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明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6
上海嘉閔高架路(S32~莘松路)工程范圍南起S32,北至莘松路,主線全程約6.88 km,全線為城市高架橋梁公路。主線高架采用30~35 m跨徑結構簡支梁,橋面為連續(xù)的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結構。主線高架跨橫向道路及部分河流時,采用跨徑47.5~70.0 m鋼混凝土疊合梁結構。嘉閔高架路小箱梁分為4個標段800多榀小箱梁預制及運輸工作。其中,有356根邊梁需整體預制防撞墻。
高架道路箱梁按照位置不同可為邊梁和中梁,邊梁位于道路最外側,需設置防撞墻。為確保預制防撞墻與邊梁有較好的整體性,邊梁預制初期在邊梁沿道路方向外一側預留防撞墻豎向主筋,待邊梁主體施工工序全部完成后再綁扎制作防撞墻鋼筋籠。
主要施工流程[1-4]:小箱梁張拉壓漿完成→移至防撞墻預制場地→測量小箱梁張拉下的起拱度和外形尺寸→根據(jù)小箱梁設置后的實際工況設置控制線→支架施工→鋼筋綁扎→管線安裝矯正→內側模安裝矯正→外側模安裝矯正→澆筑混凝土。高架路曲線防撞墻通長預制施工工藝關鍵技術為測量放線、模板的設計和拼裝。
按圖紙測放防撞墻的控制線,在防撞墻預留鋼筋上設置標高控制線,嚴格控制防撞墻的線形和標高。用全站儀測放小箱梁的結構中心線作為控制內模的基準線,同時對小箱梁的起拱度進行實測實量,便于在安裝模板時進行調整。
2.1.1 布測控制網(wǎng)
選擇視野開闊、不影響交通、不易被破壞的地方安置控制點,采用“測回法”觀測水平角,并記錄相鄰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及兩點的三維坐標。
2.1.2 高程控制測量
按防撞墻的設計位置,把防撞墻的內外線定于橋面上,并彈上墨線加以標識,每側防撞墻需放內外2條線。根據(jù)設計要求,模擬出現(xiàn)場防撞墻坡度,根據(jù)水準儀“水平視線”的工作原理,測量兩點間的高差,從而得知是否測放出相應的橫坡。
1)為方便測設橫坡,先將防撞墻施工臺座的4個點測平,根據(jù)測出的高差調節(jié)鋼板的高低,直至4個點在同一水面上。
2)根據(jù)設計要求,利用可調節(jié)的鋼板,在測量時不斷地對橫坡進行校正,直至出現(xiàn)相應箱梁的橫坡。
2.1.3 標高的控制
將全站儀安置于測站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對每榀帶有防撞墻的箱梁進行梁面標高測量,方便防撞墻模板調節(jié)至相應高度,以確保箱梁與防撞墻的整體高度符合設計規(guī)范。
為了保證澆筑后防撞墻的外觀質量,測量時將碎部點加密,每榀箱梁按每2 m一個點進行測量。
防撞墻支模完成后,需進行標高復測,復測后,若防撞墻的實際高度與設計高度的誤差超過2 mm,需重新調整模板高度,直至誤差在設計規(guī)范的允許范圍內。
2.2.1 模板制作
防撞墻鋼模由外側面鋼模和內側面鋼模兩部分組成,標準單節(jié)長度2 m。燈柱、標志桿等所在位置,需在外側鋼模上做出相應的結構;電箱等裝置在內側鋼模上考慮。凹曲線、凸曲線單節(jié)長度按1 m設計,便于控制防撞墻的整體線形。考慮到箱梁整體在后張情況下的起拱,內外側鋼模的底部都設有可調節(jié)板,通過螺栓和U形長槽可自由調節(jié),以保證調節(jié)板與箱梁翼緣的頂面、底面密貼。外側鋼模底部通過另外平臺上的調整機構實現(xiàn)高低及位置調整;內側鋼模通過內側絲桿實現(xiàn)高低調整,通過上部與箱梁頂板間的絲桿實現(xiàn)垂直度等的調整。
2.2.2 模板安裝
首先進行內模安裝,根據(jù)防撞墻頂面標高以及放設的內?;鶞示€,用鋼管斜撐分別與內模上口和橋面鋪裝層中的預埋件固結,同時加強對內模垂直度的校正,每次安裝內模以1個內模2 m計,凸曲線和凹曲線每次以1個內模1 m計。安裝內模時對箱梁起拱度要進行統(tǒng)一考慮,用內模下口的調節(jié)鋼板進行調整(圖1)。
圖1 防撞墻模板支撐示意
其次進行外模安裝,安設定型的鋼支架平臺,同時安裝調節(jié)螺桿,用起吊設備將外模吊至鋼支架平臺,下口用調節(jié)螺桿頂住,上口用對拉螺桿與內模上口的定位槽緊固。外模的標高通過下口調節(jié)螺桿進行調節(jié),同時利用腹板處預留的接駁器與外模下口定位孔通過調節(jié)張拉螺桿進行緊固,每2 m設1處張拉調節(jié)螺桿,確保外模的垂直度和安裝尺寸。
采用大型鋼廠生產的鋼材,進場鋼筋須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其力學性能須符合現(xiàn)行標準。鋼筋切斷、成型均在車間內加工完成,成型后鋼筋不得有翹曲或不平現(xiàn)象,彎曲點處不得有裂紋。鋼筋焊接應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與要求。接頭形式和焊接方法以及使用范圍必須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的有關規(guī)定實施。直徑≥16 mm鋼筋采用電焊連接,鋼筋焊接長度為單面焊10d(d為鋼筋直徑),雙面焊5d。其他鋼筋連接在每一截面按35d和不小于500 mm的規(guī)定實施。
鋼筋骨架和預埋件安裝尺寸存在不相符合的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時,可適當調整鋼筋位置,但應符合鋼筋規(guī)格、數(shù)量不變的原則。鋼筋保護層定為3 mm,采用將高強度混凝土砂漿墊塊固定在鋼筋主筋上控制,每平方米不少于4塊標準的墊塊,且應安裝牢固。
混凝土攪拌必須計量準確,攪拌時間不少于90 s,坍落度穩(wěn)定,避免出現(xiàn)離析和泌水現(xiàn)象。混凝土澆筑采用泵車一次性連續(xù)澆筑完成,澆筑時必須分層,振搗棒快插慢拔,根據(jù)混凝土的和易性,正確掌握振搗時間和間距,防止漏振與過振。
振搗要求以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和無顯著氣泡上升為準,表面平坦一致。當混凝土澆筑到防撞墻頂部后,必須把多余的浮漿清除,先大致壓實、收平。待混凝土初凝前進行抹平、收光,并不少于2次?;炷良皶r用土工織物覆蓋,澆水養(yǎng)護1周,使其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防止表面產生收縮裂縫。
將施工現(xiàn)場現(xiàn)澆防撞墻轉移到工廠進行預制[5-7],施工操作靈活方便,節(jié)省了現(xiàn)場澆筑、搭建腳手架等工序,同時整體預制避免了色澤、質量不均勻等問題。通過調整模板尺寸及拼裝方式構造出防撞墻的流暢曲線。在嘉閔高架路預制防撞墻的施工實踐中,測量放線是模板準確安裝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防撞墻整體外觀平整、順暢的主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