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標點符號作為文字記錄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優(yōu)秀的詩人定能純熟的運用各類標點符號使自己的詩歌逸趣橫生,張順瓊毫無疑問在此列。在所有符號中她最鐘情破折號和省略號,詩人運用這兩種符號輔助詩歌情感的表達、形式的成就、節(jié)奏的變化,使詩歌的解讀復雜化,是難能可貴的嘗試。
關(guān)鍵詞:張順瓊;詩歌;破折號;省略號
張順瓊,貴州布依族女詩人,原名張曉琴,筆名白雪。詩人在《古井·后記》中寫道“初二快結(jié)束時,又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退學……寫作,就從那時候開始”[1]196,由此可知,張順瓊初中時就已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直到1991年才發(fā)表作品,她是一位高產(chǎn)的詩人,著有詩集《綠夢》(1991年)、《月戀》(1991年)、《古井》(1994年)、《秋箋》(1997年),其中《綠夢》獲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
張順瓊自幼由養(yǎng)母與外婆撫養(yǎng)長大,沒有體會過雙親的疼愛,在人生菁華的青少年時期遭逢了十年大動亂,也曾為了心靈的自由離過婚,因而她發(fā)出了“我因不幸而成為詩人”的吶喊。誠然,異乎尋常的人生體驗豐富了張順瓊的創(chuàng)作造就了她獨特的詩歌風格,所以她的詩常含哀愁,憂思多于喜悅,這樣的詩人,定然追求極致的詩美,于是涵義多變又具有形式美的破折號與省略號就成為了詩人的摯愛。分析詩人詩歌中破折號與省略號的運用時僅以其新詩作品為研究對象,《秋箋》以及《古井》的第六輯《閑賦百余首》都是古詩詞選集,不屬于此次研究范圍,這里不做討論。
一 破折號
當詩人們已經(jīng)不常使用標點,習慣用空格代替所有符號時,張順瓊堅守著自己的立場,毫不猶豫的在自己的詩歌中大量使用破折號,無可否認,破折號的廣泛用途在她的詩歌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詩人常常能夠給予破折號合適的位置,使之從形式、意義、節(jié)奏方面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
(一)破折號對詩歌形式的影響
形式是詩歌的語言,巧妙的運用各種形式承載不同的詩思是詩人們樂此不疲的游戲。張順瓊也是如此,但她并非毫無章法的亂來,而是以符號作為切入點,總結(jié)出自己適用的方法。她試圖使用破折號打亂詩歌原有的形式重建一種新的范式。
隨意翻開詩人的詩集,愛用破折號就不再是一個秘密,但提到破折號的絕妙用法,不得不提詩人的《土屋》:“土屋/——褐色的/晚來的風常渲染天空的低暗/低暗的天空卻鼓噪褐色的土屋”,以上援引的這段詩歌中,“土屋”二字在原文中是遠遠獨立出去的詩歌名稱,詩歌正文第一段以“——褐色的”開頭,詩人運用一個破折號將詩歌的標題與首段連接起來,于是“土屋——褐色的”與末句的“褐色的土屋”形成了回環(huán)往復。這里還可以進行這樣一種設(shè)想,如果將“——褐色的”看成標題的補充,獨立剩下的兩句詩聯(lián)系也更緊密,上句中“天空的低暗”與下句中“低暗的天空”首尾銜接,整個第一段更能給人一種整體的觀感。詩人以切身的實踐證明以一個符號造成詩歌形式的重組與多重解讀并非不可能。
此外,詩人還熱衷于以破折號開頭造成陌生化的視覺效果,這從《天淚》中就可看出:“——/有人問我/你為什么哭”,張順瓊在詩歌甫一開始就拋出了破折號,十分突出,乍看之下,總會最先注意到這個破折號,繼而因好奇破折號的作用或含義去細讀詩歌,這就從形式首先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二)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張順瓊常常賦予破折號各種各樣的含義,以此含蓄的不著痕跡的代替容易被看破的文字表現(xiàn)一切。破折號的尋常用法及含義多而不精流于簡單化,然而經(jīng)詩人巧手編織進詩歌,其效果迥然不同,更添一層風韻。
