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滸傳》一書中匯集的108位好漢有其不同的綽號,對于這些人物綽號的英文翻譯,不同的翻譯版本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本文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闡述沙譯版《水滸傳》中人物綽號的翻譯并分析相關(guān)策略,以求能更深層次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
【關(guān)鍵詞】水滸傳;綽號翻譯;目的論
【作者簡介】林思思,文山學(xué)院。
一、引言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匯集的108位好漢由于性格、外貌、身份的不同而擁有各自獨特的綽號,譯者只有準(zhǔn)確地翻譯這些人物綽號,才能夠讓目標(biāo)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文將從目的論的三大理論原則出發(fā),來分析沙博理英譯本水滸傳人物綽號的翻譯,并為其尋求合適的翻譯策略。
二、理論基礎(chǔ)——目的論
20世紀(jì)70年代末,德國功能派代表Hans Vermeer提出了目的論(Skopos Theory)。Vermeer認為翻譯是人類行為當(dāng)中的一種,而任何行為都以一定的目的為前提。Skopos指的就是翻譯的目的。根據(jù)目的論,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過程,翻譯的策略必須由翻譯目的來決定。
目的論有三個重要法則——目的法則(skopos rule);忠實性法則(intertextual coherence);連貫性法則(intratextual coherence)。Vermeer認為,忠實性法則應(yīng)從屬于連貫性法則,而兩者又都從屬于“目的法則”。目的法則是翻譯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則,任何翻譯行為都取決于翻譯的目的。
三、以目的論為基礎(chǔ)分析人物綽號翻譯
本文此部分將以沙博理英譯本《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翻譯為例,從目的論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并進一步說明目的論對于人物綽號翻譯的指導(dǎo)意義。
1.“目的法則”在人物綽號翻譯中的體現(xiàn)。
(1)拼命三郎 The Rash。拼命三郎是石秀的綽號,因他愛打抱不平, 為人出頭拼命且在家中排行第三,故而得此綽號。按照中國自古的習(xí)俗,平民男子在家中排行第幾就稱為幾郎;英文當(dāng)中卻沒有這樣的語言習(xí)慣。因此作者用了省譯的策略,根據(jù)目的法則,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方式和手段。因此作者采用省譯是合理的。
(2)錦豹子 The Elegant Tiger。錦豹子是楊林的綽號,因他相貌華麗,腰細膀闊,故而得此綽號。沙博理用“Elegant”一詞表達錦的含義,雖然意思上沒有達到完全的對應(yīng),但卻能為目標(biāo)語讀者所接受。根據(jù)目的法則,譯者可以為了實現(xiàn)翻譯的目的而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這一翻譯體現(xiàn)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體性,符合“目的法則”。
2.“忠實性法則”在人物綽號翻譯中的體現(xiàn)。
(1)玉璧匠 Jade-Armed Craftsman。玉璧將是金大堅的綽號,因他善刻碑文、印章,亦會槍棒廝打,故而得此綽號。沙博理翻譯成“Jade-Armed Craftsman”,jade在英語中表示美玉的意思,而Craftsman也有工匠,手藝人之意;沙博理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 從選詞的角度來說,該翻譯忠實的還原了原作者的意圖,同時也成功地表達了源語的意思,符合目的論的“忠實法則”。
(2)插翅虎 The Winged Tiger。插翅虎是雷橫的綽號,因他膂力過人,跳二三丈闊澗,故而得此綽號。沙博理用“Winged Tiger”來表達“插翅虎”的中文含義,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 忠實地將原作者所傳遞的信息表達給了譯語讀者,符合目的論的“忠實法則”。
3.“連貫性法則”在人物綽號翻譯中的體現(xiàn)。
(1)活閃婆 The Lightning?;铋W婆是王定六的綽號,因他跑的很快,故而得此綽號?!盎睢辈⒉皇潜硎净钪囊馑迹潜硎眷`活。如果譯為“l(fā)iving”, 就是很明顯的誤譯。英文中的“l(fā)ightning”就是表示閃電的意思,意指他像閃電一樣快。該翻譯能夠讓目標(biāo)語讀者感受到與源語讀者相同的情景,同時也為作者和讀者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符合目的論中的“連貫性法則”。
(2)花和尚 The Tattooed Monk?;ê蜕惺囚斨巧畹木b號,因身上刺有圖紋花繡,故而得此綽號。“花”指的是圖案紋身的意思,“Tattooed”一詞能很好的表達“花”的含義,而 “Monk”來表達和尚的意思,是典型的異化手法,這一翻譯符合了原文的語言語境同時也將意思很好地傳達給目的語讀者,符合目的論中的“連貫性法則”。
四、結(jié)論
沙博理在翻譯《水滸傳》中人物綽號時盡可能地考慮到了譯語讀者的理解度和接受度,而在文學(xué)翻譯中,目的論的三原則能為譯者提供新的視角,在該理論指導(dǎo)下的翻譯也能更好地為目標(biāo)語讀者所接受。
本文以目的論為理論背景,分析了沙譯本《水滸傳》人物綽號的翻譯,希望能為人物綽號的翻譯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References:
[1]Hans J Vermeer.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9.
[2]Shapiro,Sidney.Outlaws of the Mar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0.
[3]賈文波.英語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4]李林娟.從語言順應(yīng)論看《水滸傳》沙譯本中的綽號翻譯[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xué),2012.
[5]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
[6]葉凈.論文學(xué)作品中綽號的英譯——以《水滸傳》中綽號為例[D].成都:四川大學(xu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