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代教師,教學的理念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學生的認知程度不同、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同、學習過程中的感覺不同、收獲不同、進步不同。所有這些,都要感謝一代代教師永不停歇的教學改革和科技的進步。
【關鍵詞】兩代教師;教育改革;學生進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朱自清的散文《春》以其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春光圖,一直入選各種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感染著中國一代代的中學生,熏陶著他們的情感,啟迪著他們的心靈。
20年前,作為學生的我,在李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誦中,步入了那片綠意濃濃的青草地,那鶯飛蝶舞的百花林,沐浴著煙籠薄紗的春雨,一任輕柔溫潤的春風輕拂臉龐……在李老師詳盡的分析中,領悟到生命中的體驗可以借助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表達出來與他人共享,可以借助句式的長短、疊詞的運用等來更好地與他人交流,我們盡情地徜徉在由一個個漢字編織的美妙世界中。而今,我也站在了講臺上。與李老師相比,我多了好多法寶,掛圖、錄音機、網(wǎng)絡、多媒體等,該怎樣向我的學生展示那美妙的文字所描繪的世界呢?
朗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將磁帶放入錄音機中,借鑒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錄制的錄音,自己的朗讀更能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那草之嫩、花之艷、風之輕、雨之曼妙更能在朗讀中顯現(xiàn)出來,在學生的閉眼傾聽想象中,我看到了學生臉上愜意的微笑,那滿意的神情,一如學生時代的我。放錄音、師范讀、生試讀、師生評讀、師生共讀、師生品讀,朗朗的讀書聲直飄向教室之外。
“哇噻!”當媒體屏幕上配樂展示出流光溢彩、蜂飛蝶舞的盛世春光時,學生們一片驚呼。教室外雖已是秋意漸濃,但學生不用舉步,不用進入時光隧道便可親臨其間,感受那濃濃的春意,伴著輕柔舒緩的音樂,東風近了,近了,春天的腳步已來到了教室,來到了學生的身邊。
該怎樣讓學生領悟文章的妙處呢?是像李老師那樣詳盡的分析嗎?不可!借助網(wǎng)絡及參考書,學生可以查到關于教材內容及寫法的分析,教師再細細分析已無太大的必要。而時代的發(fā)展需要的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一代,教師已不再是“執(zhí)教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我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學生的學習所得及困惑,共同提高對文章的感悟。于是,借助網(wǎng)絡交流教學信息,借鑒教材處理方法,我給學生設計了幾個問題:
1.《春》一文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分?為什么喜歡?該怎樣讀?
2.《春》一文中,有沒有值得修改的地方嗎?
3.你從《春》中學到了什么?
4.你對《春》一文還有什么困惑?
5.類似的文章你還能推薦一篇來與大家分享嗎?
大家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我,忐忑不安中,讓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在課堂上提出來,從內容到寫法,從課內到課外,我與學生共同學習、感悟、提高。有課堂如此,不亦樂乎?
感謝有你——網(wǎng)絡,開闊了我們師生的視野,拓寬了我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春天僅僅在朱自清的筆下,僅僅在學生的課本上嗎?不,春天就在我們身邊!于是我?guī)е业膶W生走向春天——“尋找春天”活動在進行。我與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區(qū),走向郊外,與真實的天地間輕吻春風,笑迎飛燕,聽翠鳥鳴山澗,看清溪漫嫩草,歡歌沖云霄,好不熱鬧!好一個春行山間!同學們目光所及心之所至,看、思、問、辯,好不熱鬧!歸來后,我讓學生以“春在________”為題開始交流寫作對春的感受,《春在花園的角落》《春在鳥鳴枝頭》《春在原野》《春在指端》《春在腳下》《春在老人的笑臉》……看著學生的“大作”,揣測著他們的內心感受。我笑了,那笑一定也如李老師般地欣慰燦爛——笑,只為學生在成長。
感謝有你——我的學生們。有了你們,我才知道原來春不只在我們的眼中,她還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僅可以享受春天,還可以創(chuàng)造春天,只要心中有春天,春天就每天都在!
科學在發(fā)展,教育在進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正在全國展開,與李老師們的教學相比,現(xiàn)在的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不同。李老師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我們只是靜靜地聽或記,我們按照老師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軌道進行思考。而新課程則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就“學”而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感謝有你——真愛。愛自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四季的美;愛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了成長的美;愛國家,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進步的美;愛進步,我們發(fā)現(xiàn)了知識的美。正因為人間有真愛,一代代的人民教師為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在天天努力著,享受著授人知識、感悟知識的快樂。
讓我們抓住機遇,盡享盛世年華,共創(chuàng)明日輝煌!來吧,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們。
參考文獻
[1]楊建成.基于網(wǎng)絡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2]杜瑩溪.文本拓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3]段小飛.豐富教學范式引導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顏丙芹,女,1968年生,山東泰安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寧陽縣華豐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