有時破折號代替著冒號的作用,用來引出將要說的話,如月光呢喃的內(nèi)容、石磨絮叨的自言自語:“直到悠長淡雅的月光/在你、我的額頭悄悄呢喃——/何不以同樣的季節(jié)同樣的情感”(《殘花盡時憶昔年》);“就一直在/茅房的檐角絮語——談梔子花在峭寒的風中吟唱”(《石磨》)。有時它起著補充說明的作用,說明老樹回首了什么,“不想回首又回首/——多少風風雨雨/多少浮浮沉沉”(《一棵老樹的悲哀》);或是說明詩人未完的話——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今天,面對你,我猛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詩人的良心”(《夢斷深山小屋旁》)。
詩人還常用破折號來成就修辭,比如用它來引出比喻的喻體,“所有的昨天都在夢里/——如沉默的大山/如流動的彩云”(《走過山林和草地》);用它來自問自答,形成一種奇妙的設(shè)問,“誰在窗外?——影子。”(《誰在窗外》);用它來形成排比“我和它走進大山的皺褶/日里夜中嘶扯著自己大笑——/一笑假面人生竟放異彩/二笑普通百姓世態(tài)炎涼/三笑古老文明的國度”(《雪融之后》)。
(三)破折號之于詩歌節(jié)奏
節(jié)奏是詩歌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顯著標志,詩人以詩歌語言或符號形成一種抑揚頓挫或朗朗上口的音樂美,使詩歌便于歌詠朗誦的同時能夠幫助作者表達思想情感。張順瓊用破折號來改變詩歌節(jié)奏的嘗試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停頓;詩人在回憶童年時曾吟詠道“水車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不定就象風婆在水中撤金”(《水車》),詩句中,“水車的”與“葉片”中間的破折號形成的停頓使人感受到詩人的愉悅之情,似乎是想到了水車,突然沉浸于幼時的美好回憶忘記往下說話從而造成了中斷。二是復沓,不斷的將部分詞句反復詠唱,用以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如果可能/這聲音就/——是詩/誰會俯身拾起/會綠得動人/——是夢/就闖進夢里/彈奏人類的和弦/——是浪”(《撥響翠竹的旋律》),詩人以破折號牽引出三個“是……”使詩歌語言極具旋律感;在另一首詩中,詩人多次運用破折號完成了兩次復沓:“我仰望繁星/——企求片刻的寧靜/我呼喚真實/——你在哪里/年年歲歲/都只有/自由——命運/命運——自由/繁復交錯地/涌過心房”(《我不知道》)。
二 省略號
有賴于詩人敢于突破的勇氣,在大量的符號試驗中,她不斷的在詩歌中投入省略號就像不斷在菜品中試探著放入新的調(diào)料,諸多實踐使張順瓊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著省略號散發(fā)出的審美感染力,于是詩人以詩歌為媒介將這種感染力呈現(xiàn)出來。
(一)省略號的使用
詩歌是詩人藝術(shù)理想的直接載體,它呈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特有的審美意趣,所以有的詩人畢生都在塑造丑的意象,有的詩人追求格律美,有的詩人認為抒情才是真理,而張順瓊的藝術(shù)追求在于尋求語言與符號的最佳組合以期形成獨具一格的詩歌體式。以靈感和天賦為支撐,輔以豪邁的情懷,詩人別開生面的構(gòu)筑了一個省略號的世界。
