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虹
摘 要:提高美術教學的質(zhì)量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鑒賞水平,而且對于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對嘗試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和應用策略進行研究,以更好地開展美術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嘗試教學法;應用原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86-01
根據(jù)構建主義的結(jié)論,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并非是依靠教師來灌輸,更多的是在互幫互助的探索中逐漸形成知識體系。這就說明以往“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根本不符合學生的接受特點,也就導致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參與,并改善現(xiàn)階段美術課堂的質(zhì)量,已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對嘗試教學法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面臨著教學資源的競爭。因此,家長和學校更注重文化科目的學習,相反給予美術的重視則嚴重不足。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一味地完成教學進度,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注入式”教學方法下的強行灌輸,不僅沒能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了極強的抵觸心理。嘗試教學法的應用則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通過先聯(lián)系再講解的手段讓學生理解和記憶起來更加方便。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能夠真正領略到美術學科的魅力,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不僅如此,借助于嘗試教學法中的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大膽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同時在彼此印證的過程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上,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往往由教師來決定。教師借助自身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學生在教師“包辦”的環(huán)境下逐漸養(yǎng)成坐享其成的習慣,對于美術作品的賞析缺乏自己的見解,對繪畫手法的應用也呈現(xiàn)出模式化的現(xiàn)象。實際上,在小學階段,好奇與貪玩是學生的天性,美術五彩斑斕的視覺體驗契合了他們的成長特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的主導地位使得師生關系疏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求知惰性。因此,在嘗試教學法中就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二,強化合作互補。嘗試教學法需要依托學生間的合作互補,讓他們在討論思辨的過程中逐漸提高美術修養(yǎng)。作為嘗試教學法中關鍵的一環(huán),學生合作討論是為了求同存異,啟發(fā)各自的思維。在美術學科中,每一位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和解讀都不一樣,這就更需要進行思維的碰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進行嘗試練習的過程中通過組內(nèi)合作、組間對抗的形式來激勵學生。一方面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了解到解讀作品的角度不同,所感所悟就有所區(qū)別,從而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能夠進行布局思考。另一方面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建議,學生也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促進美術能力的提高。
第一,導入課堂內(nèi)容。好的開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同樣適用。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將美術看作“副課”,上課的紀律和注意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開展嘗試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赵O計”的教學中,教師先利用預先準備的幻燈片課件給學生展示了一些高校的校徽,同時將?;赵O計的一般要素與技巧也進行了說明,讓學生對于當堂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嘗試為自己所在的班級設計一枚徽章,要體現(xiàn)出班級的特色與內(nèi)涵。學生經(jīng)過嘗試設計出了五花八門的作品,教師則用肯定的眼神與鼓勵的手勢讓他們大膽表達,再開展教學。
第二,巧設嘗試題目。在嘗試教學法中,題目設置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因此,題目的設置在難易程度上要符合學生的美術水平和接受能力。難度太高則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還可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得不償失。而難度過低,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實際的收獲,導致嘗試教學法流于形式。這就要求美術教師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難度適宜的嘗試問題進行提問。除此之外,在題目設置的內(nèi)容上也應該與學生息息相關,這樣能夠使學生愿意積極參與。
第三,注重提示講解。先練后講作為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步驟,就是要針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求知需求,但也會使部分學生學無所得。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及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通過提示講解的方式來實現(xiàn)個性化的教學。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進行巡視,觀察學生在嘗試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學生間討論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對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講解,并針對各自作品做出客觀的點評。
總之,嘗試教學法作為當代重要的教育理論,不僅更加符合學生成長的特點,同時也是對新課改號召的一種響應。教師應利用課堂導入、巧設題目以及提示講解等方式,有效地改善現(xiàn)階段的美術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海濤.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02).
[2]邱麗娟.嘗試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20).