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線學習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然而,通過MOOC教學始終無法展現(xiàn)出課堂上的學習熱情與討論,且在實際創(chuàng)建與推廣時,亦產(chǎn)生顯著的制約性。因此,本文針對MOOC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混合學習教學模式。混合學習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使MOOC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深入融合,形成多元化、立體化課堂學習模式,積極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多樣性教學方法,同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成高校實際教學目標并滿足根本需求。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MOOC教學;傳統(tǒng)教學;混合學習;探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8)13/14-0173-03
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入到當今社會各個領域,對于教育領域而言,無論是管理體制、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模式等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在線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引起了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視。2015年4月份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提出,高等院校在明確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本校實際需求的前提下,應當大力推進開放型在線課程的使用,將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與當前在線學習熱潮緊密融合,形成多樣性、開放型在線教學課程。就高校而言,推進開放型在線課程的使用不應是簡單地將諸多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引進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之中,而應是演變出全新的教學模式。
1.輟學率極高
在線課程是MOOC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卻也導致MOOC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無法制約學習者的問題。具體而言,MOOC教學以移動終端設備為學習平臺,對于學習者而言,只需熟練操作移動設備即可參與學習,這一因素往往導致MOOC的課程在設立初期常極為火爆,大量學習者在線報名,然而最終學習完全部課程內容并且獲得合格證書的人卻寥寥無幾,由此可見MOOC教學具有極高的輟學率。
2.質量有待提升
MOOC不斷探索、開發(fā)多樣性教學平臺,然而保證教育質量依舊是不可動搖的根本前提,教育質量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諸如課程內容是否豐富、課程是否依據(jù)專業(yè)與繁簡程度進行分類、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學術是否具備專業(yè)性與權威性、整個知識體系是否完整、是否遵循由簡入深的原則及其實際評估辦法與認證標準等。但通過現(xiàn)有MOOC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MOOC在教育質量、品牌信譽、社會認可等方面都需要繼續(xù)提高。
3.育人效果不理想
MOOC的受眾群體巨大,教師無法根據(jù)學習者自身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輔導與鼓勵,對學習者實際情形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學反饋、學習評估以及因材施教方面收效甚微。而對于學習者自身而言,必須具備極高的自制力與計劃性,否則無法確保學習的連貫性與完整性。
4.課程設計較復雜
MOOC的課程開發(fā)具有極高的標準,為了吸引更多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必須提早做好素材等方面的準備,如豐富多樣的背景、精簡細化的內容等,同時,還要依靠專業(yè)技術者的技術手段來制作課程,這些對于教師而言,費時費心費力。
1.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課時的補充
目前我國正致力于教育改革,爭取最佳教育標準與狀態(tài),受教育改革影響,各類專業(yè)課程在學分設計方面逐漸細化,原來許多專業(yè)課程以“大課時”為主,現(xiàn)在被逐步分解、細化成一系列“小課時”。針對此種變化,MOOC展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無法具備的優(yōu)勢,MOOC利用片段式視頻作為教學手段之一,既使學習內容更加簡潔、易懂,也極大地縮短了學習者的實際學習時間,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易產(chǎn)生厭倦與疲憊感。MOOC的在線學習特性,使學習更加隨性、方便,學習者可根據(jù)自身實際需求,隨時隨地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講授的一些不太好理解的專業(yè)知識內容,可放置在MOOC平臺上,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以自學、鞏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充分掌握所學課程內容,又能幫助教師在有限課時限制下達到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將MOOC與傳統(tǒng)課堂有機結合,能使原有課時下所學知識與內容更加豐富且多樣化。
2.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補充
MOOC平臺作為開放型在線學習平臺,有如下特點:一是支持大量學習者同時、同步通過平臺參與各類課程學習;二是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供教師使用。教師在MOOC平臺獲取所需資源,充分掌握學習者實際興趣以及思考模式等,并與課堂教學內容、方法以及經(jīng)驗相互貫通,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3.對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
我國高校目前針對教學資源的建設及使用基本都是自建自用,缺乏有效的機制和平臺使資源共建共享。而MOOC是面向全球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分享,不僅能促使全球不同地區(qū)之間高等學校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而且各高校還可逐步創(chuàng)建具備區(qū)域性特征的MOOC聯(lián)盟,通過競爭機制尋求良性發(fā)展。
4.對高等教育終身化的促進
目前高等教育理念主張推行終身化思想,并將其視為現(xiàn)行教育的根本準則與核心目標。但終身教育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因多種因素限制,其發(fā)展規(guī)模較為一般,同時收效甚微。而MOOC平臺規(guī)模龐大,進入門檻低,并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符合終身教育受眾群體的根本需要。
1.以課堂教學為根本
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必須以依托信息技術為前提,秉承學習與無縫學習有效銜接的核心思想,圍繞學習者實際需求創(chuàng)建具備混合性與深度性的全新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與MOOC平臺相結合的立體化、多元化教學共同體,從而解決高校學生對不同學習環(huán)境與方式的多樣性需求,營造實體與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有機交互、諸多學習者共同協(xié)作、師生在線溝通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求知,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樂趣,使其通過自身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2.以MOOC平臺為依托
從高校教師的角度而言,MOOC平臺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有利于獲取所需教學資源,豐富備課內容。MOOC平臺上擁有諸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程資料,教學資源豐富,高校教師通過MOOC平臺能夠獲取諸多靈感與啟發(fā)。第二,有效增強自身教學能力與水平。MOOC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固有限制,高校教師可通過在線交流與討論等方式獲得更多優(yōu)秀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專業(yè)內容。
從高校學生的角度而言,MOOC的顯著優(yōu)勢表現(xiàn)為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學習時,對學校、課程內容、授課教師、學習時間以及地點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完全的自主性,無諸多限制因素。
MOOC既豐富了高校教師對教學資源方面的迫切需求,又解決了高校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愿望。
3.以學生能力培育為核心
構建MOOC與傳統(tǒng)課堂結合的混合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能力培育是重中之重。在這樣的混合學習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固定在同一空間和時間,所以應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使學生能在課堂內外都有學習的同伴,并能共同成長。學習共同體能滿足高校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愿望,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自我信息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MOOC影響下的高校教育實際就是高度整合技術、師生、學術與語言等諸多元素的剛柔并濟、共生共同的混合教育模式。所以教育管理者、教育者以及學習者都應當認清自我角色與目標,正確自我定位,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
[1]吳南中.混合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設計框架重構——兼論教學大數(shù)據(jù)對教學設計的支持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8-24.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4/28/content_2854088.htm,2016-12-05.
[3]王保國.關于“慕課”(MOOC)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關系的思考[J].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39-41.
[4]趙男男,單昭祥.MOOC模式下《電算化會計學》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
作者簡介:趙男男(1982.9—),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信息化、計算機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CJ2015013);2016年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建設與應用研究”,粵教高函〔2016〕236號;2016年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項目(項目編號cjky20161704);2017年度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ZLGC201701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