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正開放的課堂,要做到“收”“放”有機結合,實現(xiàn)“有向開放——交互反饋——集聚生成”。語文課的人文性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的活躍性等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課堂意外的出現(xiàn)。如何積極地采取有效策略將課堂意外資源進行生成,成了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課堂;意外;資源;生成
語文課堂開放性很強,學生思維旁逸斜出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即便課前作了充分準備也不能完全避免。這些意外雖屬細節(jié),卻不容忽視,值得教師鉆研和突破。若能及時捕捉、分析和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好這些教學意外,在這些意外中滲入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評價理念,就能令我們的課堂釋放出新的精彩。研究教師如何正確機智地處理意外,怎樣用心、用情地去呵護意外資源,使其真正轉化為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 一點智慧,發(fā)現(xiàn)資源價值
我們關注課堂意外、注重可生成,其實也是關注學生本身。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在語文課的教學中總會有一些不合常規(guī)的表現(xiàn):或許是一句怪問,或許是一個夸張的動作,又或許是一些看似與教學“毫無瓜葛”的舉動。教師面對這些意外資源時,首先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學會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其資源價值。
我正要上說明文《新型玻璃》一課時,剛在復習回顧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發(fā)現(xiàn)有一大半的孩子對即將要用的講授方式有了無趣的預見,滿臉的失望,剛想開口訓斥,卻轉念一想,學生們既然這么不感興趣,何不如換個方式來學?……接下去是師生的對話:
師(突然發(fā)問):同學們,你們對說明方法都很了解吧?
生:是啊,太無聊了……
師:好,我們今天換個角色,我也覺得這一篇說明文很簡單,你們來上給我聽,怎么樣?
生(半信半疑):我們?……行嗎?
師:當然!老師相信你們!現(xiàn)在以4人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找出文中分別介紹了哪幾種玻璃?分別有什么特點、作用?等會兒交流完,派代表來發(fā)言。你們來當老師的老師!你們一定會把我教會的,是嗎?
生(又驚又喜,異口同聲):是??!
師:開始吧……
這節(jié)課學生的交流非常精彩、到位,加上其他人的補充,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頓時變得趣味橫生!學生不但對課內的玻璃特點作用分析得精準到位,而且拓展想象出其他的新型玻璃:“香味玻璃”“音樂玻璃”“吃粉筆灰玻璃”“發(fā)光玻璃”“屏幕玻璃”等奇思妙想,大大提高了課堂容量。
一次意外的事件,打亂了教學的秩序,課堂需要老師的智慧,有了智慧,原本是一場“訓斥的意外”變成了師生間愉快的對話交流,變成有效的資源價值,也正是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改變,事半功倍,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成一份動態(tài)的精彩。
二、 一次追問,放大資源價值
只要課堂存在,教學意外就必定相伴左右,作為老師,當您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課堂“意外”時,要停下腳步,通過追問孩子,轉問全班,引導學生思考的路徑和深度,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放大這個教學資源,推進課堂教學。
如教學《假如》一課時,一位老師提出問題:想象畫面:你仿佛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
生:小樹很冷。
師:你怎么知道小樹很冷?
生:因為課文中說小樹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師:哪位學生來演一演?
這時一位學生上來演(孩子雙手抱在胸前,弓著背,還微微顫抖著)。
課文上到這里,原本可以指導朗讀,體會小樹的冷了,可是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表演得十分到位,這是多么難的“意外”,可不能錯過,于是決定繼續(xù)追問下去:
師:演得真好。看來小樹啊,冷得都顫抖起來了!
師:縮著身子的小樹,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我好冷啊,有個太陽就好啦。誰來幫幫我?(顫抖著聲音,用微弱的聲音說道)
老師還不滿足,繼續(xù)發(fā)問:你能不能加個語氣詞?
生:哎……哎……
師:多可憐的小樹啊!縮著身子不停地唉聲嘆氣,這就是——輕輕嘆息。
生: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一定要給小樹畫上紅紅的太陽,讓小樹不再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老師抓住學生表演的一個精準的動作,利用這一課堂“意外”,層層推進,放大教學資源,重組教學資源,全班在師生互動中達到了認知的、道德的、情感的新水平,突出中心便水到渠成了。
三、 一個點睛,提升資源價值
將軍晶老師執(zhí)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大膽放手,通過一次次巧妙的發(fā)問,引發(fā)學生的一次次由淺入深的品讀、思考、感悟:
“你從哪段話中讀出王熙鳳的熱情?”
“王熙鳳真的關心林黛玉嗎?請剛才朗讀王熙鳳那一段話的同學請站起來,現(xiàn)在你就是王熙鳳。”
“現(xiàn)在,你覺得‘鳳辣子是怎樣一個人了,蔣老師問,你來答。你只需要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
而這三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回答可謂“意外”百出,但一切又都在蔣老師的意料之中。學生通過與老師的一個又一個來回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了王熙鳳熱情關心的表面之下掩藏著的虛偽、阿諛奉承、愛慕虛榮、野心勃勃的丑惡嘴臉。學生的回答生成了課堂資源,而老師的一個個的點睛追問,不斷在提升資源價值,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深入探尋著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本質。
總之,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氛圍,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了平等的對話,心的交流,這里老師的一點有意識的“放”,才放出學生的敢想、敢說、敢爭論,才放出一個個的“課堂意外”,讓它們成為教育的良機,轉化為美妙的教育資源之花,得以絢麗綻放,得以收獲課堂精彩。
參考文獻:
[1]孫傳遠.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06(06).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01).
作者簡介:
李麗麗,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