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筆者拜讀了教育名家魏書生的《如何當好班主任》,我領略了大師的風范,獲益匪淺。現(xiàn)在獨生子女是班級成員的主力軍,決定了班級管理中特殊因素的客觀存在。對待班級“特殊群體”一定要做到“特事特辦”,一旦教育失當,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班級管理舉步維艱。那么,面對“特殊群體”,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力挽狂瀾呢?
特殊群體在班級中是客觀存在的。特殊群體,是相對于班委會這類正能量團隊而言的,是學生交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邊緣化群體。群體成員的情緒色彩明顯,成員之間的關系結構比較固定,協(xié)調性較強,會自然產(chǎn)生“領頭大哥”。從他們與班級的關系來看,特殊群體大致可分為三類:(1)隨和派;(2)趨利派;(3)對抗派。第一種特殊群體會支持、配合班級工作,贊同集體決策,像課內外自由組合的合作學習(活動)小組當屬此列。第二種特殊群體對待班級事務不冷不熱,如果遇到對他們有益的班級活動,就會表現(xiàn)主動,反之付之冷淡,正常情況下不愿與班集體發(fā)生激烈的矛盾沖突。第三種特殊群體的破壞性強,與整個班級針鋒相對,貌似不可調和,這類特殊群體是班級管理中主攻的轉化對象。
這種特殊群體一般具有全員行動的活動特點。破壞力很強,負面影響的擴散面廣,后果較嚴重,群體活動容易達成共識。成員 “江湖義氣”重, “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思想根深蒂固,對待與處理問題,“硬漢”形象明顯,攻守同盟牢固,有一定的內在凝聚力。成員結構相對穩(wěn)定,群體內部無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但有心理默契形成的標準?!邦I袖”人物是在群體活動過程中自然產(chǎn)生的?!邦I袖”是特殊群體的中樞和核心,協(xié)調成員關系的能力較強,在群體內威望較高。
站在這種群體的對立面來看,其危害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班集體和諧發(fā)展的影響,二是對班級成員個體成長的影響。這種群體的反叛情緒與班集體的積極情感水火不容,他們的言行是對班級榮譽、利益的蓄意損害,嚴重阻滯了班級的正常發(fā)展。他們的存在必然會影響一些學生,加速消極情緒的擴散,甚至會催化“趨利派”特殊群體的消極墮落。如學生薛某某,組織紀律性極差,心理嚴重扭曲,言行失控,我行我素,與班級步伐格格不入。他不僅和同學斗毆,還有毆打老師的荒唐歷史。教室里吸煙,課堂上吃喝隨便,公然玩手游、玩撲克、怪聲不斷,師生是不敢怒也不敢言。群體成員把他當“英雄好漢”緊隨其后,對班級發(fā)展和學生個人成長的危害嚴重。
要做到教育轉化對癥下藥,就必須弄清特殊群體的成因。特殊群體的成因不外乎以下方面:一是教師的外力作用。教師言行、表情、情緒的傾向化流露是挫傷學生自尊心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同學的外力作用。個性、習慣、品行、成績、教師的喜歡程度等差異,讓個別學生遭受了大部分同學的歧視。久而久之,因為集體溫暖的缺失,他們心理失衡,精神孤獨,形成反叛、對抗的群體。三是家庭的影響。子女長期身處家長言行不檢點、教育觀不正確的環(huán)境下,就會迷失自我。四是社會的影響。信息和網(wǎng)絡時代的迅猛發(fā)展伴隨著社會消極因素的出現(xiàn)。有的學生因交友不慎而誤入歧途,有的學生因接觸不健康信息而心靈扭曲。學生薛某某就是在這種復雜環(huán)境下長大的,他當屬特殊學生中最典型的案例。因此,他身上暴露出的問題多而頑固,解決起來相當棘手。
新時期的班主任應該是服務型、智慧型、社會型的。特殊群體的教育是對教師素質的嚴峻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完善人格,不斷刷新自我。這樣,教師在教育轉化工作中,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