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深圳福田區(qū)的華強北商業(yè)區(qū),前身是生產(chǎn)電子、通信、電器產(chǎn)品為主的工業(yè)區(qū)域,擁有廠房40多棟。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華強北區(qū)域功能發(fā)生變化,逐漸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市場。1998年開始,當?shù)卣皶r把握轉變的契機,對華強北進行改造,此處順勢躍為深圳最傳統(tǒng)、最具人氣的商業(yè)旺地之一。2008年,華強北獲得“中國電子第一街”榮譽稱號,標志著業(yè)內確認了其全國電子商業(yè)界龍頭之地位。
而上海的虬江路,一度也是市民眼里“華強北”的某種“變異”。說到虬江路,上海人的第一反應:“哦,二手電子市場嘛”;“哎,淘貨圣地呀”;“嗯,‘虬這個字不好念,考文化的,哈哈”(據(jù)考證,“虬江”原為吳淞江,即蘇州河的故道,“虬江”一詞,其實是吳語“舊江”的訛音)。
從最早期的零星幾個路邊攤位,到上世紀90年代自成氣候的電子市場,在“虬江路”的“路生巔峰時期”,市場里賣的,要么是二手的便宜東西,要么是全新的、但比主流稍微落后的產(chǎn)品。像二手筆記本、工包顯卡、光驅等等“居家出行必備好貨”,比比皆是,琳瑯滿目。老玩家點評,“這里,2000塊能買到堪比6000原裝的組裝機,贊?!?/p>
虬有“小龍”之意,不過,虬江路“這條虬”,實在更像是生猛的“地頭蛇”,非常強悍,非常罩得住阿拉老百姓的生活。除了“簡化復制華強北成功模式”,虬江路兼賣衛(wèi)浴用品、體育用品、鐘表、樂器甚至服裝,儼然一個市井氣十足、親親熱熱的綜合百貨市場。有多少朋友在這兒淘過日本手機、CD機、MP3?有多少自己組裝PC的機智宅客,在這兒與老板唇槍舌劍,大戰(zhàn)三百回合,只為實惠價搜羅到顯卡主板、CPU和內存?還有多少追風少年,鍥而不舍,終以低于市價一半以上的錢,購得心儀的山地車?
當年,虬江路的商家用集裝箱進貨,場面蔚為可觀,生意紅紅火火。不過,“出來混,也是要還的”,由于缺乏管理和各種店鋪的“野蠻生長”,包括違法經(jīng)營、違章搭建等安全隱患問題,加上受到網(wǎng)購沖擊,虬江路近年來頗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老板們嘆氣:生意越來越難做啦。
為營造更好的宜居環(huán)境,四川北路街道牽頭,會同多部門在今年對虬江路開展了集中整治。店鋪將被關停整改,不少商家便索性“放手一搏”,拋貨甩賣,吸引了大批“淘客”前來感受“最后的時光”。狹窄的馬路上人來人往,號稱被“賤賣”的老物件一件件地被淘走,人群中更有注意到“軋鬧猛”的媒體鏡頭的,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友情提醒:“多拍點啊,以后上海不會再有這樣的地方了……”
但是,暫時的再見,是為了未來的重聚。相信舊貌換新顏的虬江路,會從“小龍”慢慢成長為一條“巨龍”。
說到虬江路,上海人的第一反應:二手電子市場,淘貨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