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良好的學前教育有助于孩子在上小學前對今后所學的知識以及學習氛圍有初步的感受,以便孩子可以更好地吸收新知識。然而,在對我國學前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后,文章作者發(fā)現存在教育學缺乏且利益遠大于公益性的問題,這對我國今后學前教育的開展是極其不利的。鑒于此,文章將著重對學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育性;公益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9.2??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兒童在正式入校前會普遍接受學前教育,以便其可以快速融入學校的學習氛圍當中。通常來講,3~6歲的孩子是接受學前教育的平均年齡。與此同時,我國不管是對教育本身還是對學前教育均同樣重視,并且對學前教育同樣有著教育性以及公益性方面的要求,以便接受學前教育的孩子可以有效地了解并接觸教育本身的含義。
1.學前教育存在利益大于公益的現象
家長對孩子學前教育越來越關注,為眾多盈利性教育機構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機遇。然而,盈利性教育機構的存在與學前教育公益性有著一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此外,隨著我國學齡前兒童數量的增多,公立幼兒園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民辦幼兒園大量出現,其提高了學齡前兒童的學前教育費用,進而使得學前教育存在利益大于公益的現象。
2.學前教育的教育性有待加強
對學前教育而言,其目的是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學校的氛圍,使其快速地了解有關學習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其中,教育是學前教育的核心所在,然而, 在對部分幼兒園的調查中發(fā)現,幼師的工作職責僅僅是完成對孩子的照顧工作,而對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
3.綜合素質高的教師在學前教育中有所缺乏
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開發(fā)智力。然而,在對部分民辦幼兒園的調查中發(fā)現,教師專業(yè)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甚至許多民辦幼兒園中的教師沒有取得相關的教師資格。這對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埋下了一定的隱患,并且導致兒童難以真正獲得智力上的開發(fā),對其今后在學校的學習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1.明確學前教育責任
教育與經濟的平衡發(fā)展是做好學前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因此,政府應對盈利性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將學前教育產業(yè)變得更加市場化,尤其是對民辦幼兒園來講,切不可讓其打著教育的旗號來實現其獲取經濟利益的目的,應以公益性教育為出發(fā)點,全面做好學齡前兒童的學前教育工作。
2.政府應加強學前教育扶持力度
政府應積極投入資金來興辦公立幼兒園,在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的同時,全面加強學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以便學齡前兒童可以享受更好的學前教育,實現學前教育的公平發(fā)展。此外,在財政資源分配上,應加強對兒童學前教育的幫扶力度,以便將公益性服務的理念落到實處,切不可出現財政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以免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大打折扣。
3.關注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多采用引導的方式來使學齡前兒童更好地明辨是非以及明白事務的基本原則。鑒于學齡前兒童的未來成長與學前教育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應將幼兒園作為培養(yǎng)兒童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場所,使幼兒的判斷與認知能力在幼兒園中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增加其對知識的探索興趣,有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4.積極提升學前教育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
鑒于教師在兒童學前教育存在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對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加以重點關注。除了關注教師教育綜合素質水平提升的同時,還應注意控制男女教師的比例,以便將男教師堅強、剛毅的性格特點在學前教育中體現出來。此外,積極做好教師在不同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工作,為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打造出專業(yè)綜合素質更為突出的教師隊伍。
總之,學前教育對學齡前兒童入學后的學習情況有著密切的影響,所以應積極對現階段所存在的不良學前教育局面進行有效的改善治理,使學前教育的教育性與公益性可以真正發(fā)揮出來。
[1]陳美華.學前教育必須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中華少年,2016(13).
[2]王荷香.教育性和公益性——學前教育兩大特性的有效保持[J].吉林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