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坤,呂國榮,2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超聲科,福建 泉州 362000; 2.泉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圖1 肺隔離癥 A.胸部CT平掃; B.胸部增強CT; C.CDFI圖像,箭示右側胸腔病灶內供血動脈; D.病理圖(HE,×100)
患兒女,14歲,主因“反復咳嗽、咳痰3個月”入院。查體:右下肺呼吸音低,余未見異常。胸部CT平掃示右下肺后基底段斑片狀密度增高影,緊貼胸膜,其內可見氣液平面(圖1A)。胸部增強CT示右下肺病灶呈不均勻部分強化,其內見血管影,供血動脈來源于降主動脈(圖1B)。超聲提示右側胸腔近背側胸壁處混合性回聲,其內可見來源于病灶深方的血流信號(圖1C)。超聲引導下右肺穿刺活檢病理示纖維組織中散在肺泡管樣結構,肺泡腔內見泡沫樣組織細胞,間質大量炎細胞浸潤,考慮先天性囊性腺瘤樣畸形。臨床診斷:右下肺隔離肺合并感染。行胸腔鏡下右下肺葉切除術,術中見右下肺葉基底段供血動脈發(fā)自降主動脈。切除右肺下葉,切開切除標本,見大量黃色
膿性分泌物流出。術后病理診斷:肺組織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細支氣管囊性擴張,血管壁增厚,血管閉塞改變明顯,符合葉內型肺隔離癥(圖1D)。
討論肺隔離癥是一種與先天性血管發(fā)育異常相關的罕見胚胎發(fā)育缺陷,根據有無獨立的胸膜包裹可分為葉內型和葉外型,葉內型約占75%~93%,葉外型相對少見。本例為葉內型肺隔離癥。葉內型肺隔離癥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胸痛等癥狀;而葉外型通常無癥狀,多為體檢偶然發(fā)現,且常被誤診為肺癌。CDFI可顯示病灶的供血動脈來源,對診斷胎兒肺隔離癥具有重要意義。超聲診斷兒童及成人肺隔離癥價值有限,但對靠近膈肌或胸壁的病灶,超聲仍可提供重要的診斷依據。肺隔離癥首選胸腔鏡手術治療,但術中存在致命性供血動脈損傷的風險;術前CTA、MRA可顯示供血動脈數量、起源及走行,有助于降低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