在張順瓊的詩歌中,省略號隨處可見,粗略一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實際上其分布規(guī)律并非無跡可尋,標題處以及第一段是省略號常常出沒的地方。首先來看標題中省略號的使用,一般有三種情況,一類是題目中的省略號連接詩歌正文,這種狀況下你單獨看詩歌題目它是獨立存在的,把它與詩歌正文結(jié)合起來看標題部分又仿佛就是正文的開頭,如《請你不要……》,在標題之后可以無縫銜接詩句“不要將思念裝進淡藍淡藍的信箋滋潤我枯渴的夜晚”,與之相同的還有《我的心……》《我想……》等等;另一類是通過省略號與詩歌正文遙相呼應(yīng),形成一種復沓,使詩歌極具韻律感,以《陽光下……》為例,這首詩總共三段,每一段均是以“陽光下,我……”的句式開頭。最后一種情況則是標題本身就是詩人交代的一個環(huán)境或營造的一種氛圍,省略號置于其后用于協(xié)助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并無實際含義,《月光中……》《昨日……》《夕陽西下時……》均是如此。
其次是詩歌首段中省略號的運用,同是位于首段最后的省略號詩人總能使之含義大不相同,她用省略號表示同類或相似事物例舉的省略,如《堤語》中的第一段:“那時候,我們愛得好苦/一同在馨風徜徉的田間漫步/一同在藍天敞著的拱門躑躅/一同在楓林搖晃著群山的醉意/一同在崖畔卷起過大地的暴風/……”。用它表示無聲的靜默或孤獨的思考“無燈,無月/唯有道道閃電和滯重的時間……”(《雨之夜》)。用它暗示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斷“懶洋洋的云彩遞給我的一方手巾/顫抖抖的星光滾落進薔薇花的芳蕊……”(《獨步幽徑》)。
(二)省略號的抒情性
戴望舒作為中國現(xiàn)代抒情詩的先驅(qū),曾寫道“詩應(yīng)當將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而使人感到一種東西。詩本身就是一個生物,不是無生物”。[2]眾所周知,以戴望舒為首的現(xiàn)代派詩人主張創(chuàng)作“意象抒情詩”,他認為詩歌形成意象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傳達給人一種情緒,也即是抒情,由此可見,抒情之于詩歌的重要性。在張順瓊的詩歌里,省略號的抒情作用有時甚至超越了詩歌意象。
表示話未說完是省略號的常見用法,人們常常以省略號所含的未盡語意來表明復雜的心緒和情感,這在詩歌中屢見不鮮。“山野的風,一味將我送行/思緒 卻飄得很遠/很遠……”(《泉戀》),這句詩中,省略號是雙關(guān)的用法,既表示“很遠”的省略,又表示詩人思緒的復雜,一個省略號就暗含著不舍、惆悵、無奈等種種情緒?!啊?我走過紅棉樹下/有一片天空/被夕陽染得通紅/有一片大地/靜得沒有一絲聲音”(《我走過紅棉樹下》),在這一作品中,詩人意在構(gòu)建一種靜謐肅穆的氛圍致敬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生命的先烈,于是開場的省略就恰如其分的表明了詩人的心境,形象生動的重現(xiàn)了詩人當時無言沉默中的崇敬之情?!啊?秋來時我翩然飄落/青山問我/醉了么?”(《紅葉情》),首句的省略也許是詩人抒發(fā)身化紅葉的沉醉之情,也許僅僅是紅葉飄落時的默默無言。諸如此類,還有很多,例如《心墻》《什么也別說》等等,這里不再一一例舉。
結(jié)語
縱觀張順瓊的詩歌,《安順蠟染廠速寫》一詩是她將破折號與省略號運用到極致的典型案例,全詩總共只有三十一句,卻用了五個破折號,三個省略號。高頻率的使用破折號及省略號從形式上破壞了這首詩的完整性,給人支離破碎的視覺感受,但仔細將詩歌讀來,你會覺得破折號與省略號妙用無窮。不可否認,詩人別出心裁的大膽實踐,豐富了人們對于破折號與省略號的認知,同時也使詩歌煥發(fā)了別樣生機。
參考文獻:
[1]張順瓊.古井[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
[2]戴望舒.詩論零札[J].現(xiàn)代(第2卷),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