放舟中流兮以笑以歌。美人不來兮,其奈爾何?!盵5]260字數不等,恣意灑脫。《題畫梅》結句豪放恣意,多達十五字:“逋仙起舞來解嘲,請君與我看此高堂素壁一幅之生綃?!盵5]255元詩中實不多見。
我們知道,按照王國維先生一代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學”[9]1的說法,元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應該是“曲”。臺灣著名學者曾永義先生指出:“詞的最高境界是超妙空靈,曲的登峰造極是絢爛縱橫。”[10]189貢性之將散曲的筆法融入詩中。如《送錢九成》:“酌君酒,聽我歌。人生百年能幾何?會日苦少離別多。君來未久將適他,櫂郎催發(fā)江之沱。春草凄凄春水波,為君起舞毋蹉跎。勸君更盡金叵羅,君且去,我復歌。”[8]255瀟灑恣縱,有曲體音樂文學鋪排之意。這種多元體裁的通融,不同體裁間的交互影響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中國的題畫詩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種特殊的美學現象,詩畫結合使有限的畫面具有無限的意蘊。貢性之作為一名鼎革之際不仕二朝的文人典型,其題畫詩自有其文學意義和文化價值。改朝換代的時代背景下,隱逸之風形成了他詩歌的情感基調,傳統(tǒng)題畫詩中的山水竹林、花草樹木經貢性之的筆調描繪,就具有了自然綽約的風情、高潔傲岸的品格。
(拙作承劉嘉偉教授指導,特致謝忱!)
參考文獻
[1] 顧嗣立.元詩選初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 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3] 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傅璇琮.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金元卷[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5] 楊鐮.全元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 袁桷.清榮居士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7] 王樹林.元代貢氏三家詩文集考略[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8] 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 曾永義.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M].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yè)有限公司,1981.
[11] 王韶華.元代題畫詩的審美追求與題畫模式——以貢氏三代題畫詩為例[J].中國文化研究,2010.
[12] 唐朝暉.詠物、抒情與遺民情緒——元遺民詩人的詠梅話語[J].湖北: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